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島內與大陸之間的公路交通靠駁船十分不便。因此,將鷺島與大陸連接起來,壹直是全市、全省人民和海外僑胞的心願。最後分別在1955和1956修建了高集海堤和吉興海堤,使廈門成為半島,鷹潭至廈門鐵路和324國道福建段(福州,經莆田、泉州至廈門等。)與廈門結緣,為廈門的國防和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1990以前,海堤是廈門與外界聯系的唯壹通道。
其中高集海堤連接廈門島高旗與集美街,全長2212米,寬29米,於1955年秋季竣工。吉星海堤連接集美街道與興賓街道杏林村,全長2,820m,1956結束。因兩海堤總長5032米,故又稱十裏龍海堤。
隨著杏林橋鐵路橋的投入使用,廈門海塘鐵路線正式退役,開通改革,改善了廈門的海洋環境和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