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私募基金 - 光大證券的麻煩又開始了。

光大證券的麻煩又開始了。

然而,壹個“8 16烏龍指”並沒有成為光大證券的警鐘。2004年6月1日,光大證券針對伊利股份的“研究報告”再次成為股市的眾矢之的。

光大證券發布研報稱,伊利將遭遇低溫奶、常溫酸奶、進口奶的全面沖擊。未來半年目標價下降33%以上,看空伊利達22.7元。受此消息影響,6月3日伊利股份下跌7.75%,當日市值蒸發53.65億元。重倉伊利股份的基金公司也受到牽連。在重倉伊利股份的242只基金中,華夏基金受傷最重,其18只基金當日虧損3.99億元。

隨後,光大證券被網友批評“不專業”、“論據不足”。多位業內人士也對券商研報的可信度提出質疑,對三大看空理由逐壹反駁,指出常溫酸奶與伊利的對立是對伊利業務和戰略簡單、固定、僵化的無知判斷。無論是低溫奶、常溫酸奶還是進口奶,新的產品結構短期內都不太可能對企業業績產生明顯影響。光大證券研究員邢廷智去年被評為2013年度最差分析師,其推薦的貴州茅臺跌幅超過30%,給市場造成巨大損失。

然而,僅在暴跌後的第二天,伊利股份就不跌反漲。有分析稱,伊利在全國市場的份額非常重要。光大證券研報提到的三個因素,都難以撼動伊利的核心地位。不排除這壹事件。是配合機構策略做空的手段;有分析認為,這壹烏龍事件也可能是看好伊利的持幣者逢低吸入的好機會。多方面的結果表明,光大證券的又壹份失敗研報與事實相差甚遠,“做空”的說法顯然難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