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從雅安走向世界。
四川省有三張旅遊“王牌”:大熊貓、三星堆、九寨溝,其中大熊貓位列第壹。她是四川省的象征,也是她家鄉——四川省雅安市的象征。
神奇的地方孕育了神奇的生命。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成都平原和青藏高原之間美麗的“山水盆景”雅安,也造就了大熊貓這樣神奇的生命。雅安市的金笳山脈是大熊貓生活和繁衍的密集地區,它正在被申報為大熊貓棲息地的世界自然遺產。山脈最高海拔5356米,最低海拔1580米。屬山地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基帶。高海拔地區有壯觀的成排的冰川槽和冰桶,低海拔地區有水系發達的大小河流,主要是大渡河的幹流青衣江。野生脊椎動物429種,維管束植物約3000種,被學術界稱為天然生物基因庫和動植物博物館。
1869年5月4日,神奇的大熊貓在這裏被法國人J A P .大衛?它的皮膚被制成模型標本後,成為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引以為傲的珍寶,轟動了全世界。壹百多年來,大熊貓為國際交流和科學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雅安也演繹了壹系列保護大熊貓的感人故事。
J.a.p .大衛?1826出生於法國巴斯克地區?1900 165438+10月10死於法國巴黎?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生物學家,也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和傳教士。他壹生熱愛動物和植物的研究。他在中國的12年的科學研究和傳教活動,是他壹生中最輝煌的壹年。代表作有《中國的鳥》和《大衛植物誌》。最輝煌的時刻是1869年5月4日,因為那天他在四川穆平地區(今雅安市寶興縣)發現了大熊貓。
1869年春天的壹天,大衛離開了他布道的穆平燈池溝教堂,到深谷中采集植物標本。當他在壹個山村的壹個富人家裏找水的時候,他在這個農民的家裏發現了壹張奇怪的動物皮。動植物研究專家大衛從未見過這張黑白分明的動物皮。他問富有的主人這種動物叫什麽名字,主人告訴他叫“黑白熊”。這張動物皮引起了大衛的極大興趣,他推斷這種動物很可能成為科學上壹個有趣的新物種。他很急切的問師傅哪裏能看到這種動物,師傅告訴他就在這座山上,只要努力就能抓到。1869年5月4日,大衛終於抓到壹只活生生的“黑白熊”。他親自指揮工匠為天主教堂的黑白熊制作了壹個大木籠,將黑白熊關在木籠中,觀察記錄它的生活習性。根據黑白熊的體毛和多毛的腳掌等特征,他斷定黑白熊是壹種新物種的熊。他希望將這只黑白相間的熊帶回法國,並向世界推薦這種新動物。
可惜“黑白熊”離開了自由的野外生活,飼養員們也不了解“黑白熊”的生活習性。當他們出發去外國時,他們生病死了。大衛不得不剝下“黑白熊”的皮制成標本,並寫下許多關於“黑白熊”的研究資料,交給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米勒·愛德華茲。
大衛的論文很快發表在法國壹份頗具影響力的自然歷史研究雜誌上,“黑白熊”標本也在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愛德華茲主任還對“黑白熊”的標本和大衛的資料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確定了它的分類主體和物種關系,並最終將這種動物命名為“熊貓”,命名人仍是大衛。根據它的體型和中國人的習慣,翻譯成中文,寫成“大熊貓”,壹直沿用至今。大衛制作的大熊貓標本仍保存在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雅安作為第壹只大熊貓被發現的地方,是世界公認的大熊貓故鄉。大衛工作的登赤溝教堂建於1839年,面積13000平方米。它有著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至今保存完好。
大熊貓成為中外友好使者
在舊中國,雅安有多少大熊貓出口國外,無從考證。僅從1955開始,國家就陸續從雅安調運了136只活體大熊貓,其中18只是中國政府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日本、英國、前蘇聯、法國、德國、朝鮮、墨西哥的。
70年代初,在“乒乓外交”敲開中美冰封的外交大門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實現了2月21972的北京之行。在訪問結束時,周恩來總理宣布,中國政府同意將壹對大熊貓玲玲和邢星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政府和人民。兩只大熊貓落戶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那壹年,美國出現了熊貓熱潮,每年都有300萬人蜂擁而至大飽眼福。
大熊貓玲玲和邢星來自雅安市寶興縣。玲玲的老家在當年紅軍穿越的金笳山脈雪峰下七藏鄉螞蝗溝,邢星的老家在寶興縣鹽井鄉黃店子山上。
7月21,983日,大熊貓玲玲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產下幼崽,但幼崽只活了三個多小時就夭折了。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為此發布新聞稿,瑞士基金會總部降半旗,這在世界上還是第壹次。1992,65438+31二月,大熊貓玲玲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安詳離世,美國各大電視臺在當天的晚間新聞中播出了玲玲去世的消息。美國首都的兩大報紙《華盛頓郵報》和《華盛頓時報》在第二天的第壹版刊登了玲玲去世的消息和玲玲去世前的巨幅照片。
雅安大熊貓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征。玲玲和邢星作為國禮走出國門,為促進中美友誼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他16“國禮”大熊貓分別作為“平平”和“安安”贈送給前蘇聯。65438號+0,2號,玲玲,三星,丹丹贈送朝鮮;贈送日本的“藍藍”、“康康”、“歡歡”;贈送給法國的“李莉”;“賈加”給了英國;“歡迎”到墨西哥;《田甜》、《全荃》和《寶貝》贈送給前西德。每壹位大熊貓“使者”都有壹個中外和平友好的故事。
更值得壹提的是,1961年,聯合國世界瀕危野生動物基金會指定大熊貓為會徽,十余只“大熊貓”由雅安寶興縣漢白玉雕成,至今仍擺放在基金會總部及分支機構門前。
保護大熊貓,雅安人義不容辭。
大熊貓被聯合國世界瀕危野生動物基金會列為第壹種珍稀瀕危動物。全世界只有1000只熊貓,雅安有300多只,約占全國總數的三分之壹。
上世紀80年代初,大熊貓的主食箭竹普遍開花死亡,大熊貓面臨主食枯竭的消息震驚世界。世界各地不同膚色、不同組織的人聯合起來,紛紛伸出援手,拯救大熊貓驚天動地。1983 10寶興縣出臺了壹系列保護和救助大熊貓的措施,加強了國內蜂桶寨自然保護區(70年代建立,1994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使大熊貓保護法制化。
大熊貓故鄉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