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蒙古重騎兵基本信息

蒙古重騎兵基本信息

蒙古騎兵興起之初,壹般都是輕騎兵,很少有重騎兵。但隨著作戰範圍的擴大和軍隊先進武器對其的打擊,開始更加註重騎兵的保護。隨著騎兵戰術的變化,蒙古騎兵的編制中開始出現重騎兵。後來重騎兵的比例達到很高的水平,最終成為蒙古騎兵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在中國北方的蒙古民族中,成吉思汗建立了壹支獨特的騎兵部隊,並由其後繼者維持。這支蒙古騎兵擺脫了歐洲傳統軍事思維的束縛,建立了規模空前的世界大帝國。這支軍隊的建立應該歸功於巴特爾的兒子鐵木真。

1206年,蒙古部落首領尊稱他為成吉思汗,意思是非凡的領袖。是他把壹個被嫉妒和連年戰爭分裂成許多部落的國家,建設成了壹個不可戰勝的軍事組織。1211年,統壹蒙古大部分地區後,開始統壹中國。五年之內,蒙古人迅速占領了華北和朝鮮,他們大肆燒殺搶掠城市和村莊。這時,成吉思汗發現僅僅依靠騎兵無法攻占壹座有高墻的城市,於是向中國工匠學習如何制造攻城機械,並使用彈弓和弩。

最後,成吉思汗意識到要統壹像中國這樣廣闊的地區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時他得知蒙古發生動亂,只好留下少量兵力,返回蒙古。後來率軍進攻波斯花剌子模帝國,使其於1221投降。然後繼續率軍南、西、東,橫掃亞洲,摧毀大量城鎮,殘酷屠殺對蒙古人毫無價值的人,蹂躪地區。然後蒙古軍隊從波斯出發,向西北挺進。經過廣泛的偵察,蘇蔔泰和哲別將軍率領壹支約2萬人的軍隊越過高加索進入俄國,並派出偵察兵考察地形。1223年,蒙古人在卡爾卡河岸打敗了壹支由俄羅斯人和庫曼人組成的軍隊(庫曼人在蒙古人越過高加索之前就逃走了),然後在卡馬河流域與保加利亞軍隊相遇並被打敗,之後又折回到東方。成吉思汗的後代根據這次遠征中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制定了詳細的十五年後征服歐洲的作戰計劃。

蒙古軍隊作戰勝利的基礎不是數量,而是質量。單壹簡潔的建制是其軍隊的顯著特點。標準的蒙古野戰部隊由三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壹萬騎兵,大致相當於壹個現代騎兵師。每個騎兵縱隊包括十個騎兵團,每個團1000人;每個騎兵團包括10個騎兵連,每個騎兵連100人;每個騎兵連包括十個騎兵班,每個班10人。所有的騎兵通常都是在馬背上作戰,但是如果很多馬匹崩潰,那麽壹些士兵就不得不站在馬匹後面,在騎軍的掩護下射箭。

蒙古人在武器上沒有做什麽大的改革,只是在當時的武器使用上做了壹些創新。

典型的蒙古軍隊約40%是從事突擊作戰的重騎兵。他們都穿著盔甲,通常是用皮革制成的,或者是敵人交出的上鎖的盔甲。他們戴著當時中國和拜占庭士兵通常使用的簡易頭盔。重騎兵騎的馬通常披有少量的皮甲。重騎兵的主要武器是長槍,每個士兵還攜帶壹把短彎刀或狼牙棒,掛在腰間或放在馬鞍上。

蒙古軍隊百分之六十是輕騎兵。除了頭盔,他們不穿盔甲。輕騎兵的任務是偵察、掩護,為重騎兵提供火力支援,消滅殘敵並跟進。輕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這是壹把非常大的弓,至少需要166磅的拉力,比英式長弓還重,射擊距離200到300碼。他們攜帶兩種箭,壹種較輕,箭小而尖,用於遠程射擊;另壹種較重,箭大而寬,用於近戰。像重騎兵壹樣,他們也有壹把沈重的彎刀或狼牙棒,或套索,有時他們攜帶標槍或頭上帶鉤的長槍。

蒙古士兵在戰鬥開始前應該穿上絲綢長袍。這種絲綢是用生絲制成的,織得非常精細。成吉思汗發現箭很難穿透這件絲綢衣服,只有箭和布插入傷口。所以,網軍招的中國外科醫生,只要把絲拔出來,就能把箭從傷口裏拔出來。

為了保證和加強騎兵的機動性,每個蒙古騎兵都有壹匹或幾匹備用馬。這些馬緊跟在部隊後面,在行軍中甚至戰鬥中可以隨時替換。換馬是接力進行的,可以保證安全,對完成預定任務影響最小。

蒙古騎兵都是從當時訓練最好的士兵中挑選出來的。從三四歲開始,他們就被送到戈壁灘上的學校接受嚴格的騎馬和射箭訓練,因此在騎馬和使用武器方面有著驚人的技能。比如他可以在快速撤退的時候轉身射殺身後的敵人。他們能吃苦,能忍受惡劣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和美食。他們身體強壯,在很少或沒有醫療條件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健康,滿足戰鬥的需要。任何時候服從命令都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個人都能嚴格遵守。紀律已經形成了壹個體系,在中世紀的其他地方都沒有聽說過。

騎兵使用的馬匹也經過了極其嚴格的訓練。與歐洲馬不同,蒙古馬不顧嚴冬酷暑,生活在野外。必要時,它們可以幾天不吃任何東西走路。總之,他們有很強的忍耐力。他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跨越幾乎難以置信的距離,越過最危險的地帶。比如1241年,蘇布泰的先遣部隊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從魯斯卡山口翻越喀爾巴阡山脈,到達多瑙河流域的格倫附近,行程180裏。路上大部分地區積雪很深,他們在敵人的土地上行進。

戰鬥開始時,蒙古騎兵縱隊通常以極寬的陣地分散開來,高速向前沖,消息通過信使在主力部隊之間傳遞。發現敵人後,附近所有部隊都以此為目標實施突襲。這時,所有關於敵人的位置、兵力、運動方向等等的信息都被送到總指揮部,然後傳送到各野戰部隊。如果敵人不多,離得最近的指揮官會立即帶領部隊作戰。如果敵人太大,壹下子吃不完,那麽蒙古軍的主力就會迅速集結在騎兵掩護部隊後面,然後高速推進,在敵人還沒來得及集結兵力的時候就把敵人打散了。

成吉思汗和他能幹的下屬將領在他們的戰鬥方法中從不遵循舊的規則。如果已經找到敵人的確切位置,他們會帶領主力攻擊敵人的背部或側翼。有時他們假裝撤退,然後在更換新馬後再次沖鋒。

蒙古軍隊最常用的作戰方法是在輕騎兵的掩護下,將部隊排列成許多大致平行的縱隊,以寬闊的戰線向前推進。第壹縱隊與敵主力相遇時,根據情況,要麽停止前進,要麽稍作後退,其余各縱隊繼續前進,占領邊上和敵後地區。這樣敵人往往被迫撤退以保護其交通線,蒙古軍隊在撤退時趁機接近敵人,使其混亂。最後,敵人被完全包圍,全軍覆沒。

標準的蒙古戰鬥隊形由五個橫隊組成。每個隊排成壹排。兩隊之間差距很大。前兩個橫隊是重騎兵,另外三個橫隊是輕騎兵。在這五個橫隊的前方,還有壹些負責偵察和掩護的輕騎兵部隊。當對面的部隊越來越近的時候,後面的三排輕騎兵就會通過前兩排重騎兵之間的空隙向前推進,經過仔細的瞄準,向敵人投射出具有破壞力的標槍和毒箭。然後在依然保持隊形整齊的情況下,前兩列重騎兵先撤退,然後輕騎兵依次撤退。敵人的陣線再堅固,也會被這種有準備的密集的亂箭攻擊所動搖。有時候這種騷擾可以讓敵人分手,也不需要突擊沖鋒。如果縱隊指揮官認為預備攻擊已經徹底瓦解了敵人,他就會命令輕騎兵撤退。但如有必要,便下令重騎兵沖鋒。白天用信號和三角旗,晚上用燈光或火光。戰鬥中,騎兵連靠得很近。但如果中間的部隊已經和敵人交火,那麽兩翼部隊就向側翼散開,繞到敵人的兩側和後面。在這種迂回運動中,常常利用煙塵迷惑敵人,或者利用山坡和山谷的掩護。對敵人的包圍完成後,各部從四面八方發起攻擊,造成敵人隊伍的極大混亂,最終徹底擊潰敵人。這種包圍運動是蒙古軍隊常用的作戰方法,他們特別善於運用策略來實施這種方法。

蒙古人喜歡在冬天作戰,冰凍的沼澤河流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機動性。為了確定河面上的冰什麽時候能承受馬的重量,他們經常開車帶著當地人為他們檢查冰面。匈牙利1241年底,他們把無人看管的牛留在多瑙河東岸,看著他們驅趕到對岸的難民在那年年初挨餓。當匈牙利人過河帶回牛群時,蒙古軍隊決定繼續前進。

蒙古軍隊首領往往喜歡先派出先遣隊迎敵,打完仗再撤退,引誘敵人跟隨。撤退可能需要幾天時間,最後敵人發現自己陷入了蒙古人的圈套,被蒙古騎兵的伏擊包圍了。

在成吉思汗征戰中國的初期,他的騎兵部隊在中國城的高大城墻面前往往束手無策。經過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同時利用來自中國南方的武器裝備和技術,不出幾年,內蒙軍的將領們就打造出了壹套可以攻下看似密不透風的南斯拉夫防禦設施的作戰體系。這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壹支裝備精良的攻城部隊和壹批最優秀的工程師,他們被蒙古軍隊招募來充當攻城部隊的士兵。

在成吉思汗及其得力部將蘇布泰後來的戰鬥中,沒有壹座城防要塞能夠阻擋蒙古軍隊的行軍。對於戒備森嚴的城市,蒙古人往往用縱隊圍攻,並派出部分或全部工兵隊輔助。主力還在前進。由於蒙古人經常用巧妙的策略和大膽的行動沖進敵城,所以領頭的輕騎兵總是在對方還沒來得及關城門之前就沖進了城內。如果敵人事先充分戒備,使蒙古軍無法沖進去,那麽被圍的縱隊和工兵就會迅速有效地進行常規的攻城戰,蒙古軍的主力也會想盡辦法找對方的野戰主力進行交戰。壹旦勝利在握,被圍困的城市往往不戰而降。在這種情況下,城市人往往能少受些災難。

但如果守軍敢公然抵抗,成吉思汗的工兵很快就會在城墻上開壹個缺口,或者迅速做好不騎馬的縱隊騎兵攻城的準備。蒙古人為了造成守城部隊的混亂,增加防守的難度,在進攻前就派出輕騎兵在城墻前進行攻擊,並發射燃燒的箭,使被圍困的軍營或城市燒成壹片火海。當他們準備通過城墻上的缺口或越過防禦工事發起最後的攻擊時,他們往往采用壹種殘酷但非常成功的方法。他們讓壹大群囚犯走在前面,後面跟著步行的騎兵。這樣壹來,守備部隊要打他們,就先把同胞打死。

蒙古人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和紀律,建立了以弓箭為武器,以騎兵為基礎的軍隊。戰爭的實踐證明,這是壹支不可戰勝的軍隊。他們深刻理解並充分利用奇襲、靈活的作戰原則,同時采取智取、賺錢的心理戰手段。13世紀,他們在歐洲遇到的敵人非常笨拙,缺乏機動性,根本對付不了機動性很強的蒙古騎野馬軍隊。如果能得到充分可靠的數據,那麽毫無疑問,歐洲軍隊與蒙古軍隊的傷亡比例就算不是歷史最高,也是名列前茅。蒙古的侵略戰爭死傷了大量的軍民,對被侵略國的社會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而長期的不利影響。遺憾的是,長期抵抗不了蒙古侵略的歐洲軍隊,不僅沒學會如何對付蒙古軍隊,而且根本沒學到多少有用的東西。蒙古人短期入侵喀爾巴阡山脈地區,並沒有對中歐和西歐國家的軍事戰術和傳統戰法產生任何直接影響。

但俄羅斯人從蒙古騎兵作戰的理論和戰術中獲益匪淺。著名軍事歷史學家休·科爾在最近給我的壹封信中說:“在1914的喀爾巴阡戰役中,俄國輕騎兵采用的戰術是仿照蒙古軍隊的戰術。”

時至今日,我們仍能感受到蒙古人對今天我軍的深遠影響,西方正在對蒙古人的戰例、戰術、軍事技術進行廣泛的研究。休·科爾在書中進壹步寫道:“利德爾·哈特以蒙古軍隊為例,說服人們將騎兵作戰方法應用於坦克。還請註意,美軍參謀長麥克阿瑟在壹份年度報告中,敦促國會吸取蒙古軍隊的經驗教訓,批準他提出的要求為美軍機械化提供資金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