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商業和居住用地對土地的快速占用,區域乃至全球環境形勢日益惡化。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資源消耗等問題,垃圾產量大幅增加,城市熱島效應越來越明顯。因此,增加城市綠量,改善城市環境是當務之急,但總體來說,橫向發展已不能滿足需求。在建築物上開辟園林綠地是增加城市綠地面積、營造新的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環境的有效途徑...由於屋頂環境的限制,屋頂花園植物的選擇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許多城市屋頂花園中,綠植品種單壹,搭配單調,色彩變化不明顯。適合屋頂綠化的植物需要具有較強的抗旱、耐熱、耐澇等特性。因此,總結適合城市屋頂綠化的植物材料具有重要意義。壹、屋頂花園概述(綠化)可以廣泛理解為在地面以上不透水的構築物上進行改建和園藝,種植花草樹木,包括建築物的屋頂、空中平臺和陽臺。它和露地園藝最大的區別是植物種植在人工建築物或構築物上,種植土和土土不相連。二、國內外綠色植物在屋頂花園中的應用研究19世紀,德國針對建築物大面積的植被,對植物的選擇、管理和養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屋頂綠化分為“精細”和“粗糙”兩種綠化形式,分析了不同綠化形式中可應用的植物種類,尤其是粗糙綠化,根據4-6cm以上、6-10cm、10-15cm、15cm以上不同栽培基質層厚度和不同光照條件選擇品種。此後,西班牙、捷克、匈牙利等國也對屋頂花園綠色植物的種類和抗逆性進行了研究,選出了壹批能適應屋頂特殊環境條件的植物品種。這些品種可以承受惡劣的生長環境,不需要精細養護,它們的根系也不會對屋頂結構構成威脅。在亞洲,日本對屋頂綠化植物的研究起步較早。目前已有近40種多肉植物應用於屋頂綠化,基本形成了以抗旱、抗寒、耐淺為主要指標,結合觀賞特性的草原屋頂花園植物選擇標準體系,確立了部分植物在屋頂花園中的重要地位。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研究屋頂綠化植物的品種,主要選擇產生果蔬的植物進行屋頂綠化,在幾個人口密集的城市發展較早,如重慶、成都、上海、廣州等。後來隨著城市經濟發展的加快,為了美化城市的立體景觀,主要以常綠植物進行綠化,並有草花和藤蔓點綴。還搭配壹些色彩豐富的植物和時令植物,體現屋頂花園的美景。三、屋頂環境中的生態因素屋頂的溫度、光照、風速、空氣成分等生態因素由於高度的影響,與地面有著顯著的不同。因此,應根據屋頂的生態環境要求選擇和搭配植物,以達到合理種植和美化環境的效果。3.1溫度:屋頂比較高,太陽輻射強。輻照後,屋頂建材溫度迅速上升,而夜間溫度迅速下降。夏季屋頂溫差大,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和有機質積累;冬季屋頂花園的溫度比地面土壤高5℃左右,霜凍對植物根系傷害不大。3.2采光:與地面相比,屋頂承受的太陽輻射更多,紫外線的強度也更大,所以要選擇喜陽的植物。高層建築中,裙樓的屋頂被周圍的建築包圍,全年日照時間短。在這樣的地區,應該種植各種植物。3.3濕度:由於屋頂陽光照射,氣溫高,風大,水分蒸發快。尤其是夏季,植物生長旺盛,蒸騰作用強,所以屋頂植物對水分的要求更高。3.4風力:建築頂部空間比較空曠,沒有避風的遮擋,所以屋頂的風力比地面的風力強。同時,有些建築會因為所處的位置而產生很強的氣流效應。所以在選擇植物的時候,要選擇抗風性強的植物材料。總之,城市建築的屋頂環境比地面種植環境差。因此,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屋頂花園的具體生態條件選擇綠色植物。四、屋頂綠化植物選擇的原則植物的生存和生長主要取決於其生長的環境。因此,屋頂綠化植物的選擇壹定要從屋頂上的環境入手,先考慮植物生長的基本要求,再考慮植物配置的藝術。4.1:選擇抗旱抗寒性強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由於屋頂花園夏季溫度高,土壤保墑性差,冬季溫度低,應選擇抗旱抗寒性強的植物。同時,考慮到屋頂的承載能力,應選擇矮灌木和草本植物進行種植管理。4.2:選擇積極耐瘠薄的植物。屋頂花園大部分區域陽光直射時間長,光照強度高。我們要盡量選擇陽性的植物,但是在壹些日照時間短的小環境中,也要選擇耐陰性的植物。屋頂花園土層較淺,因此應選擇耐瘠薄的植物,同時為了防止屋頂建築結構被侵蝕,應選擇根系較淺的品種。4.3:選擇抗風、抗積水的植物品種。屋頂環境,風力壹般比地面強,屋頂種植層貧瘠,土壤蓄水能力差。在這種情況下,植物受到的傷害最大。所以要盡可能的選擇壹些抗風抗水的植物。常年風力在6級以上的地區,屋頂綠化不宜選擇大樹。4.4.盡可能選擇本土植物,可以很好的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因此,在環境相對惡劣的屋頂花園中,選擇符合當地種植環境的鄉土植物比盲目選擇外來物種更為合適。此外,還可以選擇壹些觀賞價值高的小新品種,裝飾得更加精致,提高屋頂花園的檔次。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