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娃娃學MBA,三歲小孩玩美式足球,1歲寶寶練瑜伽...近年來,各種“幼兒精英教育”在廣州悄然興起。為了培養“小CEO”、“小紳士”、“小淑女”,家長們不惜重金。
日前,中山大學嶺南學院MBA學生的壹份早教研究報告顯示,83%的有3-6歲孩子的白領家庭表示對“幼兒精英教育”課程感興趣。對此,專家指出,這種幼兒教育的效果目前還不得而知。所謂的“優質教育”很難界定,家長要理性選擇,不要盲目跟風。
調查:“精英教育”壹兩萬。
近年來,兒童高爾夫、兒童瑜伽、兒童美式足球、兒童日式棒球等“洋產品”逐漸進入國內學前教育和早教領域。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些洋氣的“幼兒精英教育”大多與“高價”聯系在壹起。
前幾天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在讀MBA關於“寶寶MBA,是夢,還是福?”《早期MBA/迷妳MBA》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市場潛力巨大,市場上的課程價格在1萬元至2萬元之間。報告顯示,在受訪者中,47%的人認為價格過高。35%的人認為無效,8%的人認為早教機構不能代替家長的教育。
“壹個3歲娃娃的MBA課程,比壹個30歲的白領還要貴。不值得!”采訪中,壹位剛剛了解到這門課程的白領邱先生不禁感嘆:“我的MBA壹年三萬多,而現在娃娃MBA早教課程壹年要壹兩萬,壹周只有三個小時。如果按照課時計算,這個娃娃MBA課程比我的MBA課程貴好幾倍。不值得!”
盡管價格不菲,但發誓“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還是趨之若鶩。記者調查發現,“EMBA”在廣州已經形成壹股“熱潮”。除了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外國人的子女,本地的小留學生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家長認為,通過EMBA課程,孩子從小就可以培養良好的氣質和風度。其次,“小CEO”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應對不同的環境”。“只要經濟條件允許,應該讓孩子早點接觸新鮮事物。”壹位家長說。
直擊:4歲孩子讀“MBA”
"為什麽南極和北極在世界地圖上都是白色的?""那麽綠色和棕色代表什麽?"日前,廣州天河區早教機構“EarlyMBA”(以下簡稱“EMBA”)教學點座無虛席。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16的孩子們開始了“地球科學”第二節課。老師壹提問,孩子們立刻爭先恐後地舉起小手,以世界地圖為地毯的小教室裏氣氛異常活躍。
據了解,“EMBA”課程涉及經濟學、創造力、溝通、目標與人生經歷、創意文學等。* * *有12門課程。如果壹周教壹次,要兩年才能學完所有課程,花費2萬多元。"這個起源於美國的學前教育項目專門招收3到6歲的娃娃學生."該機構工作人員介紹。
“很多家長壹看課程名稱就皺眉頭,三四歲的孩子聽起來不可能學‘經濟學’。”工作人員分析,他們讓孩子成立“怪物公司”,制作怪物玩具,設計廣告賣玩具,“交易、供求、收支等抽象的經濟概念進入了孩子的視野”。
工作人員表示,兒童“EMBA”是對傳統幼兒教育的補充。所有課程都註重孩子能力的培養,比如領導力、協作能力、全球視野等。所以教育理念和成人EMBA是壹樣的:“我們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壹個小CEO和未來領導者的能力和潛力。”
專家:拔苗助長很難成功。
有教育專家認為,越來越多的“精英學前教育”反映了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望:希望通過早期教育,讓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占得先機,出人頭地。這種美好的願望和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分強調‘精英意識’,提前給孩子灌輸成人社會的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華南師範大學的壹位學前教育專家擔憂地說,“花很多錢不壹定能培養出未來的精英。”
作為MBA教育的權威,中山大學嶺南MBA中心張教授舉了壹個例子:“從每個人的成長中,我們不難發現,壹個班裏的班長這樣的領導,往往不是班裏的中年學生。可見有些能力,尤其是領導力,是要隨著年齡慢慢培養的。拔苗助長只能在短期內做出成績,卻很難在人生中獲得真正的成功。”
“父母對成功的渴望完全可以理解,幼兒教育不能‘放手’。“早教專家馮德全表示,幼兒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倡導和諧教育,讓孩子自然快樂地成長。她認為,家長和相關教育機構應該註重培養孩子的“平民意識”和“大眾意識”,以寬廣的胸懷面對身邊的人和事,而不是過早地將自己定位為“精英”。對於0到6歲的孩子來說,學總比學不好好,學得開心總比學得不開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