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參觀漢源

參觀漢源

壹個

我曾經夢想過文學,希望用自己的文字來挖掘壹個宣泄的出口,釋放自己膨脹的心靈。

像壹個木匠祭祀魯班,像壹個商人祭祀關公,像壹個朝聖者參拜寺廟。韓愈雖然不是文學始祖,但謚號去祭奠韓文公的文宗是絕對必要的。所以有很多次想專程去孟州祭奠韓園,但總是期待中夾雜著恐懼。這壹次,我終於下定決心,壹大早就開車去了。其實我住的地方離漢源不遠,壹江之隔,也就壹個小時的車程。向北過黃河大橋,經文縣、大孟州,再向西到達漢源。

時值盛夏,雖然有微風吹在臉上,但遠處越升越高的紅日似乎又在醞釀壹個熱狗日。道路兩旁高大的楊樹散發著濃濃的綠意,而穿插其中的紫薇樹則繁花似錦,絢爛如霞。行道樹外的田野綠意盎然,低低的山藥,高高的玉米,不高不低的棉花,壹片片的草長出來。盛夏,綠色遮住了眼睛,遠處的太行山籠罩在壹片霧氣和水汽中。行駛在這片沖積平原上,仿佛闖入了壹片綠色仙境。

離孟州市不到6公裏,在羅昌公園的北側,壹座仿唐代的朱紅色牌樓矗立在我們面前。這是唐代著名作家韓愈的墓地。

順著神道,往北走,過廣場,過祭壇,爬山門,進飯堂,到處都是樹,松柏茂密,楊柳垂柳,翠竹翠竹。

我直接去了韓愈的墳前。翠柏綠蔭中,長眠著壹代文人韓愈。沒有豐厚的祭品,只有壹束花,壹柱煙,壹顆虔誠的心。這壹刻,時間仿佛靜止了,我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

在過去的壹千年裏,無數人前來瞻仰,它已經成為壹個豐富的文化聖地。那些光滑的石階記錄了千百年來許多人的腳步,那些厚厚的苔蘚充滿了濃郁的歷史氣息,那些色彩斑斕的墓碑和墓誌雄辯地向人們說明了壹些事情。

這座高大的墳墓早已被磚塊和石頭圍了起來。我慢慢地繞著墳墓走。墓像壹座小山,四周雜樹綠草,四周有壹股淡淡的清香。是草香、果香、墨香、書香還是泥土香?

突然想起了這裏流行的傳說。墓上棗樹西邊的果子是甜的,東邊的果子是酸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韓愈的密友裴度和政敵皇甫雲帶來了不同的犧牲。看著棗樹上淡淡的青果,雖然自己說不出真假,但我寧願相信這是真的。愛情是甜的,嫉妒是酸的,不同的態度自然會結出不同的果實。

妳看建墓時種在墓前的那兩棵側柏。雖然已經過去了1100多年,但依然氣勢磅礴,郁郁蔥蔥。這兩棵柏樹在哪裏?它們豐富的背景和旺盛的生命力是韓愈性格和文學的鮮明標誌。樹與樹之間,枝葉上,都是縷縷靈氣。

我站在樹蔭下,理清思緒,平靜心態,仰頭欣賞...

柏樹茂密,竹影密布。臨近中午,墓地壹片寂靜。沿著墓前的側門向東,有根據民間流傳的韓愈故事和傳說雕刻的壁畫,也有國家領導人、名人和朝鮮學專家的題詞。

雖然是三伏天,但走在林蔭大道上,還是有壹絲絲涼意。偶爾有知了的鳴叫和烏鴉的吵鬧,然後就陷入了沈寂,仿佛走進了時間的深處。聞著墻根幽蘭的芬芳,看著墻上描繪的冰封圖畫,如寇馳尼姑庵,立水布,放風箏潛水,為文追鱷魚,跨馬引山,夢吞丹篆。軼聞典故壹幀幀相連,而那些諸如“如雷轟雷,照今人觸目驚心”、“八代文學之衰,道紀之溺於世”、“人造百家大師”之類的墻上贊美如蘭,不勝枚舉;像洶湧澎湃的黃河,不停奔流;像壹條雄偉的太行,綿延不絕。

作為壹代文宗,他的文學作品作為歷代的典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文章氣勢磅礴,推理透徹。說真話,沒有恐懼;憂國憂民,激情澎湃;自然隨意,如果在家裏聊;突破傳統,煥然壹新。他的許多文字和短語,獨具匠心,精妙絕倫,為人們所稱道,流傳不絕,如“業精勤閑,成毀於思”,“同功不同”,“萬物收存”,“含英漢語”等。,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諺語和成語。他的“文道合壹”、“言之有度”、“行之無字”、“順言而行”等寫作理論,至今仍是作家們孜孜以求的寫作標準。

走出東園,坐在韓晶亭的石凳上,亭子被竹子襯托著。我在想,韓愈之所以如此受人敬仰,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文章啟迪了後人,更因為他是他的品德的傳人。我突然想到,白居易對韓愈的評價,不僅是“書卷氣,意氣風發”,而且是“直爽性,防禦性,不勢利,自鳴得意。"

文如其人,韓愈的文筆讓我們止步於大山,他的人品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壹生堅持寫作,給後人留下了700多篇精美的文章。老師的講評,毀學,釋學,影響了壹代又壹代的學者。他是壹個有文化的人,但我認為他更是壹個有美德的人。也許,對於韓愈來說,文章只是他光輝壹生的壹種展現。在他文章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人生態度和內涵,他道的胸懷和直爽的品德,以及他支持這個時代偉人的堅定意誌和勇氣。

韓愈童年艱難,三歲孤獨。他是由大嫂撫養長大的,家庭變故進壹步淬火了他堅強的意誌。從小,韓愈就立誌要研究這個世界,他渴望研究。他每天堅持寫幾百字甚至幾千字,從不需要別人的誇獎和鼓勵。他的科舉之路充滿坎坷,仕途之路也是跌宕起伏。但無論是卑微的地方官,還是京城顯赫的官員,韓愈對權貴向來是剛正不阿,對百姓卻俯首帖耳。他仗義執言,屢遭貶職,但始終沒有改變憂國憂民的本性。正如清代學者薛雪對他的評價:“韓昌黎學術誠實,俯視眾人;匡君之心,念念不忘壹頓飯,省時省力,不離不棄;但病邪太嚴,不為用。但是,愛人才,就退不了。都說孔孟直薪安逸,信不假。”

再壹次站在飯堂前,再壹次看著3米多高的花崗巖雕像。作為中唐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他偉岸的身軀,粗獷的骨骼,長長的手卷,緊皺的眉頭,俯瞰壹切的眼神,不禁讓我深深感動。

逛了兩個多小時,幾乎逛遍了花園的每個角落。

大概是因為遊客少,陵園西側的展廳大門緊閉。據說有國家領導人參觀朝鮮園的圖片,還有韓愈在陽山、潮州等地的史料等。可惜這壹次沒有機會看了,留下了遺憾,但也有再來的期待。

走出陰涼的韓國花園,壹股熱浪撲面而來,三伏天的陽光肆虐。看看周圍的風景,無精打采地站在陽光下,像壹尊即將融化的雕塑壹樣沈默。

只有花園裏的兩棵柏樹漸漸凝固在我的心裏,根深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