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私募基金 - 榆次城隍廟簡介

榆次城隍廟簡介

榆次城隍廟在市區東街中段北側。據明代常工知府金仲甫(榆次人)撰寫的《城隍廟》壹文記載,現存城隍廟是原北門山政坊以東的舊城隍廟拆除後所建。老城隍廟是元末至鄭錚二十二年(1362)帖木兒·大路花主持修建的。宣德六年(1431),榆次縣令曹西安覺得舊城隍廟又小又簡陋,就把它拆掉,在現在的地方建了三個大殿,三個東西廂房,壹個山門。成化十二年(1476)三月,擴大了寺院範圍,將原有的三個正殿移到後面約八尺遠的地方作為睡堂,並在睡堂前四尺建了五個仙遊殿(正殿)。弘治七年(1494),榆次人李璇認為,廟內廟宇雖宏偉,但原有廂房。鄭德四年(1509),榆次人王嵩在宣建樓南建五山門,鄭德六年(1511)完工。宣建樓被世界歷史文化保護基金會評為世界上最精美的100古建築之壹。榆次人左桂元、李銀道兩人主持了亭北音樂樓的修建。嘉靖六年(1527),榆次孫和崔布朗在廟門南大街對面修築屏障。

嘉靖十二年(1533),榆次人、傅禪明在山門東西兩側各建了兩座牌樓:東邊叫“寶”,西邊叫“趙假”。門口豎起兩根鐵旗桿,門兩邊的屋檐上塑有兩尊雕像。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殿西修建了道觀和財神廟。民國八年(1919),趙負責城隍廟的最後壹次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