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程學院位於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白鶴林16號。是教育部批準的以工科為主,以計算機、軟件、電子信息為特色,經濟管理與人文藝術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重慶工學院簡介學校位於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重慶,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國家中西部地區唯壹的直轄市。學校現擁有兩個校區,校園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其中南泉校區位於主城區文化景區南泉,雙橋校區位於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水湖。校園占地763畝,建築面積30.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65萬冊(其中電子書69萬冊)。學校設有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電子信息學院、數字藝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管理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工程訓練中心和繼續教育學院。全國招生本科專業24個,全日制在校大學生1.5萬余人。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2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327人(教授64人,副教授26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0.5%;碩士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615人(博士66人,碩士54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6.1%;“雙師型”教師540多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8%。此外,學校聘請企業壹線兼職實習指導教師10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
學校擁有現代化教學樓、實習實訓樓、創新創業樓和學生服務中心樓,標準化塑膠田徑場和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學生教學活動中心,以及全光纖接入的數字化校園服務系統。信息技術、大學物理、語言教學等公共基礎教學實驗室30余個。軟件、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計算機、電子與物聯網、藝術工程、土木工程、企業管理等14個實驗(實訓)教學中心,PLC技術、物聯網綜合、FPGA技術、汽車電子、網絡協議分析、雲存儲與虛擬化、跨專業企業管理、建築BIM、工程測量與信息處理、攝影等60個教學中心。為組織高年級學生開展項目化、崗位化實踐教學活動,學校先後成立了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藝術工程、土木工程等項目化工程訓練中心,騰訊、阿裏巴巴集團、360信息安全集團等知名企業入駐學校,並新建了重慶市普通本科高校二級學院——軟件與人工智能學院和產業學院,為學生提供校內外實習條件和就業服務。學校還建設了壹批市級科研基地。重慶大學金融大數據智能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是重慶市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重慶數字電影與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文化動漫R&D傳播中心是市級科普基地,虛擬現實(VR)應用技術研究團隊是市級高校創新團隊,為我校學科建設和科技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促進了我校發展。
學校創新創業園是重慶市孵化器協會理事單位,重慶市高校眾創空間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成渝經濟區創新創業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重慶市大學生微型企業創業孵化園,重慶市首批眾創空間。同時被共青團中央、團市委認定為“青年創業就業實訓基地”和“青年創新創業學院教學基地”。這些高標準的示範基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搭建了更好的平臺。此外,圍繞重慶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戰略,學校利用軟件、電子信息學科專業優勢,與相關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機制,與長壽工業園、仙桃數據谷、遵義軟件園、永川機器人產業園等10家大型產業園及園區內企業建立人才供需和聯合培養關系,提升學校服務區域(產業)的經濟能力。針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學校與360企業安全集團、阿裏巴巴、徐碩科技、浙江中科視通等知名企業建立了實訓基地和創新中心,共同培養人才。其中,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360企業安全集團聯合開設“安全運營服務工程師訂單班”,聯合培養信息安全領域人才;計算機學院與宏碁計算機(上海)有限公司共建雲計算實驗室;數字藝術研究院與浙江中科視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產學研聯合研究創作基地”,共同培養師資、育人,共同打造立足重慶、面向全國的VR產業人才培養基地;管理學院與阿裏巴巴集團* * *新建零售人才培訓基地,共同培養電子商務人才。
學校圍繞辦學定位和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近三年來,學校先後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生物聯網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字藝術作品大賽、全國高校建築信息模型應用技能大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賽等國家級、省市級學科競賽,獲獎600余項,位居同類院校前列。此外,學校積極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的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從而提高學科建設的國際化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發展平臺。
學校優美的校園環境,現代化的數字化校園,獨特的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就業的需求,每年吸引全國各地數千名學生來校學習。據第三方社會機構評估,近五年學校畢業生壹次性就業率平均達到95%以上。其中,壹大批優秀畢業生被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企業、部隊錄用,部分畢業生繼續攻讀研究生,部分獨立創業者成為優秀創業者。
“天高,海闊,魚躍。”學校紮實推進本科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它正以新工科建設為抓手,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智能技術和電子信息產業的歷史機遇,以跨越式的姿態,向辦學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工科大學的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