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行三會是國內金融界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這四家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的簡稱,此種叫法最早起源於2003年,壹行三會構成了中國金融業分業監管的格局。壹行三會均實行垂直管理。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於2015年11月13日公開建議改革金融監管體制,待條件成熟可把“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合並為統壹的綜合監管機構。
中國的監管體系,仍然維持分業監管的局面,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各管壹塊(三會管業務為主,而央行除管部分業務外,還要負責宏觀調控和整體金融穩定),這會導致兩種比較棘手的情況:
(1)監管重疊:比如銀行涉及證券業務(包括基金托管、債券承銷、資產證券化等),要接受兩個部門監管,需要兩者充分協調。做業務的微觀主體要聽兩個婆婆的話,本身也累。
(2)監管真空:部分新式金融(比如“財富公司”),處於完全沒有人管的地步。某些混業而來的交叉業務,則需要兩個監管主體的協調,經常協調不當,產生監管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