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壹個莊家在低位吃了很多10元的籌碼,他的成本是10元。當他吃到壹定程度,就開始拉起。這時候的表現就是拉高成交量。散戶或者分析師馬上就能註意到,他們會跟著壹堆股票推薦,股評人,技術專家來推薦這個。莊家開始拉升,開始追漲。此時繼續保持巨大的成交量,從而吸引更多。因此,離職率很高。隨著量價上漲,比如漲到15元,從10元漲到15元。中間肯定有14元,莊家本身也需要反。此時的平均成本不再是10元,而是65438+。壹路走來,莊家可以逐步拋出當時10元的成本籌碼,讓散戶拿走,從而完成派發。此時,在高股價時,莊家已經成功撤退,留下的是散戶的高籌碼。壹旦有風吹草動的苗頭,沒有莊的股票,散戶就殺跌到底,莊家再融資,以此類推。就是股票的漲跌。(當然,真實情況要比這復雜得多。這只是壹個簡化的例子。)
這樣就不難理解,平均成本的增加會減輕上面的拋售壓力。想象壹下,如果平均成本是12元,那就漲到18元。散戶為什麽不扔了賺大錢?但如果平均成本是17元,誰會願意拋,這樣會減輕拋壓。這就是為什麽股票有漲有跌,就是為了讓散戶出局放棄低價籌碼,然後讓妳空著的時候進來撿高價籌碼,達到擡高總平均成本的目的。不然散戶說跑就跑了,拋壓太大,不利於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