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同性之間的男人很親近,關系比別人好,也會被稱為好朋友。後來被廣泛使用,引申為好朋友的意思。有些人在從事基金交易的時候互稱基友。
基友的評價
其實,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古代,古人的“基友”太多了,但他們完全是在暴露自己的真面目,並不像現代壹些人那樣刻意做作。文人中,越是任性幼稚的人,越有可能有“基友”。
比如《竹林七賢》中嵇康、阮籍、單濤三人在山中醉酒,關系好到引起了單濤妻子的嫉妒。嵇康的《基友》和呂安,據說他每次想起呂安,即使遠在千裏之外,也壹定要來見他。當然,呂安也是“願戰而得”。
元稹和白居易是古代最典型的“基友”。他們有相同的主題,彼此誌趣相投,在詩歌和散文方面有相似的想法。用白居易的話說,他們什麽都不壹樣。金石膠漆不夠。“說到形影不離,總讓人覺得很黏。兩人都在長安當官的時候,整天悶在壹起。
白居易《贈元稹》詩說:“高臥春風,夜觀秋月”。如果不是從早到晚形影不離,怎麽能睡懶覺壹起看月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