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國際大豆期貨和中國大豆加工業的相關報道中,“國際資金高位圍獵中國”、“中國高價進口美國大豆”、“高價多花中國數億元”、“中國企業簽訂采購合同後價格下跌”等說法壹直在國內業界流傳。
2004年上半年,CBOT大豆價格壹度升至30年來的新高,國內許多大豆加工企業都以這壹峰值價格簽訂了采購合同。但隨後價格迅速回落,最大跌幅約50%。
USDA是否操縱大豆價格壹直是期貨市場關註的話題。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農業部定期發布的數據報告經常變化,從而影響CBOT的報價。由於期貨價格的相關性,國內外的期貨和現貨價格也隨之變化。因此,當中國或市場參與者因USDA報告的變化而遭受損失時,USDA是否操縱市場自然成為市場的話題。與此同時,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其他農產品上,比如棉花。
中國的“美國農業部”
據相關人士透露,中國市政府已經同意中國糧土畜業協會承擔類似美國農業部的職責,進行統計並發布大豆相關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