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具體內容是在利用胚胎幹細胞引入特異性基因修飾的原理上的發現,研究方向是利用胚胎幹細胞引入特異性基因修飾;與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的關系是讓人類充分認識人類基因。2008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具體內容是發現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以及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研究方向是病毒的發現;與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的關系是讓人們認知病毒。
2007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是由馬裏奧·卡佩奇、馬丁·埃文斯、奧利弗·史密斯三位醫學家所獲得,獲得原因是在利用胚胎幹細胞引入特異性基因修飾的原理上的發現。
2008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是由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呂克·蒙塔尼三位醫學家所獲得,獲得原因是發現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壹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
諾貝爾獎是根據諾貝爾遺囑所設基金提供的獎項,每年由4個機構 評選。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首次頒發。諾貝爾在其遺矚中規定,該獎應授予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領域內“在前壹年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