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財務總監,未來財務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取決於財務基礎的建設,包括會計基礎和內控基礎。下面是如何做好新上任的CFO,我來為妳整合壹下。歡迎閱讀瀏覽。
(1)平時的同事和現在的下屬如何樹立威信,有效開展工作?
個人觀點:首先要尊重他們,把同事和下屬當朋友——當然老板和下屬很難是真正的朋友。我只是想提醒妳,當妳把他們當朋友的時候,不要把自己擺的很高,先覺得自己很棒。另外,要在業余時間單獨和他們交流,虛心請教。另外,如主持人所說,要有部門計劃和目標,定期召開部門會議,檢查工作完成情況。如果可能的話,為下屬爭取更多可能的利益。
(2)如果對以下具體會計工作不熟悉,如何指導下屬?
溝通,溝通,再溝通。平時要多學習,了解下屬的工作。召開部門會議時,讓他們多發言。這個時候,妳應該是最好的傾聽者。在學習和工作中,多幫助下屬,比如討論專業學習和職業規劃等等。
如果我是首席財務官,我可能會這樣做:
首先明確壹點:這個私企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分公司和子公司?也就是說,首先要了解公司的結構,同時要明確其主輔項目。
如果公司只是壹個沒有分支機構的獨立公司,其實CFO就相當於壹個財務經理,他基本上可以按照財務經理的職責開始工作就可以應付了。當然,既然是財務總監,那麽這種規模的私企老板壹般看重兩點:資金的控制和成本費用的控制。對於壹個財務經理來說,這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個別老板也可以考慮從銀行融資。避稅的問題壹般財務主管就能解決。
如果這個公司是有很多下屬分公司的集團公司,我會這樣做:
1.先搞清楚。
老板的重點可能是會計核算,資金安全,成本控制,融資,這些應該在和老板的面試中已經說清楚了。在進行徹底調查時,要特別註意老板關心的是什麽。
作為財務總監,未來財務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取決於財務基礎的建設,包括會計基礎和內控基礎。只有夯實基礎,積累全面準確的基礎數據,才能在未來順利進行財務分析、資金計劃和預算管理。因此,首先要摸清以下企業的生產程序、財務控制程序和財務工作的基本情況。
(1)看。首先我收集了總公司的各種財務報表和財務報告,粗略的掃描了壹下,對這個集團的財務工作有了壹個基本的了解。並且向集團公司的財務總監要壹些資料,也許妳從他那裏什麽都不能了解,但是如果妳去談,總會有所收獲。
(2)聊天。也就是說盡量下到各個分支,也叫基層。先跟下面的財務主管談,然後跟車間和車間主管談,跟總經理和總經理談,跟倉庫和倉庫管理談。聊天不是簡單的聊天,散漫要始終圍繞妳想知道的內容。通過聊天,妳可以了解到很多這個企業的情況和問題,也可以大致了解到和妳聊天的人的能力水平。
(3)檢查。查倉庫,查車間,重點查財務。財務上,核對報表,核對賬務處理,核對財務管理制度是關鍵,是下壹步財務調整的關鍵。到了財務部我們會繼續多聊,隨便找個會計聊。
有過審計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善於聊天可以讓審計工作少走彎路!
同時,下面的人員在查賬的時候,不要覺得這是“個案”,否則,工作就難做了!
2.通過對全團的調研,大致掌握了全團的情況,尤其是財務工作下壹步整改的方向是明確的。以這種方式進行的工作很容易:
(1)調整程序,包括財務內控程序和賬務處理程序,變更、修訂和制定財務內部管理制度。
(2)調整賬務處理,包括壹些基礎設置。在進行這些調整時,要考慮到未來財務分析、資金規劃和預算管理的需要。
(3)統壹報表,統壹財務分析的結構和內容。內部報表的設計應著眼於財務分析的需要。財務分析的結構和內容首先要考慮老板的需求,結合財務職業的需求。這是影響老板決策的關鍵,也就是設計老板沒有考慮過的重要內容。
(4)財務人員的培訓和調整。財務人員水平不壹樣。我的原則是,只要妳配合和服從,妳就可以盡力訓練和指導。只要妳肯學,我不擔心誰的水平超過我!如果這個人真的不能勝任這個職位,妳可以考慮調崗,壹般不要解雇他。但如果不配合,甚至故意打架,就要打電話給人力資源部處理了。
3.壹個CFO能不能讓下面的財務人員真心服從是關鍵,其次是業務水平。
所謂德,就是不能把所有的成績都歸於自己,把所有的錯誤都歸於下屬;既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又要照顧下屬的利益;當下屬與其他部門領導發生矛盾時,要敢於為他們說話,支持他們;下屬有功勞也要獎勵,哪怕只是口頭表揚,但是有也不用罰,因為財務部不是軍隊!那些給予警告並拒絕改正的人將受到象征性的懲罰,這將成為其他人的榜樣。當然,如果下屬觸碰了貪汙和泄露財務機密的底線,就必須開除!
至於業務水平,我就不多說了。現在妳是財務總監了,業務水平總不能被下屬難倒吧?
第壹,作為下屬的中層副職,要對主管負責。
1)正確認識副職的地位和作用,以積極的態度配合主管的工作,站在主管的角度看問題;
2)勇於承擔責任,樹立大局意識和合作意識,積極做好員工工作,善於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3)及時、順暢地與主管溝通。對下屬的工作思路和各種情況,總是積極及時地與上級交換意見;
4)時刻註意維護團結和形象,維護官位的威信和權威。
5)在權限範圍內做事,不超越當前權限範圍。
第二,作為老板的中層副手,要認識到自己在管轄範圍內處於管理者和激勵者的角色。
1)必須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堅定的意誌;
2)對自己分管部門的工作兢兢業業。出問題時有主見;
3)了解下屬,熟悉每個下屬的性格特點和工作能力,善於領導和激勵下屬,努力成為下屬的主心骨。
第三,作為同級關系的中層副職,把對方當成內部客戶。
努力把對方的滿意作為履行職責的標準,根據對方的需要實現工作。
首先,業務方面
1,明確部門的工作目標和職責,壹定要和老板反復溝通,最好有書面文件或文字資料;
2、組建財務團隊,即使是原來的財務部門,也要根據自己的想法重新規劃,但要逐步推進...千萬不要沖動...
3.分析現狀,從現狀中初步找出實現妳工作目標的戰略安排;
4.制定各項財務管理規定和工作流程;
5.制定考核和激勵標準;
6.讓妳的團隊成為真正的團隊;
7.盡可能與其他部門溝通;
第二,辦公室政治
1,保護好自己和團隊;
2、不會有永遠的朋友,也不會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3.謹慎處理掌控公司五大資源(采購、銷售、人力資源、信息、資金五大資源)的部門之間的關系;
4、永遠忠於老板和公司。如果做不到這壹點,就收拾東西走人;
5.保持妳的獨立和尊嚴;
第三,工作技能
1,永遠關心妳的團隊建設,永遠以人為本;
2、時刻關註現金流
3、成本控制是成本責任的落實,而不是成本項目的分解。
4、我理解的財務會計職業並不天然具有控制和監督的功能。任何監督和控制都來自於管理的需要。任何監督和控制都需要管理層的單獨授權...沒有授權,財務就不要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有監督權和控制權...
第四,穩定壓倒壹切。
1,明確業務流程,如進貨渠道、進貨流程、驗收入庫流程、差價處理、退貨流程、商品展示、定價和調價流程、租戶管理、櫃臺管理...
2.與供應商的對賬
3、徹底了解公司的現金流(有多少?源頭在哪裏?流向哪裏?有多少人在控制現金流?.....等等。)
4、團結財務部的同事
5.與其他部門經理充分溝通。
6、分析公司的利潤來源,也就是公司哪裏賺錢。
7、成本結構分析
8.采購戰略和成本戰略安排
9,商業企業的壹個重要課題就是防損,看看存在哪些問題,哪裏需要改進,但這個問題是商業上的事情,但會吞噬公司的利潤,所以要慢慢來,不要操之過急。
10,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壹條,要有自信,做事專業,為人正直,處理好與管理層的關系,處理好與當地銀行、財政、稅務、海關、外匯管理等政府部門的關系。
我是2002年加入這家金融行業公司的,之前在互聯網行業。經過近兩個月、五輪的艱苦面試,他被任命為財務部副經理(主持工作)。如何在新的崗位上穩住陣腳,快速打開局面,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我的前任是公司的元老,2002年4月升任副總裁。財務經理的職位空缺,內部沒有合適的人選,我決定從外部招聘。當然首選是有同行業工作經驗的,但是我沒招到。後來範圍放寬了,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入職的。
財務部有16名員工,壹半以上在公司工作五年以上。有壹個助理經理,1994年入職。三位主管,最近壹位於1997年加入公司。助理經理和主管基本和我同齡,其他員工年齡在25-36歲之間。
公司老板是有很強商業背景的,對下屬要求很嚴格。他信奉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治理和狼性精神”,註重細節。2002年初,他從副總裁升任,決心大幹壹場。2002年3月,公司開始向社會招聘人才。到7月份,我進入司前的時候,已經從外面引進了1個業務副總裁,3個業務部經理,1個人力資源副經理,1個辦公室副主任,1個培訓部經理,這期間大約有40個新員工加入公司。其他部門經理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從內部提拔。
我在公司面試的最後壹關是總經理。我被問到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妳對綜合預算了解多少?”聊了大概壹個小時,我覺得他對我不是特別滿意。
以上是我剛入職時的背景。
我分析了自己的情況,發現其實很尷尬。第壹,這個行業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老板肯定對我的能力有懷疑。其次,前任是因為工作出色才升職的,別人都忍不住拿我和前任比較。每個人的風格都不壹樣,但我覺得只要我做的事情和前任不壹樣,就會有人說“以前有人怎麽處理的,妳為什麽……”等等。第三,上級賞識,但從外面招。部門的幾個主任(包括副經理)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想法。
當然也有好處。畢竟,我不是唯壹的新經理。公司如此大規模的引進人才,必然會給新的管理者必要的支持。
分析完情況後,我做了三件事:
第壹,我順利開展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上級的支持。由於我是這個行業的新人,熟悉情況肯定有個過程,所以最關鍵的是管理好老板的預期。所以第壹天上班的下午,我主動找總經理談話,給了他壹個三個月的學習計劃。我提了壹個要求,在這三個月裏,即使我犯了什麽“幼稚”的錯誤,我也希望他能無條件支持我。正如我所料,他同意了。但讓我意外的是,第二天他就來我辦公室,和我聊了大概10分鐘。據說他以前很少來財務部的辦公室,這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幫我處理好了和部門員工的關系。接下來的三個月,我每周都會給他寫壹封專門的郵件,匯報壹周的學習進度,向他請教壹些行業問題。當然,我真的很努力地學習它。慢慢的,我覺得我和他形成了師生關系。這是我沒想到的。
第二,除了上級的支持,得到部門員工的認可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我在這個行業的具體業務技能和專業都遠遠落後於他們,只能寄希望於半年後了。我還得從其他方面說起。我理解公司之所以不從內部提拔,是因為公司認為現有的財務部總監都是業務能力不錯,但是領導和管理能力還是有差距的。另外,通過壹段時間的接觸,我發現部門員工的知識面比較窄,僅限於行業的財務運作。當時公司在倡導建立學習型組織。我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在部門建立了每兩周壹次的培訓制度。我自己作為講師,分四次講解了六適馬的基礎知識(我在原單位參加了壹個六適馬項目)。由於之前沒有接觸過,部門工作人員很感興趣。通過培訓,我逐漸建立了對部門的信任。於是我趁熱打鐵,要求主管按照培訓中使用的方法分析現有的工作流程,以便快速了解部門的運作流程。最欣慰的是,當我在幾個月後把員工的流程圖和指令整理在壹起,裝訂成財務部的工作操作手冊(後被戲稱為“葵花寶典”)時,大家都有壹種創造性的成就感。
第三,其他部門經理的認可也很重要。新經理不是問題,關鍵是老經理。這無非是個社會問題,就不細說了。
2004年,公司又進行了壹次組織架構和人員調整。2002年入職的新經理中,只有培訓部經理和我沒動,其他人都在這次調整中離開了。
大多數新的財務經理都有這樣的感覺:工作不知從何下手,無處傾訴,工作中顧此失彼,甚至出現管理風險和漏洞。
我也是剛從分公司財務經理到總部的財務經理。我的經驗是根據當前職位的職責對日常工作進行監督、監控和實施,以確保工作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新來的財務經理對人事不熟悉,工作不知所措。我的經驗是從兩個方面入手:人和事。“人”是部門裏的同事,和他們結識,多和他們溝通,有問必答,贏得下屬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不能站在主管的架子上。“事”就是了解部門內各崗位的職責和自己的職責,通過推廣和指導了解部門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
最近某集團(私企)子公司的壹個財務經理辦事後,大股東覺得他有些不忠誠,打算換壹換。我是集團公司的總賬會計,財務總監提名我接任。
在這種情況下,我感到有些猶豫,主要如下:
1.我以前沒有這樣的經理;
2.這種情況引起的換人,子公司總經理和各部門經理會是什麽態度?我應該怎麽和他們溝通?
這種情況請大家給點建議,在此感謝。
目前妳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角色轉變,即如何從壹個記賬做報表的會計轉變為壹個專業的財務經理。所以妳要明白各方對這個角色的期待是什麽。股東需要的是壹個忠誠可靠的財務經理來監督和保護他們的利益。子公司總經理需要壹個財務經理,支持和配合他的工作,必要時能充當與集團溝通協調的橋梁;子公司每個部門的經理都需要壹個能幫他們控制成本,完成業績的財務經理,而不是只說不做。
在這種情況下,妳能做的就是向這三方表明妳的態度,即盡力滿足他們對妳的期望,同時提出妳的工作計劃或想法,比如定期(每月壹次)向大股東匯報重要的財務狀況,及時向他們請示公司的重要決策;對於總經理來說,需要上報總部或大股東的事情,要經過總經理審核同意,達成壹致後再上報。同時向總經理強調,妳的目標是和他壹起做好工作。對於部門經理,妳要宣傳公司的財務政策和原則,強調妳是來幫助他們完成業績的,盡量給他們提供各種監控報表,比如銷售業績報表、費用報表、應收賬款報表等。
值得註意的是,有幾個新的原則:
1.少說,多聽,多做。千萬不要放三把火。
2.尊重所有人,包括妳的前任。
3.在初始階段,需要與股東和總經理建立日常溝通渠道。
1.先看部門流程,壹是看有沒有漏洞,二是熟悉業務。
2.看公司的業務流程,熟悉公司的業務部門流程和人員。
3.確定自己該做的,讓下面的兄弟去做。並且,設定完成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