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個性化教育方案案例(1)

個性化教育方案案例(1)

何老師壹生從事教育工作。退休後,他會繼續用余熱溫暖更多的花。本文摘自老師博客,寫於2012年5月2日。

(註)個性化教育是未來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學校教育的個性化、社會教育的系統化和家庭教育的專業化是個性化教育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這裏摘錄的壹份家庭教育計劃,壹定程度上體現了個性化教育的理念和要求。雖然並不完美,但可以為父母起到壹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第壹,兒童概況

小美(化名)是壹個8歲的女孩,現在在壹所外國語小學讀二年級。

身體健康,身高體重均達到同齡兒童平均水平,智力中等以上,技能矯健,熱愛運動,喜歡跳舞,樂感強,會彈古箏。

心態好,心好,樂觀豁達,容易滿足,內向,膽子小。平時不太註意學習和工作,動作也比較慢。

在校各科成績均在班級平均水平以上。

第二,孩子自身對未來的向往

小美內心單純,向往未來溫馨幸福的生活。她想像芭比公主壹樣生活。因為從小熱愛舞蹈,所以夢想將來成為壹名“舞者”。她曾經不止壹次說過:“除了跳舞和畫畫,我什麽都不想。”

第三,父母對孩子的期望

因為小美是獨生女,父母很愛她的孩子。盡管如此,我平時也不嬌慣孩子。父母希望小美長大後能成為壹個自立的人。我不想看到我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遭受挫折,也不想讓我的孩子成名出人頭地。唯壹的期望就是讓孩子壹生平安幸福。根據孩子目前的身體、智力、性格、興趣、能力、心態,認為小美未來的職業方向基本是有壹定專業技能的白領。

第四,個性化家庭教育的規劃

1,學會做人。

說到底,做人就是要做壹個社會人。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是讓他們從小適應社會的大環境;二是學會人際交往,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俗話說:“國法,家規”。為了讓孩子以後順利進入法治社會,我們應該在家裏給孩子制定規則。在家裏,父母和孩子都是家人,父母和孩子平等相處。不管做什麽,大人小孩都要講道理。不合理不合理的東西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小美性格內向。為了彌補孩子的弱勢,壹方面創造條件讓她參加壹些自我展示的活動,比如電視臺舉辦的“小主持人培訓班”,學校舉辦的“小才藝秀”。另壹方面有意識地讓她參加小聚會、母嬰小組等聚會活動。

學會人際交往不是簡單的技巧和方法問題,根本上是學會尊重和關心人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關愛是相互的。要讓小美懂得尊重人,首先要讓她覺得雖然年紀小,但在家裏總是受人尊重的。因為她感受到了被尊重的需要和被關心的溫暖,她會體會到尊重和關心他人的重要性。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應該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的原則是:在童年,孩子不懂事,那麽父母應該走在孩子前面,給孩子指路,幫孩子想辦法;到了青春期,孩子逐漸成熟,這時家長要走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必要時幫孩子解決壹些困惑;到了青年時期,孩子成熟了,父母應該盡量少在孩子面前發號施令,讓孩子走在前面,跟在後面,鼓勵孩子,支持孩子,必要的時候做孩子的顧問。

2.啟迪智慧。

除了在學校學習各種科目,每個家長都關心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發展。事實上,註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比學習知識和技能更重要。針對小美註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問題,我們壹方面通過學習彈奏古箏,讓她訓練聽覺註意力和雙手腦並用的能力;另壹方面,鼓勵她閱讀有趣的課外書,請她談談讀後感。為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還準備帶她去看展覽,看演出,經常旅遊。

3.培養習慣。

俗話說:“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說明壹個人的行為習慣對他以後的生活和工作極其重要。在所有的行為習慣中,勤奮和認真對人的影響最大。因為習慣是可以延伸和延續的,壹個人從小有什麽樣的生活習慣,長大後就會有什麽樣的學習習慣和工作習慣。為此,培養小美的習慣要從生活習慣開始。

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習慣,家長首先要樹立壹個觀念,就是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只要孩子的體力和能力能做的事情,她都要自己去做。這包括孩子自己的事情(穿衣、疊被子、洗衣服、整理玩具等。),以及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

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習慣,對於完成當前的學習任務和將來成就事業非常重要。這方面的教育壹直滲透到生活中的小事。讓孩子明白壹個道理:事情壹定要認真做。不做事,壹定要做好。逐漸專心讀書,認真寫字,認真做數學題。

4.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最主要的是讓孩子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我們不僅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還要有穩定的情緒,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小梅是個女生。還好她性格內向。所以在情感教育上,她要強調性格訓練,註重培養堅強的意誌。比如她小時候,不開心或者不開心的時候總是會哭。每次她哭,我們都會提醒她:“哭也沒用”。然後幫她解決問題,慢慢的她學會了用積極的態度,努力解決問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在困難和挫折中失去勇氣。父母要時刻關心孩子內心的情緒,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像朋友壹樣和孩子交流思想。讓他們在贊美中成長,在鼓勵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