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主動基金都會大肆宣傳他們的選股能力,特別是宣傳他們收益水平超過市場平均水平,作為他們的目標和賣點。而被動基金(指數基金)被視為最傻、最簡單粗暴的投資理財模式,復制指數,每個指數股票都買壹點,獲得的收益就是市場平均水平。
但是,2005年前,當巴菲特的賭局壹開,整個華爾街居然沈默了,沒有人敢來應戰,直到3年後的2008年,普羅蒂傑公司的投資經理泰德.西德斯接受了這個賭約。他精選了5只基金,要在未來10年與巴菲特的標普500指數基金壹決高下。
現在,9年過去了,巴菲特的標普500指數基金收益為85.4%;而同期泰德.西德斯的五只基金收益率從2.9%到62.8%不等,組合收益率只有22%。西德斯在2017年5月5日也主動認輸了。他說:“雖然賭局還有八個月,但本質上壹切都結束了,我輸了。”“對投資者而言,費用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壹點毋庸置疑。”
這個賭局應證了巴菲特的觀點:“由專業人員操作的主動投資管理,在多年時間內的表現,會落後於選擇被動投資的業余人員。”
低成本被動指數基金勝過高成本主動指數基金,更勝過各種方式的主動選股。投資方面,個人能理性、冷靜了解自己的能力圈更重要,對此,應有相應的投資方式,如,普通人應該更多的投資低成本被動指數基金不失為壹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