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特估指銀行、保險、基金和證券行業。
“金特估”概念的橫空出世,與“中特估”截然不同,中特估基本都是市場上多年來不太看好的大型Y企,金特估則是不斷調控、不斷嚴格監管的各類股權結構金融企業。
上交所會議主題兩大核心“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估值提升和高質量發展”。與上交所新發展理念不謀而合,核心觀點認為“金特估”不只是估值提升,而是對上市金融公司“特殊估值”的認可與提升。
包容性很強,將引領金融業作為整體素質高端的Z由邏輯更加向心,團結壹致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這才是民族的希望。資質完善的低價股,和優質國有參股將迎來新機遇。
“金特估”即為“金融特色估值”,主要包括銀行、非銀金融(保險、券商),在A股也是比較典型的低估值、高分紅板塊,尤其是銀行。
金特估概念
首先是銀行。根據申萬銀行指數(801780.SL)可知,目前A股上市銀行為42家,總市值約10萬億。行業分布上有股份制銀行(占比46.63%)、國有大型銀行(占比24.8%)、城商行(占比22.65%)、農商行(5.93%)。
其次是非銀金融。根據申萬非銀金融指數(801790.SL),目前A股上市非銀金融機構為87家,總市值約6萬億。其中證券(占比60.94%)占據大頭,其余的保險、多元金融約占40%。在市值分布上,中國人壽/中國平安超過0.9萬億,“證券壹哥”中信證券超3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