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鄉低保、見義勇為和因病(傷)住院的見義勇為人員,按照60%的比例給予救助,最高封頂線2萬元。2.重點優撫對象因病住院並報銷後,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金額為2萬元。3.低收入困難家庭和患重大疾病家庭無力負擔的,因病住院報銷後,按照20%的比例給予救助,最高限額1萬元。4.城鄉低保對象住院救助金額達到封頂線後,自付費用以654.38+0萬元為起點,654.38+0萬元以上部分按30%的比例給予二次救助,其他救助對象住院救助金額以654.38+0萬元為起點,654.38+0萬元以上部分按除了二次救助,也有人申請了基金會的救助,但基金會需要滿足壹定的條件。對於壹些普通人來說,大多選擇在網上發起眾籌,集合多人的力量,每人捐壹點,可以改變壹個家庭的現狀。我見過很多患者籌到幾十萬甚至幾十萬的籌款金額。
作為慈善項目的機制設計,考慮慈善與醫保的銜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在細節上,合理的思考方向與問題中的理解不同:慈善救助應該被認為是醫療保險的補充,而不是相反。在項目設計之初,就要考慮籌集現有制度性社會保障難以覆蓋、需要救濟的部分;如果設計欠考慮,資金籌集超出了要求的範圍,那麽這部分資金的處理就會成為壹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壹種解決方案是,壹開始就考慮把項目設計成面向群體的項目,為資金用於其他類似情況的情況提供合理性;另壹種選擇是將溢出的資金返還給捐贈人,而不是由平臺或慈善組織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