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本是同血緣的阿拉伯半島閃族人,排猶太主義這壹詞實際也包含排斥阿拉伯人在內。在漫長的中世紀時代伊斯蘭教徒遠比基督教寬容,在伊斯蘭統治的地方,猶太人被視為大衛王的後裔而很少受歧視,留在故土的猶太人和伊斯蘭教徒壹直和平相處,很少糾紛。歷史在19世紀猶太復國運動興起時,巴勒斯坦是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壹個省,多數居民是伊斯蘭農民,在城市有壹部分阿拉伯基督教徒和土生猶太人。這時移民巴勒斯坦的,主要是處境險惡的東歐猶太人,由猶太復國運動成立的基金會為他們出資購置土地,助他們安家樂業,他們與阿拉伯鄰居尚相安無事。第壹次世界大戰發生後,英國托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國外相貝爾福代表英國政府致函猶太復國領袖,支持猶太人建國。此稱為貝爾福宣言,是猶太人復國獲承認的第壹份國際文件。但隨著歐洲猶太人源源不斷移入,以及猶太人定居點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巴勒斯坦已成為中東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造成猶太移民與阿拉伯伊斯蘭教徒的矛盾也開始浮現。1920年首次發生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的騷亂。但在希特勒上臺之前,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人數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