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智能投顧領域,幾乎都是以單純的人工智能投顧為主,提供的智能KYC過程也非常簡單,完全無法觸達投資者真正的需求。
據福布斯發布的《2017中國中高端富裕人群財富白皮書》顯示,中國的中高端富裕人群(可投資金額主要集中在40—200萬)每年以超百萬的數量遞增,預計到2018年這壹人群數量將達到1500萬,可投資資產可達到170萬億。
在這壹系列數字的背後,是國內投資者日益強烈的投資顧問需求,與起步較晚,相對落後的現有投顧模式的矛盾。
目前國內智能投顧的參與者主要分成二大類:
持牌金融機構:比方說 銀行、基金公司、券商 等。其中以招商銀行的『魔羯智投』作為代表。
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比方說 宜信、理財魔方、藍海智投、拿鐵智投 等等。其中理財魔方算是句代表性的。
可惜的是,國內的大多數投資人對於『智能投顧』都存在誤解:那就是期望智能投顧提供更高的收益。事實上,智能投顧的原名應為『Robo-Advisor』機器人投顧。也就是說運用數字化的技術,將投資理財的場景需求與合適的產品方案進行匹配,然後提供自動化的跟進與服務建議(比方說調倉、資產再平衡等)。
智能投顧的價值是:運用技術手段,提供廣大投資人壹個穩定持續的投顧服務,並根據投資人本身的主觀情況、投資理財的具體場景、以及市場趨勢的客觀變化,提供持續的交易提示。從這點功能來看,對應到國內每年穩健成長的中產階層理財需求,我們可以預期智能投顧在國內的發展機會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