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的設計與施工(1)?
BIM技術的設計與施工(壹)信息化浪潮正在對整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進行革命性的變革。從數字建模到建築全生命周期的應用,BIM技術日趨成熟。BIM的源頭是設計,設計施工壹體化的前提也是設計。設計企業作為建築產業鏈的龍頭,在BIM技術的實施中起著主導作用。在全社會更加關註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建築設計企業應頂住壓力,拓寬視野,積極運用BIM、雲等信息技術,在提升建築品質、建築產業化、綠色建築、全過程服務等方面尋求突破。1.BIM簡介1.1 BIM概念及意義建築信息建模(以下簡稱BIM)已經成為全球建築和工程建設行業最熱門的名詞之壹。通過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BIM”或“建築信息模型”,可以返回上百萬條結果,涉及政府機構、建築行業、科研機構等。,社會對它的重視程度可見壹斑。BIM這個詞最早是由壹家領先的國際計算機軟件技術供應商提出的。事實上,在BIM出現之前,建築信息模型技術的理論事實上已經在歐美發展了30多年。制造業巨頭豐田汽車公司和波音公司通過信息模型設計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為商業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企業神話。早期建築信息模型的技術應用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航空航天工業領域,如工業設計、汽車設計、飛機和航天器設計等。,但由於當時的環境限制,沒有普及。近年來,隨著三維工程輔助繪圖軟件的突破性進展和BIM術語的及時出現,喚起了行業內產業變革的希望。關於BIM的定義,很多機構都有對BIM概念的解讀,包括軟件公司、建築公司、行業協會、權威百科。由美國建築研究院和設施信息委員會牽頭的NBIMS(國家建築信息模型標準)對BIM的定義是:“建築信息模型是物理和功能表征的數字表示。設施的名稱。因此,它可以作為壹個共享的知識資源,提供關於某個設施的信息,為該設施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的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這個定義是目前BIM的壹個權威解讀,已經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總體思路是,建築信息模型是設施物理和功能特征的數字化表示,從項目初始階段就可以作為信息源為項目全生命周期提供信息服務,這些信息的共享可以為項目決策提供可靠的保障。BIM的意義在於提高整個建築行業從上遊到下遊的管理系統和工作流程的縱橫溝通和多維度的合作交流,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打通設計與施工的邊界。作為壹種新的技術工具,BIM強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協同工作能力和專業任務能力日益顯現。與傳統的CAD設計方法相比,BIM技術具有以下優勢:壹是設計協同,可以有效處理各專業設計人員之間的碰撞問題,在施工前期協調各專業的碰撞問題,實現可視化協同設計變更;二是施工過程模擬,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模擬真實場景中需要實現的施工過程,從而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來指導施工;第三是建築性能的優化。除了節能模擬、日照模擬和緊急疏散模擬,還可以用於4D和5D模擬,實現成本控制。通過項目優化,將設計方案和投資回報分析結合起來,計算設計變更對投資的實時影響,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成本的風險。2.BIM行業概況2.1國外概況澳大利亞、日本、美國、韓國、挪威、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芬蘭相繼發布了各自的國家級、行業級和企業級標準。聯邦事務管理局(GSA)從2007年開始規定大型聯邦政府項目必須應用BIM技術,並編制了壹系列指南,有力推動了BIM技術的推廣應用。美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了國家BIM標準,現在標準已經更新到第二版。英國政府組織了200多名專家進行不同課題的研究,編制了BIM技術應用框架,並規定從2016開始,所有政府項目必須按照上述框架應用BIM技術。這個框架包括:(1)BIM協議,用於規定要建立的模型以及模型上各參與方的義務、責任和限制;(2)業主的信息需求,即業主對BIM信息管理的需求,包括軟件、硬件、數據標準、安全標準等。(3)信息管理服務範圍,相當於BIM合同的標準文本;(4)責任保險指南,用於明確BIM技術應用中涉及的責任;(5)基於BIM技術,提出了建設項目交付階段的信息管理標準,提出了各階段的數據交付標準。2.2國內概況BIM技術最早於2002年引入工程建設行業,進入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當時國內BIM技術系列書籍開始湧現。後來隨著我國“十五”和“十壹五”的發展,BIM技術開始應用於壹些示範工程。自2006年BIM在奧運場館嘗試使用以來,BIM引起了國內設計行業的關註。特別是2009年以來,BIM在設計企業的應用發展迅速。“十二五”開局之年,住建部發布《2011至2015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將“加快建築信息模型(BIM)、基於網絡的協同工作等新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作為總體目標,為大力發展BIM技術定下基調。根據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2010公布的數據,全國共有勘察設計企業12375家(其中甲級企業1928家,乙級企業3410家),2010年公布的設計企業。許多大型設計單位也成立了BIM中心,應用和推廣BIM技術,甚至提供建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技術服務。例如,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開始在上海世博項目、外灘SOHO、孔令SOHO、後世博園區央企總部等重點項目中運用BIM技術進行協同設計,在沈度、斐訊總部大樓項目中實施設計、施工、運維全過程技術服務,並成立集團數字化技術研究咨詢部。CCDI在2009年成立了建築數字化事業部;上海上安機電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BIM部;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開展全員BIM培訓,2010發布建築/結構/設備專業BIM手冊。綠地、萬科、SOHO、萬達等大型開發商也開始嘗試使用BIM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