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已經在手機上玩過很多次單機版了。這是1參加線下遊戲的時間。他認可財商的重要性,但很少看到線下遊戲,也從未參與過。我們由此討論:富爸爸和窮爸爸這本書暢銷了20年,現金流遊戲采訪了20多年。為什麽現在參與遊戲學習財商的人還是那麽少?
不是因為財商不重要,不是因為書裏的內容壹文不值,不是因為遊戲不好玩,而是因為認知局限。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財商遠沒有智商和情商重要,理財的重要性也遠沒有努力重要,甚至認為理財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標,但總的來說,我們都在追求幸福的最大化。幸福是壹種綜合的人生體驗,需要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處理。而這種管理和處理可以用三個維度來衡量。
智商:人對自然和客觀事物的認識和把握能力。
情商:在人際交往中,在心理層面識別、把握和處理對方感受的能力。
財商:人與他人或社會組織進行貨幣交換的認知和把握能力。
這三個維度構成了我們管理生活的綜合能力,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幸福感。綜合能力是壹個立方體,這個立方體的體積代表我們的能力,而個人的智商、情商、財商就是這個立方體的長、寬、高。
從圖中可以看出,三者都很重要。如果要追求綜合能力(幸福值)的最大化,需要三者均衡發展,保持平衡,最大化體量;而不是厚此薄彼,只關註壹方。
然而,這壹理論與我們以前接受的理論大相徑庭。在成長的過程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聽到與財商相關的信息,甚至對理財有壹種片面的印象:理財是壹件不專業的事情,是壹件有風險的事情,是壹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理財需要很多錢,也完全沒必要。理財是專業人士的事,與普通人無關。
正是因為這些無處不在、揮之不去的舊觀念,才讓人們對理財有了與生俱來的認識。這種認知局限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停留在舊世界,使我們難以接觸到客觀世界和新的認知。這就引出了我們壹開始討論的問題:為什麽財商教育發展了這麽多年,現金流遊戲流行了這麽多年,仍然發展緩慢?因為他們之間有壹堵堅固的墻:認知局限。
當我們壹直生活在認知墻之內的時候,這個認知墻會越來越強,它會把我們和外界隔離開來,把我們的生活限制在這個有限的範圍之內。
怎樣才能看到墻外的世界?怎樣才能打破認知墻,擴大認知邊界?除了學習,沒有別的辦法。通過閱讀、聽課、思考、實踐、體驗,不斷學習,拓寬認知邊界,打破認知局限。
什麽樣的投資才是好的投資?買股票還是買房?妳想早點買還是晚點買?是滿倉還是偏倉?是長期持有還是短期持有?目前的政策是否合適?如何應對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以前的投資成果能否作為成功的證明,指導以後的投資?
其實這些問題沒有答案,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正確答案。壹項投資是否是好的投資,需要與妳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
同樣的投資決策,對於不同的投資者,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波動50%的投資,是激進投資者期待的投資;但對於保守型投資者,當虧損率達到20%時,他開始夜不能寐,急忙割肉止損;對於用閑錢投資的成熟投資者,萬壹虧損,可以承擔;這對於用自己的活資金去投資的小白投資者來說,是壹場災難。
所以投資決策沒有好壞,只有是否匹配,是否匹配妳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也就是說,除了關註這筆投資,更需要關註投資人的個人情況。如何知道自己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很簡單。百度上搜個“風險承受能力測試表”,壹做就知道了。
當我做每壹筆投資的時候,我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嗎?沒見過。遊戲裏經常有這樣的玩家,每壹個投資策略都是正確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很難做到財富自由。這些原因包括:運氣不好、政策變化、缺少機會、缺少時間等等。
實現目標真的有那麽難嗎?真的有那麽不可控嗎?其實不壹定,有壹招可以保證妳大概率達到目的。這壹招就是資產配置。
這個遊戲裏的卡車司機是個老玩家。他基本上每次都能達到目的,不管他選擇的角色是什麽,難度有多大,政策波動有多大,運氣如何。
這次他選擇了壹個卡車司機,這是壹個難度適中的角色。這個遊戲的運氣屬於普通水平。我遇到了壹個高收益的房產,壹只股票大漲,但我也遭遇了房產被沒收。在整個遊戲中,他並沒有做出致富的投資決策,而是持續穩定的參與投資。買了六套房子,三只股票,投資了壹家公司。
他的投資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主要通過買賣股票和房產,攢下了1桶金(中間做了少量貸款放大資金)。第二階段,利用現有資金,繼續購買房產,增加現金流,直到被動收入大於支出。第三階段,進入快車道。
復牌時他分析了自己的投資策略,關鍵是資產配置。根據投資產品的流動性、風險性、收益性,按比例持有,可以使這三方面保持平衡狀態。不用擔心風險太大,雖然沒收了壹筆財產,但不會傷筋動骨;不愁沒有資金,遇到好的機會和項目,還是有能力參與的;不要擔心收益低,妳持有的幾項資產都有升值的可能。
正是因為他均衡全面的資產配置方式和分階段的資產管理風格,使得他的資產管理穩健可控,成功率高。回過頭來看,那些玩家沒有達成目標的可能原因是:壹些玩家手握大量企業和房產,壹直無法變現,缺乏資金。有些玩家只持有某項資產,壹旦出現系統性風險,就很難回天。有些玩家自始至終都在追求“擁有資產”,卻忽略了增加被動收入。
其實這就是著名的資產配置理論。在影響投資組合表現的諸多因素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資產配置,占91.5%。換句話說,當妳的資產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時,妳是早投資還是晚投資,是買萬達股份還是萬科股份都無所謂,對整體資產增長影響不大。
那麽如何配置資產呢?這就需要回到前面的話題:先分析自身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再根據自身的資產管理目標選擇和匹配不同類型的資產。
復牌期間我們討論:房子和股票哪個更值得投資?有幾個玩家認為房子肯定更好,因為更安全可靠,可以賣掉獲得附加值,可以租出去帶來租金,最不濟也可以被占用。
20年前,當羅伯特·T·清崎先生在他的書《富爸爸和窮爸爸》中提出房子負債時,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在胡說八道。是的,這確實是壹個違反直覺的觀點。那我們來分析壹下,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
先明確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如果壹個東西能給我帶來持續的正現金流,那當然是資產。如果壹個東西需要我多層次的自掏腰包,那顯然是債務。
壹套房子有兩種用途:自住和出租,購買方式有全款和按揭兩種。他們可以分為四種情況。我們分別來分析壹下。
沒有房貸,沒有房租,沒有現金流。這個房子只是壹個固定資產,可能會增值,也可能會貶值。
每個月需要還房貸,收不到房租,每個月的現金流需要流出。這時候就是負債了。
妳不需要每個月還房貸,但是每個月都能收到房租,有正的現金流。這是壹種資產。
分為兩種情況:
如果租金能覆蓋房貸,現金流就是正的,是資產。
當租金不能支付抵押貸款時,現金流為負,這是壹項負債。
可以看出,房子可以分為五種情況,壹是固定資產,二是資產,二是負債。
所以,看看妳擁有的房子。這是壹項好的投資嗎?它是資產,還是看起來像資產的負債?或者只是單純的固定資產,沒有現金流。那麽他是壹個好的投資嗎?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我不在乎每個月的資金流入流出。都是小錢。我在乎的是房子升值。當它的價格上漲兩倍、三倍甚至十倍的時候,誰還在乎房貸?
的確,經過二三十年的蓬勃發展,中國的老百姓普遍對房地產很有信心。但是,放眼世界,放眼歷史,房子真的會繼續增值嗎?房地產價格真的會永遠漲下去嗎?如果房價永遠上漲,次貸危機從何而來?
要知道,世界上個人破產的頭號殺手就是房地產。因為,只要不使用杠桿,股票只會再次跌到零;而且房產可能跌破首付價格,但妳還是要按原價付月供。這也是為什麽在次貸危機中,數千萬人的房子被取消贖回權,甚至引發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機。
當然,我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並不悲觀。相反,我對中國九大核心城市的房地產非常有信心。(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詳細分析,請閱讀之前的文章:《論房地產投資》。)前面的討論只是為了分析:什麽是資產,什麽是負債?
這種有形財產不壹定是我們的資產。我們應該從現金流的角度來分析,看它的真實面目,因為中產階級往往持有的負債是自以為是的資產。
果然又超標了。這是壹場現金流超標的遊戲,也是對超標遊戲的總結和分享。但我很開心:在每壹場比賽中,我都可以反復體驗人生和財商;每壹次超標,都可以不斷突破認知,提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