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優化和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

如何優化和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咨詢師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清明與平和,讓當事人通過他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問題,最終激發向上的力量?從根本上說,這種清明平和是建立在心理咨詢師對自己的自我狀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基礎上的。清晰的自我意識和良好的自我認同是輔導員不可或缺的人格品質。“竹影掃塵,滿月過沼水無痕”靠的是輔導員人格的內在力量。我深深認同這個原則,相信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對自己意識和潛意識領域的不斷探索和準確把握,將直接有助於取得理想的結果。

對心理咨詢師來說,探索靈魂深處可能是壹個痛苦的過程。我在分析自己的時候,似乎經歷了壹段類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的艱難心路歷程,但只是短暫的。我不僅渴望分析自己的意識、理性和悟性,也渴望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價值體系、應對方式和職業狀況。但我也充分意識到,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首先關註自己存在的現實性,即作為壹個真實的人存在或生存是什麽樣子。我認為在心理咨詢師的自我分析中,後者具有優先權。為了研究自我的存在,我們必須使用現象學的方法。在這裏,現象學的作用是面對我的生活本身,展示我隱藏的真實自我。對我來說,現象學分析“自我”是為了展示我的生存機制和我的生存狀態的有限性、時間性和歷史性。

我出生在壹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童年是在城市的郊區打遊戲度過的。早年無憂無慮的生活讓我意識到休閑對於自己的重要性。在悠閑無壓力的狀態下,我可以反思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讀自己喜歡的書,在無聲的成長中獲得壹份內心的平靜。由此,我堅信,人在忙碌的生活中,無法選擇避免迷失自我。海德格爾曾稱人的存在為生存[2]。我壹直認為,人的存在應該具有以下兩個特征:第壹是人的生存活動,即我如何生存;第二是人是為自己而活的,也就是說我的生活應該是我想要的。第二個特點,說明我真的很在乎自己的生存,我在體驗壹種真實的生活方式,從中獲得的內心平靜,對我以後從事的咨詢工作來說,彌足珍貴。這種自尊感不是來自於壹種特定的心理作用,而是來自於真誠的認同。人生的壹次選擇足以說明這壹點。在我當老師的第四年,壹個政府官員根據我在工作中的表現,故意把我調到他的部門,並承諾給我令人羨慕的待遇和未來。同時他也指出我會失去我的閑暇生活和我用來自主安排讀書的時間。在他兩天的考慮時間結束時,我拒絕了他的邀請。我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很自然的,因為我的基本人生觀告訴我,人的存在本質上應該是他真正的整個現實,而不是生存。

在我的生活中,有兩個人影響了我的人生發展。第壹個是我媽媽。她是壹個善良、寬容、勤勞、堅強的女人。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在她懷裏學會了第壹首唐詩《關山月》。我慈愛的母親也給我的性格註入了壹些母愛。榮格認為,每個人的人格都包含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3],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心理咨詢師,都應該在自我性別認同健全的前提下,保持壹定程度的母性。男咨詢師的母性,意味著無條件的接納來訪者,以及在咨詢過程中的積極關心和真誠。第二個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我的大學老師譚平教授。他是壹個優雅而堅強的人,他對研究很嚴謹,並且能夠學以致用。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壹言壹行,都是他在講座中正義感和社會良知的真實寫照。我從譚平先生身上學到了壹種剛性,這也是壹個心理咨詢師在人格上必須具備的剛性。他能承受拉扯和擠壓,以及人性中的憤怒、嫉妒、敵意、攻擊性等負面因素帶來的破壞力。正因為來訪者有喜怒無常的態度,所以我應該有壹個不容易被扭曲的清晰的自我認同形象。

17歲的時候,經歷了壹場意外,與死神擦肩而過。雖然在這次事故中我接近死亡,但在隨後的幾個月裏,我遭受了壹場噩夢。我在夢裏重復了大貨車撞上離我只有幾米遠的公交車站的場景,眼前立刻躺著七具血淋淋的屍體。那件事給了我死亡的恐懼。對這種情結的進壹步反思,也使我確立了壹個自我成熟的標準,即從對死亡的恐懼中認識到自己真實的存在,從而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死亡讓我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意識到個體生命的有限性。其實也給我提供了壹種自由,就是面對現實生活的可能性,促使我把自己的生活變成完全不同於日常生活的東西。就在那時,我意識到我已經長大了。

我為什麽要成為心理咨詢師?我以前壹直問自己。當我發現我想成為咨詢師的所有理由的最終原型就是這個“死亡恐怖”的時候,我忍不住笑了。在那個噩夢中,在恐懼中,我仿佛聽到了來自死亡的聲音,它要求我面對自己的存在,嘗試有意義的生活,探索回歸日常生活本質的可能途徑。我想,正是因為我在面對死亡時首先展現自我的決心,才讓我對生存有了真正的理解,不僅為自己的生存擔憂,更被啟發去探索人的內在本質。這種興趣在本質上已經脫離了功利需求。

但要成為壹名真正的心理咨詢師,除了理論知識、技能經驗、冷靜客觀的態度、聰明才智、積極的人際適應、良好的情緒和心態,還需要其他壹系列必要的準備。心理咨詢師要有意識地在記憶中多保留壹些對往事的回憶,這有助於他們從早年的各種經歷中學習。輔導員要有用非語言手段準確表達的能力,這也正是我想通過自己的探索不斷求教和提高的。心理咨詢師應該有幽默感和深厚的愛心。但是心理咨詢師不可能是壹個完美的人,這就要求我對自己適度寬容,不苛求自己,而是不斷從失敗中總結。

對於剛從事咨詢工作的人來說,遇到感同身受的事情往往會手足無措。其實只要他們理性冷靜的思考,就會發現共情並不是洪水猛獸,來訪者的共情有時候是有治療作用的,標誌著轉折點的出現。作為咨詢師,我要註意的是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和適當的情感距離,在適當的時候用壹定的方法消除來訪者的共情反應,或者果斷轉診。

我偶爾的反同理心,往往伴隨著咨詢中的“疲憊”。與共情不同,反共情是指心理咨詢師本人對來訪者的情緒投射。在壹次會診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14歲的孩子固執地糾纏在當前的現實沖突中,拒絕進壹步探究自己的創傷。我絞盡腦汁,毫無進展。我突然對她感到厭惡,對接下來的咨詢感到無望。事後我及時意識到,這種厭惡不是因為我和她性格不合,而是因為事業上的“疲憊”而產生的無奈和悲觀。“疲憊”是指在沈重的工作壓力下,身心疲憊的狀態。因為我往往對我的咨詢工作本身有很高的期望,所以我傾向於過分關註來訪者的需求。當自己能力不足或者對方內在成長過程比較緩慢的時候,我也會因為* * * *的作用而產生類似的挫敗感和焦慮感。這種負面體驗以壹種負面情緒的形式投射到來訪者身上,無聊感由此產生。由於其工作的幫助性質,心理咨詢師往往是最容易經歷疲憊的行業。這壹點我在咨詢中要有清醒的認識,不斷的學習、積累和接受上級的監督尤為重要。

我將如何應對未來職業生涯中的心理壓力?我覺得我的氣質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資源。從父母身上獲得的黏液氣質特征,使我在外部世界的復雜變化中,保持心理活動的穩定性,而內向的性格又使我能夠向內探索,經常反思自己。當心理壓力來襲時,我常常在冷靜的同時思考解釋的方法,用這種內在的穩定來應對外在事物的變化,最終找到壹種不崩潰的適應方式。但不得不承認,是我的氣質類型和性格特點決定了我的性格因素或多或少有些猶豫不決。猶豫的分析讓我認識到,我可以依靠群體獲得事業成功的機會,在群體中承擔非決策性的事務性工作,從而成為群體中不可或缺的壹員;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了它對心理咨詢的負面影響:有時候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缺乏辨別和表達立場的勇氣。我清楚地認識到這種性格特征的兩面性,並試圖去理解和改變它。我對自己說,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要因為有人批評自己優柔寡斷就假裝果斷,這可能會導致不理智的決策;不要為這個弱點感到羞恥,不要主觀誇大它的不適,承認自己的不足,也不要凡事草率決定,而是要認真仔細的思考;也可以虛心請教智者,參考後再做決定。這樣,性格上的缺點可能有助於形成深思熟慮和審慎的風格。

作為壹名心理咨詢師,學習是他壹生的工作。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通過不斷的探索和自我剖析建立清晰的自我認同,從而獲得自身成長的巨大動力。只有這樣,我的心理咨詢師生涯才不會枯竭,因為不僅在我的工作中,在我的生活中,甚至在我整個奮鬥和追求人生的過程中,都會不斷地被註入昂揚清澈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