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國哪個朝代的人很少吃狗肉?誰喜歡它?

中國哪個朝代的人很少吃狗肉?誰喜歡它?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吃狗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狗肉味鹹性溫,能補中焦、益氣、溫腎助陽。

又說狗肉能壯陽,所以狗肉壹般是冬天常吃的食物之壹。

應該說古人是吃狗肉的,至少在民間的飲食習慣中沒有非常嚴格的狗肉禁忌。

漢朝的人喜歡吃狗肉,狗肉和市場上的豬肉壹樣常見。

但自唐宋以來,狗肉已不再是中國人的日常肉食,人們偶爾吃狗肉。

而且吃狗肉的人通常都是被邊緣化的人。

施寧十張狗圖之壹

那麽唐宋以後都是誰在吃狗肉呢?

有三個著名的人。壹個是《水滸傳》裏的魯。《水滸傳》寫道——

魯在壹家旅館裏喝酒,問店主:“肉是什麽?吃壹盤。”店主說:“有的牛肉早來了,都賣完了。”然而,申智突然聞到了壹陣肉香。當他走出空地時,看見壹只狗在墻邊的砂鍋裏做飯。魯申智說:“妳在家裏看到狗肉,為什麽不賣給我?”店主說:“我怕妳是和尚,不吃狗肉,就不問妳了。”申智道:“這是灑家的錢!”他摸了摸銀子,遞給店主說:“妳可以把壹半賣給我。”店主迅速拿了半塊熟狗肉,搗碎壹些大蒜,放在申智面前。申智喜出望外。他用手扯狗肉,蘸蒜,壹連吃了十幾碗酒。

郎世寧的十張狗圖片之壹

另壹個喜歡吃狗肉的和尚是濟公。

清代世俗小說《續齊桓公傳》中有很多地方是齊桓公吃狗肉的。比如有這樣壹個情節——

只見眾太監都跑進來說:“聖騎到了。”我說不出什麽,但我看到,皇帝的同壹個太監已經進了亭子。這時,濟公把壹大塊帶筋的狗肉放在牙縫裏,怎麽也進不去,出不來。他看到皇帝來了,吐不出來,咽不下去。他只好用釘鈀的手弄了壹條鯉魚挖他的臉頰,從嘴裏拖出壹塊帶筋帶肉的狗肉,扔到地下,站起來迎接聖駕。

郎世寧的十張狗圖片之壹

另壹個喜歡吃狗肉的名人是鄭板橋,清代的壹位大畫家。清末筆記小說《棲霞閣野騎》中有壹個“鄭板橋吃狗肉”的故事——

鄭興華進士鄭板橋,擅長書法,也是封官,尤其是朱蘭,為人爭奇鬥艷。性奇,嗜吃狗肉,就是它的味道特別美。賣老公和動物的,煮狗肉的要進,需要打小報告。大甲,壹個富商,並不關心他的女兒。當時揚州有個鹽商,求板橋寫本書。雖然買了好幾件,但最後還是無錢解決了。

有壹天,板橋走遠了壹點,聽到了優美的琴聲。順著聲音望去,會發現竹林中有壹個很大的院子,相當的雅致幹凈。入門,看到壹個留著古胡須的男人,危坐在鼓琴上,壹個男孩在煮狗肉。板橋喜出望外,突然對老人說:“妳也喜歡吃狗肉嗎?”老人說:“這是最好的味道。知其味者,請嘗壹嘗。”這兩個人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參加了大獎賽。板橋見他素面墻,問他為什麽沒有字畫。老人說:“沒有壹個是好的。雖然鄭板橋在這裏很有名,但我從未見過他的字畫。不知好不好?”鄭板橋笑著說:“妳知道鄭板橋,所以我也知道。妳能為妳的兒子畫畫嗎?”老人說:“好。”然後產生了壹些論文。

板橋壹壹擺手,老人道:“賤字某某,可簽。”板橋說:“妳為什麽給這個鹽商起名?”老人說:“我取這個名字的時候,壹個商人還沒有出生。同名有什麽壞處?清者清,濁者濁。”板橋付了錢就走。

第二天,鹽商設宴,邀請板橋前來。連墻上都掛著自己的書畫,而且都是老人昨天做的。才知道老頭是鹽商做的,是被老頭騙的,但是沒有這回事。

郎世寧的十張狗圖片之壹

在以上三個故事中,魯是壹個江湖人。雖然出家了,但是是個不折不扣的野和尚,不守規矩。濟公也是壹個另類的和尚。而鄭板橋則是壹個落魄的文人,具有魏晉名士的風範。

總而言之,這三個人的性格特點是壹樣的:都有點古怪,鄙視世俗禮儀。他們吐狗肉的行為,可以看做是對主流社會的挑戰。

唐宋以後,主流社會不怎麽吃狗肉了。就算有,也是偷偷吃的,所以才有了“狗肉不上菜”的說法。

甚至有人認為吃狗肉會有惡業。清朝的時候,我寫過幾個吃狗肉的故事,我也轉述過——

壹:“楓涇鎮既有沈,又有沈,吃狗肉好。生活中殺狗不算什麽。甘龍·丙子已經20歲了,而沈豹病得很重.昏迷中,他看到壹群狗圍著床打鬧,大聲呼救。死的時候撲到床下,雙手撐地,吠了幾聲。”

其次:“劉彩,嘉定南翔鎮人,從浦東來白鶴寺居住,曾在此殺狗。乾隆暮春,他宰了壹條狗,放在壇子裏,用水膨化,去毛。然而,狗頭突然站了起來,用盡全力咬住他的胳膊,然後把它托付在地上,痛得哇哇大叫。還是貼吧,牙齒硬得像鑄的,到死都起不來了。”

第三:“李剛南部有曹生源的人經常殺狗。有壹天,狗在盆裏高高躍起,把元品咬了壹口,潰爛了。到了二三月,它沒日沒夜地哭,卻死了。”

當然,我並不認同這種荒謬的因果報應理論。但這些故事之所以被文人流傳和記錄,無疑是當時社會觀念的反映。

換句話說,按照當時社會的主流觀念,殺狗吃狗肉是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