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業戰略分析:明確企業的發展目標、戰略和需求。明確為了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企業的關鍵部門要做好各項工作。同時也要了解企業發展戰略在產業結構、核心競爭力、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市場、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確上述要素與信息技術特征之間的潛在關系,從而確定信息技術應用的驅動因素,使信息規劃與企業戰略相融合。
3.分析評估企業現狀:分析企業業務能力現狀和企業IT能力及現狀。這方面把握比較好的是企業本身,如果有管理咨詢公司輔助會更好。
4.企業關鍵業務流程的分析與優化:發現能夠使企業獲得競爭力的關鍵業務驅動因素和關鍵流程,並將其與信息系統集成。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業戰略分析和現狀評估的基礎上,制定企業適應未來發展的信息化戰略,指出信息化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統基礎網絡平臺、應用系統、信息安全、數據庫等需求。
6.信息化戰略的制定:首先根據企業的戰略需求,明確企業信息化的願景和使命,明確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和企業信息化在實現企業戰略過程中應發揮的作用。二是起草企業信息化基本原則。它是指為加強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方針。然後就是設定信息目標。
7.確定信息化總體框架和標準:從系統功能、信息架構、系統架構三個方面規劃信息系統的應用,確定信息架構總體框架,擬定信息技術標準。使企業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擴展性、靈活性、協調性和壹致性。
8.信息項目分解:定義每個項目的範圍、業務前提、收入、優先級、預計時間、成本和資源;並對項目進行分配和管理,選擇每個項目的實施部門或小組,確定每個項目監控管理的原則、流程和手段。
9.信息支持分析:對每個項目進行支持分析,即根據重要性排列優先級,進行準備度評分,根據結果進行初步選擇,從而形成路標方案。然後對項目進行財務分析,根據公司財力決定選擇。
企業信息化的突破
原則上,從企業信息化切入點的選擇上來說,信息化應該是自下而上,由內而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取數據,才是真實有效的。但實際上,企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各個層面的問題分布是不均衡的。因此,企業應在信息化規劃過程中對信息化建設做出安排。企業信息化的突破可以從企業生產經營的瓶頸入手,也可以從企業的獨特優勢入手。
從企業生產經營的瓶頸突破。根據木桶理論原理,選擇企業管理中最薄弱的環節和最需要解決的環節作為信息化建設的突破口,可以帶動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上升。對於有戰略眼光、對企業信息化建設支持力強、整體素質高的企業,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選擇突破瓶頸。
從企業的獨特優勢入手。每個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生存,適應競爭,都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從企業的獨特優勢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率,見效快,也可以為下壹步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增強整個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信心。對於有戰略眼光,對企業信息化支持強,整體素質不高的企業,可以選擇從企業優勢入手。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企業發展與信息技術的關系日益密切,企業創新日益加快。信息化規劃無疑將成為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
經過多年的信息化研究和實踐,國內生產企業和IT企業逐漸認識到,IT規劃的過程其實就是企業管理成長的過程,幫助企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即幫助企業管理層提高對信息化的認識,幫助管理層達成對信息化的* * *理解,幫助企業順利實現戰略。企業信息化本質上是管理的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水平是企業管理水平的具體體現。
IT規劃的首要目標是解決領導層的理解問題,杜絕“壹把手”工程。IT規劃的另壹個目標是解決企業信息化的“孤島”問題,消化無法集成的獨立信息點和獨立系統。“孤島”問題壹般都是典型的沒有規劃立項的“壹把手”工程,他們對企業的傷害很大。如果冷靜分析,會發現信息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都與IT規劃的缺失有著間接或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