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烏幹達的農業形勢(緊急)

烏幹達的農業形勢(緊急)

烏克蘭是壹個農業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2006年,農業國內生產總值占烏茲別克斯坦國內生產總值的29.4%(工業占22.1%,第三產業占48.5%),農業就業占全國就業人口的80%,74%的家庭生活在農村地區。烏克蘭可耕地占國土面積的25%,農作物用地占9%,牧場占9%,森林和林地占28%,其他占29%。

在農業GDP中,糧食作物占66%,經濟作物占11%,畜牧業占13%,漁業占6%,林業占4%。谷物和經濟作物是烏茲別克斯坦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其次是畜牧業。烏茲別克斯坦的出口產品主要是農產品。2005年出口增長24%,達到81億美元。

(1)烏克蘭的主要糧食作物包括水稻、香蕉、玉米、栗子、高粱和大豆。在糧食作物中,壹年兩季的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水稻、豆類、大豆和馬鈴薯。全年收獲的作物包括香蕉、紅薯和木薯。其他作物包括栗子、花生、高粱、芝麻、甘薯、馬鈴薯、豇豆、木薯和小米。

2006年農產品產量:谷物265.7萬噸,豆類76.7萬噸,薯類805萬噸,水稻香蕉939.1萬噸。(見附件壹)

(2)烏克蘭的經濟作物有咖啡、棉花、茶葉、煙草和蔗糖,其中咖啡、棉花和茶葉主要產於種植園。

烏茲別克斯坦20%的人口以種植和銷售咖啡為生。中國38個區約50萬農民從事咖啡種植,種植面積30.6萬公頃,主要種植羅布斯塔咖啡(西部)和阿拉比卡咖啡(埃爾貢山周邊)。

2005年,烏克蘭棉花總產量為25萬包,2006年降至6.5438億包。棉花出口總收入從2004年占出口總額的6.5%下降到2005年的3.6%,原因是原棉的世界市場價格下跌,出口收入相應地從4300萬美元下降到2880萬美元。烏克蘭棉花產量為287公斤/公頃(世界平均水平為638公斤/公頃)。

烏克蘭西部大面積種植茶葉,占全國種植面積的55%,占全國出口量的97%。1999以來產量穩步增長,出口增長49%左右。2003年和2004年,出口收入分別為3800萬美元和3700萬美元。2005年,茶葉被列為烏茲別克斯坦第三大類農產品。

煙草是2005年烏茲別克斯坦出口的第四大商品,約占總出口量的4%。2003年和2004年分別占8%和6%。2004年出口煙草2.8萬噸,2005年下降到2.4萬噸左右。

(3)非傳統出口經濟作物(NTEC)主要包括水果、花卉和蔬菜。烏茲別克斯坦生產的水果品種有香蕉、鳳梨籃、米香蕉、鱷梨、百香果(愛情果)、芒果、木瓜、甘蔗。

蔬菜品種包括秋葵、洋蔥、四季豆、茄子、番茄、蘆筍和亞洲蔬菜。調料:紅辣椒、香草、姜。香茅、案樹、薄荷油、天竺葵。

水果占烏克蘭農業GDP的65,438+00%。烏克蘭水果和蔬菜總產量分別為18.85萬噸和204750噸,平均產量分別為11.780公斤/公頃和6910公斤/公頃。目前,烏克蘭政府非常重視水果生產和加工的發展。烏克蘭將水果種植面積定為4000公頃(1萬畝),出口創匯目標為9000萬美元。烏克蘭發展水果生產的潛力很大。適宜水果生長的氣候條件得天獨厚(年平均氣溫265,438+0度),土地肥沃,特別適宜菠蘿、芒果、柑橘、香蕉等。大約有65,438+065,438+0.6萬公頃的土地適合種植水果,但現在只有三分之壹的面積得到利用。(見附表2)

園藝占全國農業GDP的20%。2004年園藝出口565438+30萬美元,增長20%。烏克蘭計劃將園藝出口額提高到每年9000萬美元,遠期目標為3億美元。在過去的五年裏,花卉已經發展成為壹個出口產業,在坎帕拉、金加和恩德培投資了2 . 75億美元。近年來,該行業被認為是促進烏克蘭出口的最具活力的行業之壹。

(4)畜牧業分布在烏克蘭大部分地區,主要集中在壹些專業農場。2005年,牲畜總數為654.38+02.8百萬頭,其中牛占42%,山羊占53%,豬占5%。畜牧業的副產品有:牛奶、黃油、冰淇淋、發酵乳制品、牛膽結石和牛角。這些產品的加工都處於初級階段,生產規模都不大。

烏克蘭有70萬養牛農民,其中大部分從事畜牧業。目前產量只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壹半。畜牧業和水產業有很大的投資空間,包括相關的皮革加工和各種肉類、牛奶等罐頭產品。

(5)烏克蘭漁業占農業GDP的65,438+02%。目前漁業產量44萬噸,水產品2.5萬噸。主要分布在維多利亞湖、基尤加湖、艾伯特湖、喬治湖和尼羅河。中國有654.38+0.2萬人以捕魚為生,其中30萬人直接從事捕魚、魚類養殖和魚產品加工。漁業出口創匯6543.8億美元+5億美元,地區貿易額4000-6000萬美元。

烏克蘭目前有20家魚類加工和出口公司。由於魚產品的短缺,魚產品的加工沒有達到生產能力,平均只有加工能力的40%。

二。烏克蘭農業發展中的問題

本屆烏克蘭政府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並在不斷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然而,由於農業發展機制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烏克蘭的農業發展仍然困難重重,存在各種困難。

(1)認知:首先,烏克蘭農民缺乏基本的農業知識和生產技術,未能認識到使用改良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如何確保農民願意使用新技術,提高他們的質量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知識,開展相關培訓,建立農業數據收集、記錄、應用和市場信息研究等機制,並提供融資支持,是擺在烏克蘭政府面前的重要問題。

(2)環境惡化: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和6月5438+2月熱帶氣流(厄爾尼諾)引起的暴雨和風暴天氣變化嚴重影響了烏茲別克斯坦的農業生產,減少了農產品出口。農村經濟活動對森林造成了巨大破壞。農村家庭和農村工業使用木材作為燃料,導致大量森林資源被砍伐。森林每年以1 ~ 2%的速度消失。上世紀90年代,烏克蘭的森林覆蓋率為每人0.3公頃,預計到2025年,烏克蘭的森林覆蓋率僅為每人0.05 ~ 0.08公頃。

(3)質量管理:烏克蘭農民種植農作物時缺乏優良品種。種子供應質量差,含水量高,出口農產品大多沒有質量分級。殺蟲劑越來越多地用於經濟作物。作物疾病,如咖啡枯萎病(CWD)和香蕉生物枯萎病是非常常見的。由於農產品收割方式落後,損失很大。進入國際市場的高質量產品非常有限。2000年,歐洲聯盟對烏克蘭和肯尼亞出口的魚產品實施了為期壹年的禁運,正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缺乏中央監測和質量控制手段。

(4)市場管理缺位:烏政府管理部門效率低下,部門間工作拖沓,影響農產品的檢驗和交付,在質量管理、監管、出口手續等方面缺乏權威的協調和監督部門。在融資方面,壹般商業銀行不支持農產品出口。高利率不利於農民融資。農產品缺乏正規的市場和價格風險機制。

目前,烏茲別克斯坦的農產品出口主要由少數公司控制,分散在烏克蘭私營公司、合作社、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中。農戶與農產品加工廠之間沒有系統的組織聯系,產品市場價格不穩定,相應造成經營風險高。

(5)非法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周邊地區廉價農產品的進口、世貿組織農業協議以及歐盟與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ACP)國家逐步降低進口關稅的貿易安排,都對烏茲別克斯坦本已脆弱的農產品造成沖擊。

盡管歐盟通過《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等倡議向非洲國家開放了市場,但由於質量、包裝、技術等各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烏克蘭產品仍難以進入歐盟市場。在地區貿易中,成員國以各種理由拖延、拒絕進口產品,單方面理解COMSEA(東南非共同市場)條約的規定,限制了烏克蘭農產品的出口。

(六)農產品加工落後:農產品加工落後,缺乏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的基本條件和專家指導;清洗保鮮技術不完善,缺乏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來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土壤侵蝕、生物多樣性、育種改進/生產力提高和病蟲害防治等問題亟待解決。農民組織缺失,推動農產品走向市場競爭。

三。烏克蘭農業政策

為了發展農業和消除貧困,烏克蘭在1997年制定了《消除貧困行動計劃(PEAP)》,隨後在1999/2000年進行了修訂,將提高農業生產、競爭力和收入作為發展農業的優先事項。這是壹項指導農業發展的綜合性政策計劃。PEAP的總體目標是到2065 438+07年將極端貧困人口減少到總人口的65 438+00%。烏茲別克斯坦人均收入只有330美元,購買力低。38%的人口每天收入不到65,438美元(烏克蘭統計局,2005年)。2000 ~ 2003年,實際收入增長只有6%。該戰略計劃由四個相互關聯的部分組成:可持續經濟發展和結構改革;質量管理和安全;增加窮人的收入;提高窮人的生活質量。2004年,該計劃再次修訂,以通過成功發展壹些關鍵領域,即經濟管理、提高競爭力、生產和收入、安全和災害管理、政府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實現消除貧困的目標。

烏茲別克斯坦大多數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以務農為生。消除貧窮的成功取決於改善農業發展、農業生產多樣化和擴大非農業就業。因此,2000年2月,烏克蘭制定了農業現代化計劃(PMA),這是壹項通過農業改革消除貧困的全面政策。總體目標是增加烏克蘭農民的收入,提高貧困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家庭食品安全,提供就業,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管理。PMA列出了鼓勵國內外投資的七個重點領域:(1)農業研究和技術開發;(2)農業咨詢服務;(3)農業金融服務;(4)農業教育;(5)農業推廣和農產品加工;(6)可持續自然資源管理和(7)農業基礎設施。

2005年2月,烏克蘭政府通過了2005/06財政年度農村發展預算和中期計劃,提出了以下發展農業的措施:(1)加快農業咨詢服務,擴大服務範圍(從29個區擴大到37個區);(2)加強農業研究,實施和推廣國家農業研究體系;(3)加強農作物和牲畜的病蟲害防治;(4)加強農作物、牲畜和漁業的管理服務和質量監督;(5)恢復和發展壹批基礎設施,重點是恢復現有的灌溉系統,建設漁場,從大壩和農民那裏取水,建設檢疫站。(6)食品儲藏系統的研究;(7)建立和實施農業統計制度:(8)保證農業投入和農民獲得技術。

(2)相關建議

烏克蘭是壹個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內陸國家,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7%。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農業資源,盛產各種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畜牧和漁業產品,包括咖啡、茶葉、煙草、棉花、玉米、魚類、木材、水果和花卉。但主要還是看天氣,農業基礎設施、生產技術、管理都很落後。為此,中國可以考慮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展與烏茲別克斯坦的農業合作:

(1)水果加工。目前,黑色水果的加工僅限於提取新鮮果汁並在當地市場銷售,包括菠蘿汁、芒果汁、橙汁和香蕉汁。這些果汁大多保質期短,壹般兩個月,不利於銷售。主要原因是加工技術落後和業主資金不足。因此,建立多用途和多品種的水果加工廠,為當地和外國市場生產濃縮和罐裝水果和果汁,具有廣闊的商業前景。

(2)奶牛養殖和乳制品加工與保藏。烏克蘭雖然有壹些具有壹定規模的畜牧場,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養殖和管理水平低,牲畜營養不良,改良品種少,缺乏甚至沒有獸醫。因此,中烏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生產奶牛和乳制品,特別是奶酪,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3)烏克蘭河流湖泊面積4.2萬平方公裏,水資源和漁業資源豐富。魚產品是烏克蘭的主要出口產品之壹,歐盟是烏魚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區之壹。由於捕撈方式原始,缺乏規劃和管理,烏克蘭漁業生態環境逐年惡化,漁業資源不斷萎縮。因此,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引起了烏克蘭政府的高度重視,迫切需要烏克蘭加快漁業資源的科學利用和合理開發。中烏可以在漁業領域開展合作,采用先進的養殖、捕撈和加工技術,提高魚產品附加值,發展魚產品出口。表1 2004-2006年烏幹達農產品產量統計(單位:)農產品面積(萬公頃)產量(萬公斤/公頃)總面積(萬公頃)產量(萬公斤/公頃)總面積(萬噸)產量(萬公斤/公頃)谷物154.9277.4654438+060.524245高粱+06067 . 242 . 96438+061 . 369 . 2 . 54038+04039 . 052 . 5068888885 . 215.311.3150.417小麥0.965438+

表二2006年農產品產量(單位:噸)農產品類別總產量1煙草和飲料煙草31.41.3萬咖啡1.581.00萬茶葉3773.4萬果汁飲料65438+。870公噸豬肉18000公噸家禽18540公噸雞蛋200000公噸魚產品43480036000高粱493000栗子692000玉米1285000大米170。511000土豆612000木薯49270003保鮮水果(菠蘿、香蕉、芒果、木瓜)3000004蔬菜2047505糖188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