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綠色泡沫
在氣候變化熱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國更加關註可再生能源和減排技術。所謂的綠色產業股已經成為股市最熱的概念板塊之壹,引發了投機資金的炒作。
據國際可再生能源協會統計,2007年全球太陽能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超過100倍,是全球股市的四五倍。反映全球可再生能源股票價格變化的全球新能源總回報指數在過去5年中上漲了281.62%,而摩根士丹利世界股票綜合指數和世界能源指數僅分別上漲了52.26%和95.17%。其中,以德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CONERGY為代表的10家可再生能源企業市值在過去4年中增長了約8倍。
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全球風險投資調查,清潔能源已連續兩年成為受訪者的第壹投資行業。據美國清潔技術集團統計,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為5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4%,是6年前的7倍多。據預測,200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將翻壹番,達到6543.8億美元。
碳排放交易的黑色泡沫為了控制國內溫室氣體排放,歐盟等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國內和跨區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允許企業和國家自由買賣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美林集團的分析報告指出,碳排放交易的快速增長使得碳排放權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壹種新的虛擬貨幣,無形中增加了全球貨幣供應量,加劇了流動性泡沫。據挪威點碳公司統計,2006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量約為30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壹倍多。《金融時報》預測,到2010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將增加壹倍以上,達到682億美元,不受監管的自我交易也將增加到40億美元以上。
正在吹起來的各種經濟泡沫的顏色更加鮮艷,更加誘人,潛在的危害將是深遠的。與網絡和房地產行業相比,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投資,行業的資金風險和政策風險更高。
根據麥肯錫公司的統計,每個可再生能源技術企業的平均風險投資約為654.38+04萬美元,中期投資約為654.38+0 ~ 2億美元,需要更大的基礎設施來支撐。根據蘭德公司的報告,整個可再生能源領域仍然是壹個幼稚產業,目前很難在市場上與傳統能源行業競爭。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成本仍然是火力發電的3~10倍。沒有強制性法規,這些技術根本無法進入市場。
與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不同,清潔技術行業不僅涉及相關企業和投資者,很多政府也深度參與,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為了使用可再生能源,消費者還需要改造自己的汽車和家庭取暖、用電等設施,並投入大量資金。泡沫壹旦破裂,會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影響到政府、企業、民眾等各個層面,影響到金融、基建、電力等其他相關行業,並可能導致政府財政和公共危機。
據美國ITULIP技術咨詢公司估計,未來5年,新增泡沫資產總額將達到4萬億美元,到2020年將增至20萬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自1990以來的房地產抵押貸款余額不足10萬億美元,其中引發次貸危機的次級高風險貸款總額僅為2萬億美元。在2000年美國互聯網藍色泡沫破滅之前,納斯達克的總市值在頂峰時只有6.7萬億美元。
泡沫是怎麽吹出來的?國際能源價格高企刺激了新的經濟泡沫。近年來,原油、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價格持續快速上漲,連續創出歷史新高。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傳統能源企業立即向可再生能源轉移,尤其是以玉米、大豆等作物為原料的生物能源的發展尤為受到重視,甚至不惜以減少糧食供應、擠占糧食耕地為代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的《世界經濟展望》明確指出,對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導致玉米、大豆及其替代糧食作物的價格加速上漲。
據統計,2007年美國生物能源制造業對糧食的需求比上年增長50%,消耗糧食1.14億噸,占全國糧食產量的28%,其中約1/2的玉米產量用於乙醇汽油生產,是2006年的兩倍多。巴克萊投資銀行的報告指出,為了推廣生物燃料,壹些能源公司正試圖控制新煉油設施的建設規模,閑置煉油產能不足是導致全球油價高企的主要因素之壹。
新的經濟泡沫產生於氣候變化。當前,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之壹。應對氣候變化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威脅,推進國際減排進程,已經成為壹個重要的世界性課題。這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熱潮,使清潔能源和減排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成為新的經濟熱點,並促進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但也導致盲目投資情緒高漲,使人們對相關產業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過於樂觀,而忽視甚至無視其投資風險,壹定程度上透支了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
新的經濟泡沫是由投機基金造成的。美國次貸危機導致房地產和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使對沖基金等投機熱錢損失慘重,被迫退出房地產、網絡技術和金融,而可再生能源、減排技術和食品成為他們新的獵物。凡是市場承諾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的地方,資本就會源源不斷地湧入。據華爾街日報統計,近兩年來,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基金產品規模和數量翻了壹番。美國矽谷約80%的風險投資基金從信息技術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減排技術。碳排放交易的發展也催生了大量專門從事碳排放業務的投資銀行,為投機熱錢炒作碳排放權提供服務。
當心經濟泡沫演變成泡沫經濟。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
30年的征程並不平坦,農業改革發展對各領域改革開放起到了重大引領作用。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走出困境、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的突破口和突破口。
針對日益嚴峻的內外經濟環境,我們要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更好地支持“三農”發展上,繼續著力發展農業生產,大力增加糧食、肉類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控制糧油產品的出口。加強邊境貿易管理,打擊糧食走私和出口。通過正面宣傳,準確、全面地反映我國糧食生產發展情況,國家糧食庫存充裕,市場供應充足,穩定消費者心理預期。控制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為原料的生物能源開發。避免地方或企業為追求綠色GDP而過度開采生物乙醇,堅決保證糧食供應和耕地面積。通過政策引導已完成的生物能源項目向非食品原料項目轉移。
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黨的七十大的重大理論貢獻。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減排技術是實現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適當的泡沫可以促進產業快速啟動,引導產業投資,刺激商業競爭,但需要加強宏觀調控和監管,在建立和完善體制機制上做文章,在建立規範的制度政策上下功夫,有效防止過度發展泡沫。
有必要加強對我國金融機構對外投資的風險監管措施,特別是在投資可再生能源等高風險行業及相關金融資產時。在繼續鼓勵和歡迎外資投資可再生能源等產業的同時,要加強對外資投資可再生能源和減排技術產業的審查,提高準入門檻,尤其要警惕境外遊資以獲取短期高回報為目的的投機行為。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從制度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這是“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的迫切要求,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任務。政府應優先對可再生能源和減排技術產業給予政策支持和引導,避免直接參與相關投資和運營。歐美等國的經驗證明,政府過度參與市場運作在壹定程度上助長了泡沫經濟的形成。政府的作用應側重於加強綠色經濟的立法和執法,不斷完善可再生能源和減排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創新研發,加快人才培養,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政策環境、技術和人才支持。
近年來,中國通過參與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的排放交易,獲得了壹定數量的減排資金。要繼續穩步推進該機制框架下的關聯交易,嚴格規範資金使用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