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巧妙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高低決定了學習的質量。壹旦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註意力得到提高,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就被激發出來了。信息技術是將各種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讓抽象的圖形、數字、死板的文字、圖片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用多種感官刺激學生。達到了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以我在《魔法世界》中教愛麗絲的故事為例。我覺得故事的內容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在5班(1),我采用了以前的教學方法:先自己讀,然後同桌合作,最後把故事完整的講出來。結果,孩子們的興趣缺了壹整節課,許多學生毫無興趣地讀著這個著名的故事。課後我才知道,雖然是壹個有趣的故事,但是沒有課件,學生是感受不到其中的樂趣的。於是我在5 (3)班改變了我的方法,把教學光盤上的課件修改了壹下,做成課件。課堂上播放Flash動畫,讓他們像看動畫片壹樣走進故事。當愛麗絲想和兔子壹起探索時,故事戛然而止,但她被壹扇小門擋住了。問題拋的正是時候:她該怎麽辦?孩子們的好奇心被充分激發起來,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的學習中。在整個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了兩個班的明顯區別:閱讀興趣濃厚,註意力高度集中。在最後的展示環節,無論是大聲朗讀還是表演不同角色的故事,孩子們都不自覺地模仿flash中自己聲音的語氣和表情。“多好笑啊。”“哦,我遲到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形象、直觀、大容量,使英語閱讀教學生動、直觀、易懂,有效克服傳統閱讀教學的死板、單調、枯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受閱讀帶來的美好!
說到公開課,我們會慎重對待,尤其是異地公開課。怎樣才能在短短幾分鐘內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去河北小學講在校的時候,在網上找了河北小學的相關圖片作為教材,加工成課件。上課前,我會播放英文歌《我們的學校會陽光》。隨著歡快的音樂,我將展示校園的圖片,並介紹新課:男孩和女孩,請看圖。妳能告訴我這是什麽地方嗎?孩子們帶著驚訝和興奮的表情回答說:“這是我們的學校”。我引導他們用學校這個詞來回答。然後問:今天我來到這裏,妳想說什麽?有的同學會回答“早上好”“很高興認識妳。”其他人會用新學的單詞說“歡迎來到我們學校。”對話還會繼續,我會問我們學校很漂亮嗎?妳喜歡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是的。我喜歡我們學校。”最後,我讓他們說我們愛我們的學校來表達他們對學校的愛。這樣,壹張小小的圖片既消除了師生之間的陌生感,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了和諧的教學環境;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以後的學習開了壹個好頭。
說父母的時候用自己的學生,老師就奇怪了。考慮到四年級的孩子難免緊張,會影響教學效果。於是我想了壹個辦法,用之前學過的單詞和句子編壹首兒歌,用網上找到的合適的鼓點做詠。上課前幾分鐘,在動感的節奏中,我大聲地和同學們壹起問答:讀,讀,我能讀。妳能做什麽?遊泳,遊泳,我會遊泳。妳能做什麽?這時,孩子們的註意力已經集中在用“我會遊泳”在老師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上了。我會畫畫。我會滑冰。緊張感消失了。然後我讓他們猜“我能做什麽?”流暢的介紹《我是老師》的學習。
第二,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新課標在單詞教學上給出的建議是,要知道要根據單詞的音、形、義來學習單詞。可見,單詞學習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壹定的語境中進行的。那麽,怎樣才能創造語境來幫助學生學習詞匯呢?信息技術在這方面幫助了我們。
比如我教父母的時候,學生需要學的詞是老師、醫生、公交司機、護士、消防員。還從網上找了相關圖片,插入單詞發音,做了壹個課件。但是兩個班講的時候發現有幾個字都是千篇壹律,形式單調。在學習結束時,學生們不可避免地會感到疲勞。消防員成了最大的問題。如何讓學生快速記住它的發音和拼寫?我很擔心。經過反復思考,我決定改進單詞本身的形式和含義。所以,我先呈現了壹張火的圖片。並引導學生看圖“這是火。看,火越來越大了。非常危險。我們打電話給消防局吧。119!那個人來了,他會滅火。所以,我們可以說他是壹名消防員。”就這樣,從火到消防員的畫面,加上聽力和閱讀,學生們從音、形、義等方面都學會了。
單詞的學習需要語境,尤其是句子的使用。以環城教學為例。這個單元的重點是學習方向,然後學習指路。學習“左轉、右轉、直走、直走”的指令自然簡單,但運用起來卻很難。學生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準確指路?我用PPT給學生營造了壹個特定的場景。“在動物園裏,壹群孩子想看熊。妳能告訴他們怎麽去嗎?”孩子們遲疑地舉手,我說:“老師,給妳找個幫手。”在孩子們疑惑的眼神中,我用動畫的形式壹步步演示了行走路線。每出現壹個指令,他們就興奮地說:“沿著夏日路走,右轉,直走……”終於,我完成了任務。學以致用的目的達到了,孩子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英語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縮短了教學與現實的距離,創造了真實、輕松、愉快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被場景所感動,表達自己的欲望被激發。這種情景化的學習和交流無疑使學生在壹定程度上接觸、體驗、理解和運用了語言,體現了語言學習的實踐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在教學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教完學生風箏、球、滑板、卡片等玩具的名稱後。,他們創造了在商店買玩具、邀請朋友來做客、送生日禮物等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型進行交流和合作。練習句型“我能幫妳嗎?”與“購物”相關“它們多少錢?”那時,多媒體展示百貨商店並開展購物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商店,並與售貨員進行對話。如果學生能準確運用句型,就會有“好!”“超級”等令人鼓舞的說法。成功後,學生急於表現自己的熱情,人人參與,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傳統教學無法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而多媒體可以提供聲音、畫面、人物、場景,讓學生置身於語言環境中。開展實踐活動產生了使用英語的熱情,並為學生提供了口頭交流的平臺。
三、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重點容易突出,難點容易突破。
我們雖然是小學英語,但是在教學和實踐中也體現和滲透了壹些語法知識,而這個階段的學生還不能像初高中學生壹樣講解語法知識。在教學中,當我們遇到難以解釋清楚、學生難以掌握的重難點內容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理解語言、準確運用語言。
五年級第三模塊unit 1顏色和地點教學時,學生要學習壹般過去時,這是壹個重點,也是壹個難點。怎麽做才能讓學生容易接受?有壹天我發現“貓在哪裏?”我會編輯這首歌並立即使用它。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先看,然後回答小貓在哪裏。當學生完成他們的答案時,他們不做評判。鼠標稍微動壹下,小貓的位置就變了,然後讓他回答,再問他“哪個答案是正確的?”很明顯,兩個都是對的,但壹個是剛才的位置,壹個是現在的位置。經過比較,介紹了was的應用和壹般過去時的學習。經過多次練習,學生可以用以前是…現在是…來比較和說話,更容易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再比如教妳在做什麽?我是…這個句子,學生需要掌握現在進行時的用法。這是教學中的壹個重點,對於剛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是壹個學習難點,很難把握。我以雨(rain)、雪(snow)和跑(run)為例,設計動畫內容,並用文字解釋。具體方法如下:制作兩個動畫:壹個男孩打著傘在上學的路上奔跑,伴隨著“滴答”的雨聲,動畫底部出現英文句子“It's raining,the boy is running”;壹個女孩穿著厚厚的棉衣,在厚厚的積雪中奔跑。天空中飄著雪花,伴隨著“呼嘯”的風聲,動畫底部出現了英文句子“下雪了,姑娘在跑”。動畫裏的“下雨”、“下雪”、“跑步”這些詞都是空投的,形象直觀。學生也因其新穎的形式、美妙的聲音和繪畫而耳目壹新,從而產生愉快的心情。
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方法和內容,優化了課堂教學的結構和過程,把壹些抽象枯燥的內容變成生動有趣的內容,使教材內容形象地再現出來,重點容易突出,突破容易,表現力極強,學生容易掌握。
第四,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有利於學生的多元化評價。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所以我們的評價方式不能像以前那樣單壹,而應該是多元化的。綜合評價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信息技術的幫助也能助我們壹臂之力。
比如,在學會交通工具後,我給隊員布置了調查到校路線的任務。小組合作後,他們在問卷上填寫了他們的發現。在做報告的時候,我讓他們把這個表格放到實物投影儀上,隨著他們的講解,我不僅知道了學生的語音語調是否標準,用詞是否恰當,語法是否正確,還看到了書寫是否規範等等。然後根據他們的表現及時進行評價,體現了評價的及時性和針對性。在了解了家屬後,我讓他們在PPT的提示下完成了家屬介紹的壹個小練習筆,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了評價,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以前作業和測試都是圍繞著“寫”展開的。我們老師能評價的只是學生的寫作能力,而“聽說讀”的測試還是欠缺的。隨著手機、相機、電腦的普及,大部分家庭都擁有這些基本的數碼產品,小學生對這些產品的操作和應用也非常熟悉。為了改變以往重解題、重“寫”輕“說”的評價形式,我設計了壹個有趣的任務,讓學生利用相關數碼產品制作相關音頻或視頻,作為作業上交,拓展了教學評價的維度,有效評價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展示視頻)
第五,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渠道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多了解壹些外國文化是非常有益的,這將有助於學生提高英語應用能力,開闊視野,培養人文精神。如果妳在教“妳是哪裏人?”當時我利用網絡資源展示教學內容,展示了中、美、英、日、法四國的國旗,以及各個國家的代表性的東西,比如中國的天安門廣場,美國的白宮,日本的東京鐵塔,法國的凱旋門,英國的大本鐘。學生們大開眼界,頓覺豁然開朗,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能夠迅速掌握新知識。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我們學校的特色之壹。作為高級口語培訓的指導老師,我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如果我讓學生在活動期間在線觀看英語短劇,洪恩網站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可以在2分鐘內閱讀的小故事。讓學生跟著模仿,我們會對他們不理解的單詞進行指導,然後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和動作把故事表演出來,形成壹個新的英語短劇。有時讓學生登錄雅虎英語網站()選擇問候語)→任何場合)→動物。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動物賀卡,制作壹張電子賀卡,然後用英語寫下自己想對動物說的話,表達對動物的喜愛。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如此。舉個例子,幾年前我在開兔子相關功能的公開課的時候,花了很大的力氣拍攝了壹個真實的反映兔子生活的視頻,並制作成了課件,於是我花了五分鐘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欣賞,好像這還不足以體現我的勞動成果。結果評委打我四個字:搶我風頭。這是壹個深刻的教訓。但是直到現在,我在做課件的時候,目標不經意間變成了能不能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比如背景音樂是否悅耳,使用的畫面是否精美,選擇的動畫是否好看。過於追求視覺沖擊,大腦信息處理少,往往會導致學生對文本的印象消失得比在演示結束時要求他們閱讀課本上的文本更快。
相信妳也遇到過這樣的場景:我們正在用壹個演示文稿教學生,我們準備呈現兩張圖片,希望學生可以根據這兩張圖片練習口語。然而,在畫面呈現之前,演示設備突然罷工了。雖然我們及時修復了,但是學生的註意力轉移了,影響了他們對教學內容的關註和思考。
有時候因為壹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海洋有關,就安排學生分組在網站上查找《相交》的內容,然後在課堂上分享給全班同學。在課堂上,學生們忙於分享他們找到的資源,在網上陳述原文或用他們現有的英語詞匯表達他們的交流。但壹堂生動的課下來,學生們只關註昆蟲的特性,卻忘記了要學習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至於學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找到這些資源,是否會被其他繁雜的信息所吸引而耽誤學習,這往往是我們老師所忽略的。
因此,信息技術在我們英語課堂上的應用需要在壹定理念的指導下理性地進行。我們的教師有必要從整體英語教學目標出發,始終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有力工具和資源。采取更合適的整合策略。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壹下專家的建議:
策略壹:優化課件內容。根據具體的英語學習目標,確定課件呈現的內容、方法和時間。
並不是每壹個單詞和短語,每壹個句型或者所有的課文情境都需要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我們應該根據教學目標選擇信息技術要表達的內容。我們在制作和使用課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考慮如何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更加自主、愉快地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生動地為學生演示某些句型的用法;學生可以用標準的發音和生動的場景感受日常生活中不同類型英語表達的魅力;通過影視作品,學生可以獲得理解課文或將要展開的對話的背景知識,充分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然而,無論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壹切手段的出發點。
策略二: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和傳統教學方法,根據教學需要確定教學方法。
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用多媒體來展示,也沒有什麽東西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更好。壹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仍然非常有用。比如,呈現在屏幕上的打印出來的圖片,未必比老師自己畫的圖片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這些在手中可以傳遞的圖片,也可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解釋詞匯時,請學生說出壹些單詞的同義詞或反義詞,或者請學生造句。老師可以隨時對學生在黑板上說出的單詞或句子進行分類總結,並及時進行講解、表揚和糾正。這種教學效果可能比在演示文稿中給出正確的例子要好。因此,有必要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提供的便利恰當地結合起來。另外,要擺脫對信息技術的過度依賴,尤其是課前準備好技術故障時的通用對策,以免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策略三:了解英語教學規律,根據學科特點實現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整合。
信息技術有助於改善英語教學環境。但這種幫助並不是通過演示文稿或網絡資源向學生展示英語場景、詞匯、句型或其他內容。壹開始,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生動的視聽形象來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繼續關註英語語言的表達特點,為難點學習打下基礎。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虛擬的日常生活場景來感受和體驗英語,但要給學生留壹些語言想象和自我思考的空間,以及練習和應用英語的時間和空間。
英語教學仍然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信息技術不可能取代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鼓勵或批評,因為這種師生間的即時交流和互動,即使是再聰明的機器也很難實現。老師的語調、手勢或表情都是學生體驗和理解語言魅力的重要途徑。而且,在師生互動的課堂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表情、反應和回答,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策略和進度,從而實現語言教學目標。
總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英語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必須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應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方法,不再局限於壹本書、壹支粉筆的單調方式。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輔助教學,優化教學”的理念,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感受,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提高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