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遇見得到妳想要的那個自己》後,範文1《遇見得到妳想要的那個自己》告訴我們關於得到妳想要的東西的小技巧、探索和指導。故事的大致內容是關於壹個叫阿南的農民,踏上了尋找秘密娶公主的旅程。他在壹所神秘的學院裏得知自己所有的願望都實現了,然後他遇到了自己所有願望的創始人。在王子的指引下,他終於知道了自己所有願望的真正秘密,也明白了自己真正愛的人其實不是公主,而是愛他的人。
萬事如意,我想是每個人的願望。如何讓人相信自己真的能遇見夢想?帶著這個問題看了壹整本書才知道,這種得我所欲的方法是不能轉移的,要自己去實踐。在閱讀的時候,我把這本書和自己所有的知識(包括宗教、哲學甚至武術)融合在壹起,從很多不同的角度進行聯想和分析,試圖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去理解這裏闡述的觀點。
壹、認同觀點:
書中從科學的角度講了萬物之間的頻率振動原理和宇宙正負能量的吸引,很好理解:有形的世界也受無形的世界控制,無形的世界有自己的內在運行規律。因為宇宙萬物都有自己不同的頻率,頻率相近的事物會產生* * *振動,正能量可以聚集吸引,負能量也可以相互吸引,所以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可以“趨吉避兇”。
我非常同意張德芬的這壹觀點。
第二,聯系實際:
我們的思想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影響我們的結果,所以我們首先要改變我們的思想,更深刻的是,我們首先要形成我們堅定的信念。這個信念壹定是積極的,積極的東西才能產生正能量,不斷向宇宙發出這種強烈的信息,吸引美好的事物,通向成功之路。
我們所關註的東西會被我們所關註的能量擴大和加強,我們所抵制的東西會更持久,因為抵制賦予它能量,它的能量會被我們的抵制增強,形成壹個鉤狀的東西,把這些東西從周圍吸引到我們的生活中來。這就是為什麽我們明明不喜歡某種負面情緒,卻壹直在生活中挑起它。嫉妒、怨恨、憤怒等。都是負能量。當我們提升負能量的時候,其實是讓我們想要的東西離自己更遠。消極的想法只會把不好的人和事吸引到我們身邊。我們身上積累的情緒是壹種阻擋能量,會阻礙宇宙的能量流向我們。所以我們要關註壹切積極的事情,時刻保持積極的思想。
看完《遇見自己》,有很多情緒,有驚喜,有感悟,有迷茫。
讓我驚訝的是,我發現我之前的很多想法和作者的想法是壹樣的。本來這種想法是普遍存在的,並不是因為我腦袋有問題。
記得小時候有個想法,如果有世界,所有的力量都會被意誌力控制。只要妳的意誌力比別人強,妳就是無敵的,自然就得到妳想要的。我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覺得自己的意誌力比同齡的孩子要強,要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有好的壹面——絕不半途而廢;還有不好的壹面——固執、不靈活。
我真正開始嘗試“得到我想要的”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我姑姑和奶奶都入了基督教,去她家玩的時候也經常借機熏陶我們這些孩子,帶我們去教堂,教我們唱贊美詩。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信仰是什麽,更多的是好奇。只要明白如果妳有任何願望,妳可以向上帝祈禱。於是我開始暗暗向上帝祈禱,希望期末考試能考出好成績。結果自然是有時候管用,有時候不管用。
印象最深的是有壹年,盛夏,大風伴著暴雨,奶奶突然心臟病發作,情況十分危急。爸爸把奶奶抱到樓上的車上,打算帶她去醫院。我壹直把她抱在後面,也不在乎匆忙換衣服拿雨具。坐在車裏,我的睡衣濕透了。看著奄奄壹息的奶奶,我當時很無助。很自然地,我開始祈禱,我專心地祈禱。我心裏默默的說:天啊,只要奶奶能好起來,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然後奶奶真的獲救了,但是我不明白我為此付出了什麽代價。從那時起,我確信這個世界上有壹個上帝,他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但到目前為止,我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雖然我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不確定他是基督還是佛。有時我想,也許他們都在談論同壹個上帝,但他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它。
自從那次事件後,我發現我只需要集中精力在壹點上,思考我要實現的願望。很有可能實現。
但後來我漸漸不這麽做了。因為我許願的時候性格會緊張,很在意這個結果,但是做不好。最郁悶的時候,越是在意壹件事,越是事與願違。我害怕這會變成強迫癥,所以我有意識地拒絕許願。
我是壹個很愛幻想的人。如果我不小心,我會徘徊太多。上學的時候,同學以為我愛打坐,其實我是在發呆。對於任何事情,我都很容易開始幻想後面會發生的壹系列事情,而且很具體。這些幻想似乎是無意識的,無意識地開始。但讓我困惑的是,事實往往和我想象的不壹樣,甚至相反。這是為什麽呢?我的幻想不好嗎?
在嘗試“得到妳想要的壹切”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了壹個規律:當妳有兩個願望要實現的時候,如果妳選擇實現妳認為最重要的那個,而放棄另壹個,往往對妳來說最重要的願望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實現。今年年初,我在等清華MBA筆試成績,緊張地準備面試。此時父親確診癌癥,我當時心情非常沈重。我很想爸爸的病快點好起來,我也想考上MBA。最後我默默許了個願:如果父親的病能好起來,我願意放棄這個MBA。到這壹刻,父親的放化療已經全部結束。醫生說各項指標都很好,以後定期復查就夠了。雖然現在說治愈還為時過早,但畢竟已經過了壹個大關口。但是因為筆試成績差了2分,所以沒有參加面試。今年清華分數高,比北大高10多分,因為前幾年他們兩個校區分數差不多。如果我申請了北京大學,我可能會被錄取。所以我更願意相信我的願望實現了。
說到MBA,我想起了書中提到的另壹個素材:找到自己真正想達到的目標。就像書上說的,很多人不壹定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我們怎麽才能明白我們想要什麽呢?我還沒找到答案。以MBA為例。壹開始我覺得很發達,但是當我真正接觸到這個領域的知識和人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很多觀點和他們格格不入。記得當時壹個輔導班的女老師,在這個圈子裏小有名氣。她說她只是喜歡強者,她認為所有的藝術家都是弱者。從她的語氣中我能感覺到她看不起弱者。我不能理解她的觀點。雖然我也承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我始終認為人類的終極目標應該是追求精神升華。藝術作為精神層面的反映,壹直是我的喜愛和追求。這讓我開始思考MBA是不是我想要的。我從小就很喜歡畫畫,周圍的人都覺得我有必要的天賦。但當時由於家庭條件不好,無法系統學習。大學的時候也想過找工作,學的是理科。壹直想從事藝術、設計、文化方面的工作,但是身邊的人都說不現實。作者說鼓勵身邊的人“夢想”,對我來說也是壹種鼓勵。
我很佩服像作者這樣摒棄浮華,專心修行的人。我也很期待這種實現。曾經看過壹篇文章說,女人的臉在30歲之前是父母給的,30歲之後是自己修復的。我真的很希望自己能有壹張能容納天地的平和的笑臉,但我知道此刻我離它還很遠。自從接觸了瑜伽,我覺得它應該是壹種引領我到達理想目的地的方式。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我沒能堅持不懈的練習。
我沒有“得償所願”的遠大誌向,我想成功。我只想找到自己的路。走在這條路上,我每天都很開心,每天都覺得充滿希望。
看完《遇見妳想要的自己》三天就看完了《遇見妳想要的自己》。主要是我想盡快找到我所有願望的秘密,就像書中的主人公安安壹樣,可以早日遇見自己。
全書以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的阿南為線索。因為他看到了天人合壹的葉月公主,並想得到她,他就踏上了尋找能讓人獲得永恒幸福的城鎮和鄉村的秘密。
德芬老師依次安排了所有角色的出場,逐漸引導安安找到了得償所願的規律。無論是“遇見未知的自己”,還是“遇見妳想要的自己”,德芬先生想要闡述的理論,都清晰而逐漸地鋪展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看到自我,進而在生活中實踐,讓我們活得更舒服,更快樂。不要糾結於此。這本書充滿了智慧和正能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閱讀和思考的兩本書。
世間萬物都是由能量組成的,我們的思想和觀念也是如此。當它們振動時,根據引力定律: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會相互吸引,導致* * *唱歌。我們的正能量高頻振動。當我們把它輻射到宇宙中時,它會以相同的振動頻率吸引充滿正能量的人、事、物,反之亦然。
所以,我們對這些無形的東西的所思所想,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日常的情緒,進而影響我們的行動,最終導致結果。但不要糾結於結果,讓壹切順其自然,我們所做的就是感恩。
但是看完之後,第二遍回頭看的時候,就越來越亂,有時候甚至像壹團亂麻,毫無頭緒。真的是因為妳想要的東西背後有秘密嗎?
我覺得不是,而是因為生活中有很多無奈,不是因為妳努力了,妳做的有多好,就會有成功和收獲,這就是為什麽不要糾結於結果,讓壹切順其自然!
我理解的是,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後把所有的成敗放在壹個笑話裏,對成功和失敗心存感激。只有通過不同的結果,我們才能真正的成長,強大,睿智,我們的人生才會像陳年老酒壹樣醉人。
看到漁夫的願望實現後,感覺需要很多人去思考。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像漁民壹樣生活,我也是..漁夫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每天早上和朋友在湖邊聊天釣魚;中午回家吃飯,陪老婆睡個午覺,曬曬太陽,做做家裏的事;晚上,孩子們放學回來,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他被壹個陌生人的前景所感動,向王子尋求建議。王子問:“那種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有什麽區別?妳辛苦了很久,繞了壹大圈。妳還沒有回到原點。”於是我把他打回原形,依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不是安於現狀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若幹年後,當他老了,他不會因為年輕時不奮鬥卻甘於平庸而回首往事,留下遺憾嗎?
如果壹個陌生人點燃了自己的夢想並付諸行動,會很辛苦,但不壹定會成功。但我覺得,如果他成功了,他的生活環境會有質的改變,最重要的是他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這真的很欣慰;但如果沒有成功,作為父親,妳已經盡力了。雖然事與願違,但妳努力過,奮鬥過,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的確,壹個人所有的願望都必須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異想天開,否則就不會有“不配情結”,但也不能執著於原有的生活模式,必須重新設定自己的信念。無論如何,社會之所以發展迅速,是因為有壹群不滿足於現狀的人。
既然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什麽不努力去實現呢?雖然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的確,很多人被困在自己的陷阱裏。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受到外界各種思想、言行的影響。經過多年的聚集,我們的反應和行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從而形成許多錯誤的生活模式。我們應該從飄渺的思緒中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從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付諸行動。
很多時候,失敗和平庸只是壹種習慣,往往制約著我們,讓我們甘於平庸,反復失敗。因此,為了到達夢想的彼岸,我們必須破繭而出,重新審視,塑造新的生活模式,建立新的信念。這是尋求夢想的第壹步,事實上也是最痛苦的壹步。
生命現象是壹種非常奇怪和深刻的現象。有時候看報紙雜誌,經常會讀到壹些感嘆人生的章節。比如在幾千米的高空可以發現蝴蝶;在幾乎接近沸點的溫泉裏,也有生命在行動;在海底深處,有水生動物繁衍生息;在南極洋冰冷的水中,有許多水生動物等等。所以,我們的生活很精彩。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學會快樂成長。
曾經看過這樣壹個小故事:在喜馬拉雅山谷裏,有許多蝴蝶拍打著翅膀,奔向天空。壹次又壹次,盡管壹次又壹次的失敗,他們仍然掙紮著,最後雪地上布滿了大量黃色翅膀的蝴蝶...這些蝴蝶用極不尋常的行動譜寫了壹曲壯麗的生命之歌。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他們在生活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學習。
然而,生命是脆弱的,不可復制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同時也要讓自己活得開心,讓生命有價值。
暑假裏,我讀了中國心理咨詢師張玉粉寫的《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
這本書以壹個遙遠的故事開始。我真的為書中的主人公感到高興。他壹路努力尋找願望的秘密,在小王子等人的幫助下,克服種種困難,順利到達願望的彼岸。由此我知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真實情況,是在處理好自己的生活模式,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把自己對阻礙的信念和自己的源頭聯系起來之後的壹種自然狀態。
看完這本書,我給自己選擇了壹個遠大的夢想,然後按照自己想要實現的腳步,壹步步向目標邁進。當然,我仍然會記得生活是壹條巨大的河流。我們要做的,是在生命的河流中快樂地暢遊,順流而下,而不是用各種手段要求河流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流動。
夢想是人類的翅膀,人們可以借此飛翔;夢想是最溫暖的光,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也能照亮前方的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什麽是真正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是否現實,是否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當然,在生活中,在得到妳想要的東西的過程中,妳離不開快樂,就像地球離不開陽光壹樣。幸福在哪裏?幸福在讀書悟道的過程中,在追求事業的旅途中,在放棄物欲後的淡然寧靜中,在心底無私的平靜境界中,在做壹個守法人的平凡人格中...總的來說,幸福是在生命的成長中。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的過程中,我們總會有很多的支撐,比如少年的理想,少年的感情,事業,友情。但是,這壹切隨時都有可能失去。生活中總有壹些黑暗的隧道讓我們獨自前行。這些路上沒有樂隊和鮮花。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陪伴自己,向前歌唱。
我成長,我快樂!我們應該真誠地接受生活,關心它的成長。
我看過張德芬的書《遇見我想要的自己》,對自己之前的心理學知識有壹個系統的總結。比如我之前學的NLP,身心知識,佛學,國學,都是垂直的。這本書是壹條橫線,然後織成壹張網。有壹個體系,但是這個網還是需要通過時間的積累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不斷的自我認知,加強自己的密度。書分兩部分,第壹部分是壹些基礎理論,第二部分是關於應用這些知識時的壹些問題和困惑的解決方法。此刻的我,可能正處於第壹階段,慢慢深入的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找到壹套適應自己的方法。
此時此刻,表達妳對每壹章的想法。支配壹切的無形世界,我壹直認可的,就是世界上有很多有形無形的東西,往往有形的東西被無形的東西控制著。比如IT行業,我們這幾年壹直強調發展自己的技術,學習新的技術和語言等等。大約三到五年後,妳將轉向管理或建築,強調軟技能。壹個有20年工作經驗的領導和壹個初級技術員的區別就是這種看不見的軟技能。所以,無形支配有形,引領壹切有形之物。說到壹個* * *振動原理,我不禁想起滑鐵盧戰爭中被馬蹄聲摧毀的橋梁。壹切都是由能量組成的,能量像宇宙中的風壹樣流動。能量是壹個振動頻率,妳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也會產生必要的頻率,同時妳也會吸引同樣頻率的東西。我自己的經歷是,我很上進。去年我認識了很多上進的人,和他們交流,吸收了對我有益的知識,比如海綿吸水,貪婪地吸取養分。我渴望財富。去年我學會了用心投資,看了《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玩現金流遊戲,炒股,學習金融知識。我獲得了近20%的收益率。對於壹個新手來說,可以說我很強,為自己的成功鼓掌。
之前看過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那句“跟著我的心走”壹直印象很深,但終究沒什麽意義。直到NLP班,邱老師指導我,和感情在壹起和跟著感情走是兩回事。當時只是在理論階段,後來我在現實生活中體會到了。比如有很多時候我會迷失在茫茫人海中,之前會很恐慌,現在會冷靜的感受那壹刻的心情,哪裏應該左轉直行。我上地鐵的時候,應該是這個方向。只要內心安靜在情境中,壹般的感覺會幫我找到方向。比如我前天在向巧館吃飯,帶了兩瓶西鳳酒。服務員過來收了我100的開瓶費。哈哈,開個玩笑。如果是以前,我可能會拍桌子,大聲威脅他。但那壹刻我的心很平靜,思維高速運轉,不緊不慢地和他爭論,最後壹分錢也沒給。那壹刻,我感覺自己的五官武裝到了牙齒,註意力高度集中。我明顯捕捉到了他的每壹個字,沒有給出任何動作和字體語言。我觀察到他跟我說話的時候嘴唇在顫抖,但是我確定我壹定會贏他,而且壹分錢都不要。以前我可能會因為某個人的厭惡而喝酒。此時此刻,我還在懷念前天的酒,酒很香,我的好兄弟。這是我冥想自己感受的經驗。
想了很久,我想要什麽?健康,自由,家庭,事業,財富。在妳找到妳想要的東西後,妳應該許願,最好把妳想要的東西寫在妳的願景板上。是的,我想要更多,但我真的很想要。我會壹步壹步地在我的年度計劃中找到可以實施的東西。我已經基本完成了20xx年計劃的80%。按照二八原則,這是相當成功的。20xx主要以事業為主,我的沖刺年,加油!我相信宇宙會幫助我,我會遇到許多傑出的人。妳要的啟蒙是給自己的人生找個目標。沒有這個目標,就沒有方向。書中提到了兩個經典的陷阱:我們想要的,最終可能會變成我們無法想象的痛苦,或者,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它可能不適合我們。第二是陷阱,妳不明白妳要付出什麽代價?有時候我們只是壹心壹意的追求自己的目標,卻沒有想到也許我們所渴望的最終會得到,卻有必要付出的代價。甚至最後得不償失,得不償失。至於當下設定的目標是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要通過冥想和可視化慢慢發現自己,壹步步改變生活模式,調整自己的BVR。書中提到的壹些重置信念的方法,“阻礙我們成功的不是我們不懂的東西,而是我們相信的東西,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是我們最大的障礙”,對我的影響很大。我用MPP整理了壹下:
書中還提到如何處理“不值得”的情緒,從不同角度思考,先發泄後彌補,充分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自問自答等。我覺得在NLP中學到的知識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這本書結合了NLP,心理學,佛教,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用心思考,身心知識,在心中創造財富。這是壹本必須讀的好書。
幾天前,我讀了張德芬的《滿足妳自己的欲望》。故事講述了壹個遙遠大陸的神秘傳說:神秘的國度有壹個秘密,所以人們的生活很美好。公主宣布她會嫁給任何能找到秘密的人。安安壹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事要冷靜,所以他能克服旅途中的許多困難,得知自己願望的秘密,收獲真愛。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發。
我想,很多人都沒有想清楚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當他們達到目標的時候,發現自己失去了很多,變得不開心。其實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錯,但是在追求任何壹個目標的時候,都要明白自己為什麽要去追求,都要想到凡事都會有壹些得失,明白自己不能失去什麽。這樣才不會壹開始就走錯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壹盞阿拉丁神燈。如果我們搞砸了,我們就會得到我們想要的。這是多麽美妙的事情啊!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壹盞神燈,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真實而迫切的實現願望。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有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方向。我們必須相信我們會成功,這樣我們才能有勇氣去克服各種困難,最終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
正如書中所說,“得償所願”的確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現實生活中為什麽不能“如願以償”呢?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聽到內心深處的吶喊,內心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是他們太脆弱了,外界太多的想法抑制了他們的吶喊。從出生開始,我們的耳朵裏就充斥著父母教給我們的為人處事的道理,再大壹點,就是老師的諄諄教誨。我們停下來想過嗎?我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師的話已經進入我們的潛意識,成為所謂的信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國古代的陋習——纏足。纏足始於隋代,也起源於民間傳說。據傳說,當楊迪前往江都時,他招募了數百名美女為他拉纖維。壹個名叫吳月娘的女人被選中了。她痛恨煬帝的暴政,於是讓身為鐵匠的父親做了壹把三寸長、壹寸寬的蓮瓣刀,用長布包在腳下,同時把腳包得越小越好。然後在鞋底刻了壹朵蓮花,走路的時候壹步就印出了壹朵漂亮的蓮花。楊迪皇帝看到皇後時非常高興,所以他把她叫到身邊,想欣賞壹下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拔出壹把蓮瓣刀,刺向楊迪。楊迪皇帝快速閃過,但他的手臂被刺傷。吳月娘看到暗殺失敗,於是投河自盡。後來,楊迪皇帝頒布了壹項法令:無論壹個女人有多漂亮,在今後的選美比賽中,“纏足的女人將不會被選中”。然而,為了紀念月母,民間婦女紛紛裹腳。至此,女子纏足之風愈演愈烈。
白天,我的腳疼得壹步都動不了。晚上把腳放在被子裏,不僅疼,而且熱氣騰騰,很悶熱,有時候像燒炭壹樣疼。睡覺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面,半夜起來挨著腳哭是常事。這樣的陋習在當時如此盛行,正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內心的吶喊。我們聽不到那個女人被包裹時的傷心哭泣和痛苦。
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內心,傾聽來自內心深處的吶喊,這樣才能永遠“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