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經濟增長好於歐元區。到2000年6月底,美國經濟已經持續增長了114個月。從1999到2000年,美國的GDP增長率分別達到4.2%和4.4%。同期歐元區GDP增速僅為2.3%和3.4%。歐元區經濟雖有所復蘇,但仍不及美國。同時,美國的就業率高於歐元區。這些因素使得美國的利率高於歐元區。世紀之交,在美國長期高速增長的條件下,美聯儲連續6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6.5%,而歐洲央行被迫將基準利率上調至4.2%。但利差的存在導致更多資本流入美國,自然導致歐元匯率下跌。
2.設定歐元本身的原因。
歐元在1999誕生的時候,只是作為壹個計價單位存在,沒有真金白銀的支撐。所以經不起市場考驗。而且歐洲央行在10月4日將匯率定為1: 1.1665,實際上與當時歐美的經濟形勢不符,造成了美國高增長率與低匯率的不壹致。因此,市場整體看空歐元。
3.歐元區的政治因素。
由於各國經濟環境不同,采用統壹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各方面的矛盾。為了維持經濟內部的物價穩定,歐洲央行采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並在壹些成員國存在爭議的情況下提高了銀行利率。這壹政策導致結構性經濟失衡,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率。而且財政政策是各國主權,由各國財政部執行。因此,兩者無法完美協調,協調的優勢無法有效發揮,導致歐元區宏觀調控表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