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龍華鎮的名勝古跡

龍華鎮的名勝古跡

江南第壹寺,龍華寺,是楊迪為了贏得和尚們的佛事修行而建的。至今寺內有“聖旨”石碑廟,還有隋朝佛祖墓。故明代侍郎何有詩曰:“鑒命隋煬帝在山下建廟。”龍華寺的古聯也是:“隋朝古寺天下無雙,鹹宜寶樓只在此長存。”

龍華寺建於唐朝第二年(公元686年)。今天依然存在的六根普惠安前廊石柱和地基,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羅昭反復鑒定,是福建省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築遺跡之壹。

宋元明時期,龍華寺鼎盛,大殿雄偉,規模宏大。僧人800余人,佛師5人,於是秦下令福建第壹代64座寺院歸龍華寺管轄,於是肯定龍華寺是“江南第壹寺”。

歷代名人,如、、柯謙、劉克莊、、、、林等都曾來此遊覽、題詩、隱居。詩人劉克莊吟詠“龍華寺”,說:“丞相曾居無定所,居無定所,雇君子仍住寺。”。詩中“丞相”指的是仙遊宰相葉、主道,“聘君”指的是仙遊著名作家。

元代狀元奉聖旨,第二次邀請龍華寺名師、隱師進京講學,並特意將“萬歲山,大元元年,大元元年”的石刻留在寺後的包壯上留作紀念。

龍華寺經歷了1000多年,幾經廢立。目前,龍華寺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大雄寶殿海拔1.8米是其中的壹大奇觀。

目前,龍華鎮上下齊心,決心重現“江南第壹剎”的輝煌。

龍華鎮有美麗的自然景觀,悠久而豐富的文化歷史和著名的名勝古跡。相傳隋朝大業中期,有壹個比丘好得多的和尚,遊歷到龍華鎮包壯山腳下,住在蓋房裏,修行佛法。有壹天,天上的兩條龍各持壹朵白蓮花,在雲中漫步,翩翩而下,呈現在微生座前,龍華的地名由此而來。龍華雙塔建於北宋大觀年間,比泉州開元寺雙塔早110年。是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石塔建築瑰寶。仙門景區距方圓壹公裏,祈夢文化遠近聞名,閩南人非常信奉。

景區先敬仙,後敬佛,仙佛同居在國內數壹數二。

金沙千年蟒形古樟樹,植於唐天寶年間,已恢復土地100余畝。歷經1200多年的風風雨雨,依然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生意盎然。

此外,還有東晉古墓、安平橋、羅漢巖、包壯、獅子山等景點,都是奇特而典雅美麗的。發展旅遊業的前景非常廣闊。仙門寺位於仙遊縣西南30英裏的鐘石山上。據縣誌記載,“漢代鶴仙人有時遊於此,以指石、石劈為門,故名”。至今仍有傳說中神仙棋局的石棋盤、神仙足跡等遺址。

仙門寺建於唐玄宗四年(公元716年)。

五代時,戰火肆虐福建,仙門寺毀於大火。

明惠帝時期(公元1399 ~ 1402),龍華秀才朱德生捐了幾畝地,建了壹座供奉的閣樓,並置何、範侯九仙像。不久,這些雕像被移至龍華寺,仙閣荒廢。

明孝宗弘治年間(1488 ~ 1505),龍華人朱國勇、吳大猷集資重修仙門寺。因為山口的騷擾,寺廟又被燒毀了。

直到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73 ~ 1620),龍華士人、吳捐資修建仙門寺,分為前座祀仙、後座祀佛兩部分。金尊仙美,梵文瓊觀,其他寺院沒有。

仙門寺和山洞都很棒。有句古話稱贊它是“空中樓閣無地可疑,山洞有霧天”。這裏的主要景點有:二亭秋景、石獅護口、神仙水缸、仙鶴洞、神仙步法、和尚砍樹、母獅、羅漢洞、呂西安磨劍石、五獅戲球、藍心池、蓮花石。每到隆冬時節,田野上寒意襲人,而這裏卻春意盎然。

山上,疊放著綠色的籠子;坡下山花美;谷底壹團青煙湧起,飄在亭中:洞內,壹縷輕紗飄著檀香。所以仙遊人有“春遊九裏湖,冬賞仙門風光”的說法。仙門不僅風景宜人,而且還有季崢等名人的對聯、詩詞、名畫和石刻。近年來,港澳華僑捐資修繕,仙門寺將更加輝煌。位於龍華鎮金沙村西山。

巖石上奇形怪狀的巖石,有的站著,有的躺著,姿態各異,宛若羅漢,故名羅漢巖。羅漢巖上有壹個山洞,深約20尺,寬約10多尺,洞頂蓋著壹塊巨石。洞後是羅漢巖寺,由山西高僧濟州創建於宋太宗(公元976-998年)。在洞穴的右側,有壹座巨大的摩天大樓,雄偉而巨大。上面刻著大大的“羅漢巖”四個字。上面壹段寫著“太忠大夫申請戈文在清苑縣為官”,下面壹段寫著“他在嘉定住了十四年(公元1221),紀信壹直住在山開祖薩滿。位於龍華鎮金沙中學門口。

此樹形似蟒蛇,位於金沙宮前,種植於唐代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樹高18米,主莖周長5.88米,樹冠覆蓋多畝。就像是享受了金沙宮的千年香火,得到了長生不老藥。歷經1200多年的風風雨雨,這棵樹依然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生意盎然。

相傳明朝皇帝鄭德在江南旅遊時路過金沙,想在樹下小睡壹會兒。樟樹順從地彎下腰休息,樟樹就成了今天的模樣,蚊子蛇都不近。每年夏天,樹下涼風習習,讓人神清氣爽,愜意無比!安平橋,已經成為方圓方圓0.5公裏內地名的統稱。橋上有亭子和石桌。盛夏的午後和傍晚,許多村民來到這裏,在家裏談天說地,自得其樂。然而,這根本不是安平橋的本質。走到亭子後面,千年石橋的橋墩豁然開朗地出現在眼前。大大小小的石頭間隔著橫平豎直的排列著,石頭沒有壹點水泥和泥土就穩穩的立了幾千年。安平橋建於南宋時期紹興(公元1131)。該橋為全石結構,長60m,橋面寬2.5m,* *有五個橋墩。從橋墩上往上看,有三塊長約8米、寬約0.6米的長條石* * *直接鋪在橋墩上,承受行人匆匆的腳步。碼頭建在河床的壹塊巨石上。經過多年的流水沖刷,光滑的基石表面被打磨成“V”字形,平整光滑,蔚為壯觀。還有壹座橋與此橋享有“安平”之名,就在千年石橋旁邊。是金山水庫為運送水庫的建築材料而新建的橋梁1972。從外觀上可以明顯看出,新橋的拱架是弧形的,由水泥制成,安平古橋的人工拼接明顯,兩者相映成趣。橋下封閉的空間非常涼爽,是避暑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