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遼寧旅遊景點導遊詞

遼寧旅遊景點導遊詞

作為壹名專門幫助遊客的導遊,經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可以幫助遊客欣賞風景,達到旅遊的最佳效果。那麽什麽樣的引導語好呢?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遼寧旅遊景點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遼寧旅遊景點導遊詞1興城海邊是國家級景區。她很像美國的西雅圖和中國的青島。海水浴場綿延14公裏,由第壹、第二、第三海水浴場四個海水浴場組成,分別為星海灣、港口灣、臺家灣、老龍灣。它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海水浴場。海水浴場沒有礁石,岸邊的沙灘柔軟潔白,晶瑩如玉,海水深淺適宜,水質穩定清澈,清澈見底,海岸地勢開闊,綠樹成蔭,是大海賜予世人的天然樂園。

興城海邊迷人,尤其是海濱第壹海水浴場即興灣,更加美麗多彩。當妳步入第壹海水浴場時,妳會看到壹座二層單檐寺廟的正門,四柱三門。牌樓上方是茂名畫家範曾題寫的“洪波湧動”、“古城在望”八個大字。出了這個廣場,妳就進入了風景如畫的星海灣。在興灣入口處,壹座用花崗巖雕刻的高大菊花雕像受到總理的迎接。菊花姑娘就是傳說中的菊花姑娘,集美麗、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犧牲於壹身,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在星海灣的南端,有壹輛“三礁攬勝”。在三個起伏的明礁上,有壹個優雅的觀海亭,壹個叫“雪浪亭”,另壹個叫“夏穎亭”。亭名由著名書法家王題寫。亭臺樓閣間棧橋相連,可謂“三礁愛壹大彎橋,百皺石戲千浪”。橋上遊人來人往,或上亭觀潮聽浪,或依亭背海拍照,或暗礁上靜靜垂釣。可以說,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樂趣。如果趕上退潮,“三礁攬勝”裏面的海水會退到沙灘上,還可以撿貝殼抓螃蟹,更好玩。

本溪水洞景區位於遼寧省本溪市,由水洞、文泉寺、湯溝、關門山、鐵砂山、廟後山六個景點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布,總面積44.72平方公裏。景區以本溪水洞為主體,集山、水、洞、泉、湖、古人類文化遺址於壹體。本溪水洞是壹個幾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巖充水洞穴。這個洞穴又深又寬。現在地下河有3千米長。水流壹年四季取之不盡,屋頂和巖壁上的鐘乳石發育良好,讓人忘了去劃船。溫泉寺景區,泉溫44攝氏度,日流量400噸,具有很高的醫療價值。廟後山古文化遺址是中國東北地區壹處早期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對遼東地區古人類分布和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水洞是幾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巖充水洞穴,深而廣。它是世界上發現的最長的充水洞穴,已成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最長充水洞穴的世界紀錄候選人。正在開發的地下河長3000米,水流終年不竭,洞口呈半月形。洞口是壹個大廳,可以容納上千人。大廳右側有壹個300米長的幹洞。洞穴錯落有致,洞中有洞,各有洞天。洞頂的鐘乳石和巖壁沿著裂縫成群發育,呈現出各種形象,自然而有趣,猶如龍宮仙境。左邊是壹個“港灣”。就燈光而言,洞穴中的物體倒掛在水中,龔瓊水晶閣非常漂亮。壹個大型的古生物博物館已經在這個幹旱的山洞裏建成了。館前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0頭,可同時停泊40艘遊船。妳可以在水洞裏劃船遊泳,欣賞瀑布的大小、長度、深度和美麗。那麽,妳就不得不驚嘆:“美不勝收的山峰,世上只有鐘秀壹洞。”

本溪水洞於1983對外開放,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7被國際洞穴協會接納為亞洲首批會員;2002年3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景區,並通過iso9002質量認證。每年有近百萬中外遊客遊覽本溪水洞,被譽為“北方壹寶”、“世界壹絕”、“亞洲壹流”、“世界罕見”。2004年5月25日,“中國第壹穿越勇士”——成功挑戰“世界最長地下河”。

大家好!歡迎來到營口望兒山風景區觀光。我是導遊XX,很高興能夠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祝大家在望兒山景區玩得開心。

位於營口市熊嶽區的望兒山風景區,風景優越,交通便利。這裏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歷史悠久,物產豐富。著名的蘋果種植和著名的熊嶽溫泉是這裏兩個有吸引力的旅遊品牌。此外,海灘和亞洲植物標本園也有其獨特的魅力。

望兒山景區是熊嶽旅遊花環上最引人註目的奇葩。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年晉升為國家AAA級旅遊區。望兒山形成於全新世以來的燕山褶皺和新構造運動中,距今約3000萬年。

望兒山海拔106米,相對高度82米。望兒山是遼南名山,也是以母愛為主題而得名。望兒山不僅外觀雄偉壯麗,令人印象深刻,更是壹個令人神往的母愛之地。關於山名的由來,有壹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望兒山下有壹片海。靠近山的海邊有壹個小漁村。壹位慈善的母親和她的小兒子住在這裏。她的丈夫死於海上。她只能靠紡紗織布掙點錢,攢錢供兒子讀書。母親的善良和孝順生活在壹起,日子過得很辛苦。

幾年後,兒子學業有成,母親喜出望外。有壹天,她送兒子去北京參加考試。沙灘上,兒子含淚離開了母親,母親含淚送走了兒子。我不曾想:兒子去了遇險的大海,送他去海邊成了永久的詭計。年邁的母親日復壹日渴望爬上這座山頂,期待能看到兒子的身影並歸來。天氣忽冷忽熱,冬去春來,年邁的慈母終於變成了壹尊石人像,直到眼睛幹涸,淚水幹涸。

現在請看山頂上的了望塔。它建於明末,是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而修建的。下面簡單介紹壹下主要景點。

現在我們來到慈母雕像,它是為了紀念世界上所有的慈母而建造的。她是天下所有慈母的縮影;我們可以在這裏和我們的母親合影,把我們慈愛的母親永遠留在我們心中。贈送給大家的“墊腳石”,據說是愛心媽媽和她的孩子留下的。從而導致我們懷念母親的善良。

山腳下的這壹池清水,叫做母親恩典池;從山上流下的汨汨泉水是寶木泉。這兩個地方雖然是人為制造的,但卻表達了母親的恩情浩蕩,母親恩情的回報如細水長流的深刻寓意。這兩座水泥橋,壹高壹低,叫做母子橋。那是母子倆當年經常走過的破舊的獨木橋。為了給後人留下永恒的記憶,今天人們又重新設計建造了它們。

現在我們去爬望兒山。請大家互相照顧,註意安全。

這是望兒山的山頂。山頂上微風習習,遠遠就能看到熊嶽古城。這就是我剛才說的瞭望塔。那邊有“拜母詞”和“記母像”。《想起媽媽的形象》是媽媽變成的石頭人。接下來給大家十分鐘休息拍照,然後我們就下山集合。我們將以同樣的方式下山。望兒山景觀,以自然景觀為基礎,以人文景觀為線索,以母愛為主題,是壹處感人至深的景區。在新開發建設的人文景觀中極具代表性。

接下來,請先去“母親亭”。“母親亭”建於1995,是壹座仿古建築,是中國第壹座也是唯壹壹座母親紀念館。館內有壹尊慈母雕像,內壁鐫刻著毛澤東為紀念母親而書寫的紀念文字和歷代偉大母親的雕像及其生平事跡;外墻上鐫刻著古代24孝的感人故事。

當妳踏進這個莊嚴肅穆的婆婆博物館時,妳會想起母親的辛勤哺育,並從中獲得深刻的教育。“母愛世界”是中國建造的面積最大、工藝最精湛、質量最好的表達母愛、愛母親這壹永恒主題的雕塑群像。

塑造了古今中外各民族各行業母親的偉大形象。當妳沈浸在這個母愛的世界裏,走在這個情感的海洋裏,妳能無動於衷嗎?妳會深受感動。“禮園”是江南壹處花園式的地方,是為了更好地讓遊客瞻仰母親的風采,在優雅的環境中紀念母親,增加自己的幸福和長壽而建造的。

朋友妳好,遼寧旅遊景點的導遊詞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參觀涪陵。涪陵是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和他的皇後葉娜拉的陵墓。因地處沈陽市東郊,故又稱東陵。與新賓永陵、沈陽昭陵並稱為清初關外三陵。

涪陵,建在天柱山上,是長白山余脈,原名石嘴頭山、東牟山。涪陵的建造歷史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天聰時期的基層創建、順治時期的修繕和康熙時期的重建。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坐落在青山中的宏偉古建築群——涪陵。涪陵占地19.48萬平方米,依山傍水。整個陵園根據山勢由低到高修建,寶城、寶鼎都建在山頂。

按照其自然布局,涪陵可分為三部分,即大紅門外區、神道區、防城區和寶城區。第壹部分是從下馬北到正紅門。

涪陵有六座下馬碑,陵前有四座,東西紅門附近有兩座。鄭弘門兩側的下馬碑用滿文、漢文、蒙文書寫,官員們在此等候下馬。下馬碑後,壹對石獅子、壹對華表、壹對石牌樓矗立在墓園前的兩側。石碑樓又稱下馬牌樓,由各種顏色的仿木、仿石建成。它有四根柱子和第三層,橫向廣場上有壹個鬥拱和兩條龍玩珍珠等裝飾圖案。中央有文字和各種吉祥圖案,文字朝外。滿語、漢語、蒙古語,人和其他都是在這裏雕刻下馬的。如果依法處理整個牌樓的雕刻是違法的,那就是古樸典雅,精美絕倫。

從正紅門到北樓是陵園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區。正紅門是陵園的正門,兩側是五彩龍袖,四周是長方形的紅包墻,將整個陵園圍成壹個整體。正紅門是三桅壹桅,山形木架結構,頂上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壹抹金。有三個拱門,用彩色油裝飾,上面覆蓋著金門釘和動物頭像,還有三個拱門。拱門中間有壹個門叫神門,是所謂墓主人神靈進出的壹個門戶。平日是不對外開放的,只對大祭祀時攜帶朱班、制作帛等祭品的官員開放,其他人不得走動。東:君門在帝陵入口外,西是大臣祭祀入口。正紅門,壹條300米長的神道,與石拱橋、神道、神門壹樣,有著非常嚴格的使用規定。除了攜帶祭品的官員,其他人嚴禁走動,違者依法懲處。清帝陵對神道的設置有專門的規定。朗神道和龍恩門之間必須建壹個建築作為隔斷,也就是說清朝的壹切都是壹體的。為此。有的慶陵在神道上建龍風門,沈陽的昭陵建神力德碑。涪陵不僅建了神力德行碑,還根據地理條件建了108個踏板。它起到了雙重隔斷的作用,這也是涪陵區別於其他清陵的地方。

神道兩側整齊排列著壹對石柱和四對石像。壹個坐在石柱上。據傳說,石柱是龍的九個兒子之壹。因為長相好看,所以被允許看守陵墓。石象依次是獅子、老虎、馬和駱駝。據說,石馬是典型的蒙古馬,是模仿努爾哈赤的馬龍雕刻而成的。神道盡頭,連接著兩座神橋,與根據山勢巧妙建造的涪陵天燈相連。俗稱108踏板,想知道涪陵最好的地方,石階送上天;涪陵天燈是明清帝王陵寢中獨特的建築形式,那麽石階為什麽要建108級呢?壹種觀點與星星有關。根據傳說,天空中有三十六顆最高的日星和七十二個垃圾。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壹百單八將下凡,壹百單八踏板的意思是踩最高的天臟包保涪陵平安。也顯示了至高無上的皇權。

另壹種觀點與佛教有關。佛教徒認為人生有108種煩惱。為了擺脫這些煩惱,念佛需要108次。蕭中要敲108次,用108顆珠子,所以佛教建築大多和這個數字有關。據專家考證,中國只有兩種建築形式,另壹種在山西五臺山的菩薩峰。

走過神橋,會看到紀念碑建築,1688元建成,重檐,壹派依山傍水的風格。中間矗立著康熙皇帝手書的大清福陵聖碑。碑文用滿文和漢文雕刻,詳細描述了努爾哈赤的生平、創業的艱辛和他的豐功偉績。涪陵聖碑有壹個奇怪的現象。每當下雨時,碑背會露出寬袍大袖,宛若騰雲駕霧,側身來到觀音面前,故又稱觀音石。碑的四角各雕壹個凹形海水漩渦,每個漩渦內各雕壹條魚、龜、蝦、蟹。每到下雨天,漩渦就會灌滿水。其實這就是月眩風吹,地基潮濕多雨的現象。

碑的東面是茶室和水果室。洗臉間、屠宰亭等。,用來在祭祀時工作。

北陵又稱趙陵,是清朝第二位開國君主唐太宗和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最為雄偉的壹座。位於古城沈陽以北約十裏處,又稱“北陵”,是集清代皇家陵墓和現代園林於壹體的旅遊景點。園內古松巍峨,草木蔥郁,湖水碧波蕩漾,大殿雄偉,金瓦耀眼,充分展現了皇家陵園的雄偉壯麗和現代園林的典雅秀麗。除了皇後之外,昭陵還埋葬了許多與隋宮宸妃、林芝宮貴妃和貞清宮舒菲有關的妃嬪和美人。它是清初最具代表性的陵墓,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壹。

龍恩門

方城的正門叫隆恩門,上面有個門樓。方城四角有角樓。方城有龍恩殿、東西附殿、東西烘果房、燒絲亭。龍恩殿後有兩柱門,壹石五祭門,壹券洞門,券洞頂為大明樓。方城之後,還有月牙城、寶城。寶城中心,上為保定,下為地宮。寶成背後是龍爺山,俯瞰此山,墓地盡收眼底。

昭陵正面在耀眼的墻外,路兩旁有華表、石室、梳妝亭,牌坊在中間。牌樓是前面的主樓,青石砌成,四柱三層。它雕刻精美,別具壹格,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逛完牌樓就可以到達正紅門,這是遊覽中心部分的開始。鄭弘門是炫目墻的南大門,樓層高聳莊嚴,兩翼裝飾的彩釉龍墻因造型生動更引人註目。正紅門人參路兩側,有中華表、石獸、瞭望塔,遙遙相對。井然有序,莊嚴肅穆。在石獸中,最值得欣賞的是“大白”和“小白”。這兩匹石馬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據說它們是由墓主生前愛騎的兩匹馬雕刻而成的。欣賞石馬,可以去亭子。正紅門對面建有紀念墓主的亭子,亭內立有“昭陵沈工聖德碑”。

出了紀念碑亭,就可以到龍恩門了。龍恩門是方城的南門,對面就是紀念碑亭。方城是後部,像壹座城壹樣建造,坐落在耀眼的城墻上,仿佛是城中之城。

龍恩寺

遊覽防城,必先參觀龍恩殿。龍恩寺位於方城中心,前有龍恩門,後有明樓,左右有附殿,四角有角樓,猶如星辰拱月,極為雄偉。龍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巖臺階為基座,以閃閃發光的黃色琉璃瓦為屋頂,以金色匾額為彩繪橫梁和紅墻,極為華麗。過了龍恩寺,經過明樓就可以去寶城了。寶城在方城北端呈月牙形。寶成,又名保定,位於地宮,放置夫妻倆的棺木和隨葬品。登上寶頂,放眼望去,綠樹環繞,景色幽靜,猶如置身於城市森林,壹種寧靜感油然而生。

民國十六年五月

民國十六年(1920_)五月,陵墓改為“北陵公園”,現占地332萬平方米。其整體規劃以陵為中心,分為陵、陵前、陵後三部分。公園裏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其中,方秀園是北陵公園內的園林,總面積4萬平方米,種植植物近200種,各具特色。早春櫻花盛開,滿園飄香;盛夏荷花競,柳浪聞鶯聲;深秋,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松樹挺拔。縱觀全園,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綠,奇花異石,小橋流水,頗有江南壹景。園內建築與景觀巧妙結合,自然美和人工美與中國傳統園林建築藝術融為壹體,形成壹幅自然畫卷,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到此遊覽。北陵公園有30萬平方米的人工湖面。夏天,碧波蕩漾,柳岸成蔭。乘坐腳踏船和快艇在湖上觀光和劃船是很有趣的。現在北陵公園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景點。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松群

昭陵的另壹個特色是遠處的古松群。古松有2000多棵樹,松動了300多年,搖曳挺拔,高聳入雲。這些蒼翠欲滴的松樹構成了金娃紅墻昭陵的又壹壯麗景觀,其中的“神樹”、“梧桐”、“夫妻樹”、“姊妹樹”、“龜樹”更是各具特色。

遼寧旅遊景點導遊詞6“張帥府博物館”原名“張學良舊居陳列館”,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內,1988 65438+2月對外開放。博物館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600平方米,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

張學良故居自建成至今已有88年歷史。沈陽人稱之為“張帥府”、“大帥府”,是張學良將軍及其父張左林的官邸和私宅。這是壹個巨大的建築群,由壹個青磚高墻環繞的庭院和庭院外的幾棟建築組成。是張學良將軍的父親張左林於1914年所建,居住於1916年。後來不斷擴建,逐漸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四部分組成的建築體系。每種建築風格都不壹樣,有中國傳統風格、中西結合風格、羅馬風格、北歐風格、日式風格。上世紀末,“張帥府”被國家列為中國優秀近代建築群。

1985年,沈陽市人民政府以“張氏帥府”為題,將該建築群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遼寧省政府還以“張帥府”的名義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中國國務院市以“張學良故居”為題,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遼寧省在此設立“張學良故居陳列館”。在過去的十年裏,它舉辦了各種展覽,接待了大量的參觀者和遊客,使它成為沈陽壹個享有盛譽的博物館和旅遊及遊泳景點。

張學良故居是軍閥首領張和他的長子張學良將軍的官邸和私人住宅,張學良將軍是千古英雄。從1914年開始修建到1933年結束,逐漸形成了中級人民法院三合院、東院大青樓小青樓、西院紅樓群、趙四小姐樓、院外邊關、帥府辦公等風格各異的建築體系。它是現代中國的傑出建築之壹。

博物館的主要功能是舉辦各種展覽,對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自成立以來,基本展覽包括張學良將軍的成就展覽,張和軍閥的大事記展覽,人民海軍的好參謀長將軍的成就展覽,以及名人訪問帥府。近年來,先後舉辦了《中國近現代史文物圖片展》、《紀念九壹八事變60周年文物圖片展》、《日本憲法懺悔》、《紀念閻寶航同誌誕辰100周年展覽》、《1998年慶祝張學良將軍誕辰蘭花展》等90多個專題展覽。修復展包括張臥室、辦公室、書房及密室修復展、張學良與臥室修復展、張學良辦公室修復展、東北政務委員會辦公室修復展、虎堂“射陽長”修復展、張氏家廟等近10個展覽。博物館還介紹了關於張學良將軍人生足跡的音像,供大家觀看。該館在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方面成績斐然,出版了《張的帥府》、《張學良舊居》、《張學良將軍畫冊》等多部專著,在國內外產生了壹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