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說明
順治鮑彤是清朝錢幣,鑄造於順治年間(1644 ~ 1661)。順治鮑彤是清朝入關後造的第壹種貨幣。錢文唱出的“順治鮑彤”的題字,正對著。大部分是青銅,少數是青銅;錢趨於平,幅度大。
順治鮑彤以小平錢為主,少數折成二十大錢,根據背景變化和鑄造階段可分為五種。順治錢前期保留了明朝的造幣技術,使其布局具有明顯的明朝錢幣特征,但後期又完全脫離了明朝的造幣體系,確立了清朝獨特的造幣風格。“順治五式”對明清錢幣的演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清軍入關後,清政權、南明政權和農民起義軍政權之間爆發了壹系列大規模戰爭。清政權的統壹戰爭主導了前期順治貨幣的鑄造,是戰時貨幣演變的經典案例和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