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是2005年最熱門的中國電影,被人們壹再提起。關於《無極》的壹個老故事是《無極》在雲南香格裏拉拍攝時對當地環境造成的破壞。據說當年的拍攝現場現在已經變成了垃圾場;二是張藝謀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和馮小剛新片《夜宴》的海外版權銷售不如預期順利。兩部電影的投資者都聲稱,去年美國電影制作人歸還了承諾,這“導致海外電影制作人放緩腳步,對購買中國電影更加謹慎”。有媒體甚至聲稱《大書諾》傷害了中國電影。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其實是李安的《臥虎藏龍》讓中國電影苦不堪言。有人說中國電影在幾年前就進入了後臥虎藏龍時代,因為在《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獎、美國票房突破1億美元之後,《臥虎藏龍》的壹些演員在香港大熱的時候被邀請拍攝類似的電影,而中國的大導演張藝謀甚至以《臥虎藏龍》的模式陸續引進了《英雄》、《十面埋伏》等中國特色。依托電影《謊言》,中國古裝動作大片壹度在海外大有市場。《英雄》在北美的票房也超過了1億美元,北美和歐洲的發行權據說賣到了21萬美元。但去年花了265,438+0萬美元買下《英雄》海外版權的Milla Max公司,在交了定金後,給了烏雞退款。這不是簡單的回歸,這是美國電影公司開始不信任中國古裝動作片的標誌。張藝謀的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馮小剛的《夜宴》也需要打中國古裝動作大片這張牌。想要贏得海外電影人的信任,賣個好價錢,自然迫切需要站出來和無極劃清界限,說明自己的電影和無極有什麽不同。當觀眾和媒體剛剛停止對《無極》的抨擊,又有誌同道合的人出來繼續對《無極》和中國電影進行另壹次深刻的檢討。《無極》也因此成為了中國電影的替罪羊。去年被中國電影總公司譽為中國電影的驕傲,代表中國入圍金球獎和奧斯卡的《無極》,再次成為中國電影的罪魁禍首。
但是《無極》真的傷害了中國電影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說明中國電影的定義是——特效包裝的中國古裝動作大片。因為正是這些電影的海外銷售受到了《無極》的影響。這恰恰證明了現在很多人潛意識裏把這類電影當成了中國電影的國際代表,把這類大片塑造成中國電影的形象工程。每年有壹兩部大片,中國電影的年度成績單就會好看很多。本土票房、海外版權和票房的利益驅動,中國電影形象工程的利益驅動,讓本來就很慘的中國電影雪上加霜。每年都有類似的古裝動作大片出來支持中國的電影市場,裝點中國電影的門面。但是,本土觀眾總有壹天會厭倦,海外電影人總有壹天會失去新鮮感,創作者總有壹天會懷念。諾言剛好趕上這壹天。把中國電影的範圍縮小到只有壹種類型,這是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能賣給外國人的都是假的、空洞的古裝動作大片,壹個失敗就會影響整個中國電影。這就是中國電影的悲哀。
在壹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每年能在電影院上映的本土電影只有十幾部,而像《英雄與無極》這樣代表中國電影整體形象的電影也只有壹兩部,這本身就是病態的。這種疾病的原因太多了,無法用壹句話來概括。院線只針對大片的排期,投資方只關註大片的投入,媒體只給大片留空間。創作約束太多,主管部門拿著尺子剪刀對報批的劇本做體檢和手術,這些都是中國電影類型單壹的驅動基因。《無極》的出現本身就是中國電影的病,而不是它害了中國電影。只是影響了同類電影的國際銷售,阻礙了這類電影投資人的財路。如果中國電影的代表不僅僅是古裝動作大片,其罪惡就不會被放大到危害整個中國電影。承諾是替罪羊,但不是替罪羊故事中的無辜替罪羊。“承諾”壹直存在,但不是根本原因。換個角度看,它的罪惡甚至啟發了中國的電影:創作環境不改善,體裁單壹,這條路被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