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付稅務稽查也是有壹些技巧的。這些具體細節不方便討論,有些屬於規劃內容,可以請地稅專家規劃解決。
第壹,要知道企業是否存在問題,問題有多嚴重。
心裏有底了,才知道怎麽和稅務稽查人員打交道。比如企業存在虛開特價票或接受虛開特價票等嚴重問題。我勸妳辭職,不要為了壹點收入跟老板冒險。即使公司偷稅漏稅,我們壹般也不會找個人的麻煩,而壹旦涉及到特殊票,特別是已經被對方確認或者上級督辦的案件,我們肯定會查出來,所以往往會和經偵壹起行動,壹旦涉及到經偵,會計的壓力和風險就完全不壹樣了。
第二,法律形式要合規。
檢驗不同於自檢。只要做出決定,就必須有壹系列的證據支持。以法律形式合規可以規避很多風險,在以後的檢查和定性分析中會更有利。比如關聯交易或者盡量找中介做個評估。另外還有基本存在於私企的私人費用進入公司。不要傻傻的在摘要裏寫:李先生家寬帶費,王先生家物業管理費...
第三,態度上要配合。
壹般情況下,稅務稽查不會對妳有個人恩怨。妳為什麽要為了他們的利益去對抗老板?另外,妳確定企業沒有涉稅問題嗎?如果發現問題,妳會如何收場?上面提到的外資企業就是這種情況。它們是壹家跨國財團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審計報告都是普華永道做的,檢查的時候極不配合。這個信息不能提供,那個信息涉及商業機密,讓我們很惱火。我們直接提取了他們的電子賬套,說他們的核算確實規範。經過普華永道的又壹次審計,賬面上基本沒有問題,但是卻忽略了幾張發票和幾千萬美元。理財經理傻眼了,態度180度大轉變。最後中國的財務總監親自說了好話,但是不好意思彌補損失,交了400多萬的稅。
第四,語句不卑不亢。
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不能在稅務檢查面前對抗,但我們也不需要被動地服從諾諾。該爭取的權利壹定要爭取,有特殊原因可以直接說明,在稅務稽查的自由裁量權範圍內可以討價還價。在金額上壹般沒有多少回旋的余地,但很多在定性方面是值得商榷的,比如逃稅至少要罰款50%。比如歷史悠久,可能涉及到滯納金高於稅收本金,但稅收征管法沒有明確規定,而行政處罰法規定處罰不得超過本金。我相信妳提出來後會明白的。
五、不要懷疑稅務稽查的專業能力。
我國稅務稽查體制向壹級稽查轉變,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或許還有很多低級的商家,但是妳壹定要確定他們當中壹定有很多高手。專業稅務稽查員和行政人員是不壹樣的。這個沒問題,其他的也可以發。我局壹線檢驗人員不到20人,今年的驗儲金額預計在1億元左右(不含自檢),絕對不是真金白銀能從企業忽悠過來的。
六、慎用復議和起訴。
檢查後的處理必須嘗試。審判部門會逐壹審查證據鏈和適用法律,壹般不會有大問題。大案要案還要上級甚至總局審核。稽查局現在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壓力都很大,所以在處理決定上很謹慎,確保案子不出問題。除非企業有確鑿的證據,否則最好不要復議和起訴,盡量解決問題後再處理決定。至於原因,我想不用我多說。
七、人際關系。
說實話,我們(稅務檢查至少要兩個人以上)確實經常遇到企業塞的紅包和各種卡,但是我們不能也不敢收。並不是說我的思想高尚純潔。壹方面是真的害怕。另壹方面,我們來檢查肯定會知道或多或少有問題,所以以後遇到檢查就不用來這壹套了。泡壹杯茶,遞根煙(當然我不抽煙)就行了,以示尊重。不知道高層的路線效果如何。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被領導直接或間接指示對壹個案子放水。但有壹件事我可以肯定。如果被舉報,人情關系可以不管,沒人敢冒險。當然,如果妳有壹兩個從事稅務稽查的朋友也不錯。目前,在中國的稅收法律環境中,人們對很多事情都不確定。辦理前詢問他們壹般用什麽口徑進行檢查,可以規避很多風險。比如房產31號文件中規定發票不足的未結算外包項目可以計提成本,我們要求必須是外包項目和采購材料。
八、至於檢驗的技術路線,就不說了。每個地方,每個單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技術路線。
9.涉稅中介。
這可能不僅僅和檢查有關系,目前正在從總局層面清理涉稅中介機構。至於原因,不用我多說。甚至聽說個別管理者要求虧損企業做法醫報告,有些小規模企業為了省幾千塊錢,象征性的交幾百塊錢的所得稅。實際上並沒有規定要求企業做所得稅驗證報告。當然,如果企業主動規範管理,防範風險,我們會很高興,但我們沒有權利要求企業去做。說實話,很多法醫報告只是調整了那些常規費用。其實企業的會計完全可以做到。有了這筆錢,還不如給會計漲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