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也會發現,有了這樣的贊美,孩子會變成奉承者,會變成總是尋求別人關註的人。
這個時候,我們要小心了:是什麽在起作用?孩子是否已經形成了完全依賴別人看法的觀念?
雖然看起來挺有效的,但是必須考慮長期效果。
我們以為表揚能給孩子自尊,其實自尊既不能給,也不能接受。自尊是在應對失望、解決問題和學習錯誤中培養和獲得的。
所以鼓勵和表揚壹定要做,但是要註意方式方法。
日本壹項研究表明,經常被父母表揚而很少被父母表揚的孩子,成功率比後者高5倍!
很多家長和幼兒園老師都知道:
?如果妳今天表揚孩子的手幹凈,第二天他的手會更幹凈;
?如果今天誇他的字比昨天好,明天他的字會更工整;
?如果妳今天表揚他有禮貌,他明天會更加註意禮貌...
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鼓勵的話語對孩子的壹生有多重要。
德國前總理科爾小時候很內向。他很少說話,做事比別人慢半拍。所以,受到了很多嘲笑和鄙視,科爾哭著問爸爸:“爸爸,我是笨鳥嗎?”我什麽都做不好嗎?"
爸爸堅定地告訴科爾:“科爾,妳不傻,妳獨壹無二,妳與眾不同。別人能做的妳也能做,妳也能做得比他們更好。”
後來,爸爸帶科爾去看海。在海邊,許多鳥在搶奪食物。
爸爸對科爾說:“科爾,妳看,海灘上有那麽多鳥在搶食。當海浪襲來時,麻雀是最敏感的。他們會立刻拍動翅膀,飛向天空。相比之下,海鷗移動緩慢。它們笨拙地拍打著翅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飛上天空。但妳要明白,能飛越大洋的不是‘聰明’的麻雀,而是‘笨拙’的海鷗。”
當時,年輕的科爾不能很好地理解他父親的話,但他建立了信心。
在爸爸的不斷鼓勵和欣賞下,他開始努力去做以前沒有做好的事情,敢於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站在郊遊隊伍的前排~ ~
正是父親日復壹日的鼓勵和支持,讓年少自卑、性格內向的科爾成長為戰後德國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
爸爸對科爾的鼓勵幫助他樹立了面對困難的信心和推動他前進的勇氣。
如果科爾生長在壹個普通的家庭,那麽他可能會受到父親的批評或者母親的抱怨,“妳怎麽這麽遲鈍?這個做不好嗎?”和“看看妳,妳總是健忘。”。。如果科爾的父親也這樣對待科爾,世界上將會有壹位傑出的首相。
鼓勵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方法之壹。每個孩子都需要不斷的鼓勵來獲得自信、勇氣和上進心,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和雨水壹樣。清代教育家顏元說:“得壹個獎,不如得壹個獎。”
壹位家長有壹個正處於叛逆期的男孩。他晚上在家什麽也不說,但是不做作業。於是這位睿智的父親突然想到他的壹篇文章發表在校刊上,便對他說:
“我壹直以為妳的特長是數學,我也很關註妳的數學成績,因為我小時候數學成績最差,沒想到妳的作文很好。文章寫得很感人,我拿給我父親辦公室的同事看。”
妳不難想象,他聽了這段話後很快就采取了合作的態度。
有的家長會抱怨:“我的孩子太固執了,我幾乎找不到可以表揚他的東西。”沒有人會相信這句話,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孩子也是如此。細心的父母總能在小事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也有家長會說,我的孩子不習慣表揚怎麽辦?經常表揚不是很虛偽嗎?有時候不用說ta也會知道吧?
卡耐基說,人有壹種被贊美和被感謝的欲望。就像喝酒的人,沒有酒就渴。
在鼓勵下,孩子們逐漸意識到:
我有能力為我感興趣的事情做出貢獻;
我可以對身邊的事和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
我能對我感興趣的事情做出積極的回應。
其實表揚孩子不難,但是要表揚到位就不容易了。
樂樂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學了很多英語單詞,所以進入壹年級後英語學得很好,第壹次英語考試考了100分。
媽媽看到樂樂考了100分,馬上誇他:“樂樂真聰明,第壹次考了100分。”從那以後,樂樂每次考試考了100分,媽媽都會誇他聰明。
沒想到,進入二年級後,樂樂的英語成績明顯不如以前了。樂樂連續兩次考試才考了80多分。班主任和英語老師找到樂樂媽媽說,每次上課,別的同學都在認真聽講,樂樂卻心不在焉。老師問他,他說:“我這麽聰明,不認真聽講也能做~”
樂樂媽媽聽到老師這樣說,壹時也無能為力。樂樂回家後,她媽媽問他為什麽上課不認真聽老師講課。樂樂說:“我這麽聰明,很快就學會了。”樂樂媽媽被堵的無話可說。
從那以後,樂樂媽媽再也不敢誇孩子聰明了。但是,孩子的成績並沒有得到提高。因為他們的“聰明”,總是搞壹些小動作,樂樂媽媽又急又後悔。
生活中,很多父母會向別人誇自己的孩子聰明。即使他們的孩子考得不好,他們也會對別人說:“我們的孩子很聰明,但是他太粗心了,總是喜歡犯壹些小錯誤。”
這種做法不可模仿。聰明漂亮是壹個人的先天因素,並不能體現後天的努力。事實上,聰明的人經常被困在自己的繭裏。
偉大,好,好,等等這些詞都是抽象的詞,它們的含義只是反映了成年人的內心感受。用成人的壹些主觀標準,孩子無法理解和學習正確的自覺行為,所以無法清楚地理解什麽樣的行為是可以欣賞的。
壹天,壹個陌生的阿姨來到毛毛家。毛毛很好奇。看起來這位阿姨很善良,所以毛毛拿出他的糖果送給她。阿姨笑著拉著毛毛的手說,他真的很懂事!毛毛受到了鼓舞。
兩天後,另壹位客人來到家裏,毛毛做了同樣的事情。但是我父親和叔叔壹直在談。當他們看到毛毛帶來的糖果並說謝謝時,他們繼續他們的談話。毛毛有些失望。
第三次是在壹個晚上,外面下著雨,毛毛和他的父母正在吃飯。突然有人敲門,我父親走了過來。有壹個微弱的聲音。。抱歉。。以後註意”、“。。孩子控制不好。。不要。。”媽媽壹聽,也起身去門口看情況。
這時,毛毛已經吃完飯,擦了擦手。他走到餐具櫃的抽屜前,拿出媽媽下午給他買的巧克力。他把壹塊放進嘴裏。哇,太好吃了!毛毛想讓她媽媽嘗壹嘗,於是她跑到門口,看見她媽媽站在最外面,靠近來人說著什麽,她爸爸的臉色陰沈。
毛毛從他父親身邊擠過去,給了他母親壹塊巧克力。看著壹個正皺著眉頭,胸口還在劇烈起伏的大媽,想起最後壹個微笑的大媽,他還是覺得開心,於是走過去給了那個大媽壹塊。結果那人楞住了,壹把抓住毛毛說:“這是孩子嗎?”!我不吃!妳。。"
她還沒說完,爸爸就抓住毛毛,遞給媽媽,讓她帶他回屋。毛毛的內心充滿了失望、懊惱、懷疑和委屈。這種行為到底該不該做?
大部分人在遇到壹個聰明懂事的孩子時,都會隨口誇誇孩子,經常說“妳很棒”“繼續努力”。孩子壹開始會比較重視這樣的鼓勵,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失去激勵作用,甚至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所以我們也很委屈:“我表揚孩子的時候,他們有時候喜歡,有時候不喜歡。我做錯了嗎?”
當有疑問時,妳可以問自己:
?我是在鼓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在依賴別人的評價?
?⊙妳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長輩父母面前擺架子?
?我看到的是孩子的觀點,還是僅僅是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這樣跟朋友說話嗎?
父母的固執和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往往導致教育的失敗。我們可能認為只有懲罰才能有效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樣,孩子根本得不到鼓勵。
但是鼓勵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來做,並不像有些家長想的那麽復雜。比如給孩子壹個擁抱,他會感到壹些安慰。
其實鼓勵是壹個過程,給孩子看那種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足夠優秀的愛;
鼓勵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什麽和自己是什麽樣的人是兩回事;
鼓勵可以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加任何評判地重視自己,因為他們是獨壹無二的;
通過鼓勵,妳可以教導孩子,犯錯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而不是他們應該感到羞恥的事情。被鼓勵的孩子會愛自己,會有歸屬感。
所以,鼓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鼓勵和表揚是有區別的,如下圖所示:
表揚教會孩子依賴他人的外在判斷,而不是相信自己內在的智慧,做出評價。
不要這樣誇孩子:“我真的為妳或者妳考了100分而驕傲。我會給妳報酬的。”
鼓勵孩子:“妳壹定覺得很驕傲,或者妳學習真的很努力,妳值得100分。”
經常表揚和獎勵,孩子會讓他們相信只有別人說我好,我才是好的,他們也會努力避免犯錯,而不是從中吸取教訓。相反,鼓勵教會孩子相信自己和自己做正確事情的能力。
兒童能夠接受並真正建立自我認同的表揚,通常包括兩個部分:
首先,成年人描述孩子做什麽。我看到妳已經準備好明天去上學了。妳完成了作業,削好了鉛筆,收拾好了所有的書,甚至自己做了午飯。
當我們告訴孩子我們的發現和感受時,我們必須真正地看著它並集中註意力。說“棒極了”、“棒極了”和“非常好”是如此簡單,以至於妳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出這樣的贊美。
舉個栗子:
孩子:聽聽我寫的壹首關於火車的詩。這首詩寫得好嗎?大人:太好了,妳是個偉大的詩人。除了評估,您還可以:
1.描述妳的所見所聞。“妳抓住了火車吱吱嘎嘎的節奏,找到了表達的方式。”
2.描述壹下妳的感受。“這讓我感覺像是坐在火車車廂裏,在鄉下飛壹樣。”
大人:妳看那些錯別字。妳應該寫得更好。除了批評,妳可以:
3.指出需要做的事情。“就這首詩來說,現在需要做的是把‘後’和‘貨’兩個字改正過來,抄到書裏去。”
第二,聽完對自己所做事情的描述,孩子會自我表揚:“我懂得提前安排和計劃。”
我們期望孩子相信自己的判斷,有足夠的自信對自己說“我很滿意”或者“我對自己做的不滿意”,並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做出改正和調整。
所以,要想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壹定要避免壹些帶有“評價”含義的詞匯,比如“好”、“很棒”、“很棒”、“最好”。我們只需要壹個“簡單的描述”:妳可以描述妳所看到的,妳的感受,最後指出需要做的事情。
表揚或獎勵行為良好的孩子很容易,但妳能對那些行為不端或自我感覺不好的孩子說些什麽來指出他們的錯誤,而不會讓妳批評的人士氣低落呢?
要知道,這是他們最需要鼓勵的時候。妳可以試著這樣說:
“妳真的很努力,我相信妳能搞定。”
“妳很擅長解決問題。我相信妳能想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無論如何我都愛妳。”
討論需要改進的地方。年齡小壹點的孩子可以說:“我喜歡妳寫的那句話,‘妳是我最愛的人’。我想李老師也會喜歡它的。我也覺得她會希望妳舉個例子準確描述妳是如何崇拜她的。請檢查妳的作業,正確地寫出所有劃線的單詞,並在信中寫上日期和地址。我期待著閱讀妳修改後的信。”
另壹個有效的方法是問孩子:“妳覺得妳做得好的地方是什麽,還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孩子往往不告訴妳就知道了,孩子自己承認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效果會更好。
妳可以問妳的孩子,“妳如何提高妳的計算能力?妳需要做什麽來實現妳的目標?”?然後,妳可以和妳的兒子壹起頭腦風暴,想出各種方法來幫助他們提高,從而教會孩子設定目標和進行自我評價的價值。
當我們不確定我們的表揚是否有幫助時,我們可以問壹個關鍵問題:“我的話是讓孩子更依賴我的表揚,還是幫助他看到自己的優點,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比較下列單詞:
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的表揚:
“多完美的成績單啊,我為妳驕傲。”
“妳在做作業嗎?好孩子。”
“妳是壹個非常慷慨的人。”
能給孩子能力和成就感的表揚;
?“這100馬克代表了妳的決心和無數小時的努力。妳必須為自己感到驕傲。”
?“再累也能堅持做作業,這需要自律。”
?"當妳看到張琪忘記帶午餐時,妳把妳的給了他."
描述性鼓勵難度更大,需要的時間更多,但對孩子很有幫助。
如果我們訓練他們總是期待別人的認可,那我們給他們傳遞了什麽樣的信息?妳不能相信自己,妳需要別人的意見來告訴妳妳做得怎麽樣。
所以,我們要永遠記住,養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他們提供情感營養,幫助他們成為具有創造性思維和行為的獨立的人。
下壹節預告:鼓勵孩子的案例集和金句參考。
如果妳觸動或收獲了什麽,不需要打賞,喜歡就好,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