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中常見問題的總結與解釋。四

心理咨詢中常見問題的總結與解釋。四

咨詢過程和效果

1.咨詢幾次會有效?

也許是受壹些媒體采訪熱線節目的影響,很多來訪者會以“壹次性咨詢”的心態來對待心理咨詢。其實很少有壹次咨詢就能解決的。心理咨詢是壹個系統的、持續的過程,就像心理問題的產生不是壹天形成的,心理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壹個過程。

每次咨詢都會有壹定的效果。然而,解決壹個問題所需的咨詢次數並不壹定取決於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和咨詢者與來訪者的合作程度。壹般來說,咨詢之初,是咨詢師和來訪者建立合作關系,了解評價問題,列出咨詢方案的時候。然後開始咨詢。對於壹般的非心理生活問題,比如就業壓力、職場人際困擾,可能要十幾倍、幾十倍。對於長期的心理障礙,比如人格障礙或者需要心理咨詢改變人格結構的深度治療,往往需要上百次的會議甚至數年的心理咨詢。這是行業經驗。就大家而言,咨詢效果和時間需要來訪者和咨詢師的配合。所以,壹個真正專業的咨詢師,不可能也不可能承諾多少次“徹底解決”。

2.第壹次咨詢會有效果嗎?

對於某些人來說,壹次咨詢確實有很好的效果,但這畢竟是極少數情況。大多數情況下,咨詢的第壹次見面是了解信息,評估咨詢與面試的匹配度等等。就像醫生開藥前需要診斷壹樣,咨詢師也需要壹個判斷和列出幹預方案的過程。所以首診往往沒有效果或者效果有限,咨詢師往往只是在首診中提出壹些實驗性的技術和方法,觀察這些方法的初步效果和反應。

3.咨詢後能達到什麽效果?

疼痛緩解或消除,問題解決是最直觀最明顯的效果。除了來訪者和心理咨詢師的主觀判斷,還可以通過心理測試來客觀展現心理咨詢的效果。除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些來訪者還會意識到並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尤其是在長期咨詢的來訪者中。有些來訪者在咨詢的過程中學會了自我調節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他們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成就也會得到提高。

4.這種情況我能樂觀嗎?

有些情況很容易解決。如生活工作問題或輕度心理障礙的咨詢。有些問題的治愈率是有限的,比如人格障礙,嚴重的精神疾病。但沒有心理障礙就是傳說中的“絕癥”。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因人而異。具體到個人情況,需要心理咨詢師進行1-4評估面試。經過幾次心理咨詢,大部分來訪者都會對咨詢有自己的體驗和認識,並對長期咨詢效果形成壹個預估。

5.感覺咨詢效果不好,不滿意怎麽辦?

首先,當妳壹開始對咨詢感到不滿意的時候,壹定要馬上告訴咨詢師。咨詢中的對話是免費的。心理咨詢師主張,在咨詢時間內,妳可以自由表達妳想到的任何事情,妳的表達不會受到道德的評判。成熟的心理咨詢師會以開放的態度和妳探討咨詢關系。

當妳可以公開討論的時候,咨詢師會和妳討論咨詢中到底發生了什麽,這可能是進壹步推動咨詢的契機。

另外,當來訪者覺得咨詢效果不好時,可能有以下原因:

(1)咨詢師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不適合妳的情況。這時候如果及時反映情況,有助於咨詢師調整咨詢方案,找到更合適的幹預方案;

(2)在咨詢過程的某些階段,效果確實微不足道。比如咨詢初期的評估期,主要任務是評估而不是咨詢;

(3)輔導員誤判了妳的承受力。有時候咨詢師擔心使用變化的技術會讓妳難以承受,所以咨詢過程比較慢,妳需要及時告訴咨詢師妳的感受,讓他加快速度;

(4)有些咨詢問題很難有進展,比如難治性抑郁癥,嚴重的人格障礙。

(5)有時候妳覺得效果不好,是因為妳和咨詢師的咨詢關系面臨問題。這個時候,妳能否向他反映出妳的不滿和憤怒,幫助妳們雙方面對這段感情的危機,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妳向咨詢師匯報情況時,壹般來說,咨詢師除了自己調整外,還會接受國內外專家的專業監督。

如果經過壹段時間的調整和幹預,仍然對咨詢效果不滿意,可以向心理咨詢師進行轉診/轉介。

6.能保證效果嗎?

咨詢師經歷過長期系統的專業培訓,保持終身學習;咨詢師定期接受國內外專家主持的案例督導和討論;咨詢過程中不時詢問,了解自己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幫助。顧問確保咨詢過程的專業性。同時,通過雙方的合作達到咨詢的效果。咨詢師不承諾咨詢效果。來訪者是咨詢/分析的主體。來訪者對咨詢的信任和投入是非常重要的。真正投入咨詢後,來訪者對咨詢會有自己的切身感受。

7.如何判斷咨詢師靠譜不靠譜?

現在的咨詢市場,真的很難判斷咨詢師靠譜不靠譜。總之,我個人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判斷:

(1)咨詢師是否遵守職業道德?

保密、價值中立、避免雙重關系等。,沒有職業道德的咨詢是不安全的。

未經來訪者授權泄露來訪者隱私(例如在公共媒體上談論病例),誇大承諾咨詢的效果(例如承諾包治百病,保證咨詢效果等。),以及在咨詢過程中利用來訪者獲取咨詢費之外的其他利益,都是不遵守職業道德的現象。

(2)是否有專業設置(時間設置和收費設置)?

沒有設置的咨詢不是專業的咨詢,不能真正幫助來訪者。時間收費的設置是咨詢的框架和工具。如每月咨詢、隨時咨詢、免費咨詢等。,都不是正式的磋商。

(3)咨詢師是否接受了壹定時間(壹般來說比較長)的個人經歷?

親身體驗是指資深咨詢師作為來訪者的心理咨詢(或躺椅分析)。

(4)咨詢師是否接受專業監督?

督導是指咨詢師付費給資深咨詢師或同行咨詢師,對其咨詢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指導和討論。

(5)咨詢師是否接受過系統、正規、可靠的專業培訓,並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和定期的專業培訓?

受過咨詢師培訓,有咨詢師證只是壹個法律門檻。個人認為至少需要五年紮實的理論學習,技術學習,閱讀討論,親身經歷等系統的專業成長,才能真正做好咨詢。

(6)咨詢師是專職心理工作者嗎?

咨詢是壹項專業工作。從事心理工作進行專業晉升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大的精力,閑暇時間也很難得到壹份兼職。目前全國取得心理咨詢師二、三級證書的約有百萬人,真正能勝任咨詢工作的只有少數。咨詢師證只是入門門檻,真正能勝任專業心理咨詢工作的,基本都是從事心理工作或者個人執業。

?這是判斷咨詢師是否可靠的標準,也是我對自己的職業要求。

?堅持可靠,意味著咨詢師本人需要為專業成長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等成本,也意味著提供給來訪者的咨詢是專業的。

8.咨詢師的年齡重要嗎?

我國心理咨詢的專業化發展時間不長。生理年齡和職業年齡不壹樣,職業年齡比生理年齡更有價值。心理咨詢不是生活經驗的傳授,不是社區工作,不是說教,不是壹次性的醫療咨詢。它是壹項運用心理咨詢理論和技巧來面對來訪者內心的專業系統工作,最重要的是專業能力。

9.老公可以不跟我協商離婚嗎?

雖然有時候有些夫妻會通過家庭治療最終和好,但這不是心理咨詢的目的。壹般來說,婚姻咨詢的目標將是幫助妳們雙方清楚地看到夫妻沖突的本質以及解決方案是什麽。如果妳確定妳們的關系已經走到了盡頭,或許可以幫助妳獲得“健康離婚”。當然,如果最後發現自己還在戀愛,也有可能是“第二次”。

10.咨詢能讓我忘記壹些事情嗎?

雖然在催眠和EMDR(眼球運動脫敏再加工)的過程中會出現壹些短暫的健忘,但這其實是心理咨詢的“副作用”。心理咨詢師做的就是幫助妳面對痛苦的回憶,提高妳承受的能力。認識到痛苦事件的影響和意義,有助於妳的成長和人格的成熟。

11.妳以前遇到過像我這樣的情況嗎?

類似的問題可能以前也遇到過,同時由於個體之間的差異很大,比如生活環境、家庭教育、經歷等,這些因素決定了類似的問題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類似的問題需要用不同的技術或方法來處理。另外,如果妳的問題我從未遇到過,我會尋求國內外專家的個案監督和討論,保證專業咨詢。

12.我幫朋友親戚咨詢有效嗎?

在幫親朋好友咨詢的時候,通過了解對方和事情的大概情況,可以提供壹些幹預知識或者情緒緩解技巧,有壹定的改變效果,但是因為無法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和情緒體驗,效果非常有限。如果要有真正的效果,建議客戶親自咨詢,咨詢師會對來訪者進行各方面的評估,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咨詢。

13.為什麽會診開始後,盡量避免與會診以外的人接觸?

咨詢師的職業道德有明確的要求。應盡量避免與來訪者的雙重關系,盡量保證咨詢關系的簡單性,避免因其他親密關系的存在而導致的非客觀判斷,避免影響來訪者除咨詢費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利益。所以來訪者和咨詢師不能既是朋友又是咨詢師。通常咨詢師提供的聯系方式只用於預約咨詢時間,咨詢內容在咨詢時間內討論。

14.如何開始咨詢?需要做什麽準備嗎?

對於大多數來訪者來說,咨詢前的準備主要是鼓起勇氣,決定開始心理咨詢。妳可能需要對心理咨詢的設置有壹些基本的了解,比如詳細閱讀這篇文章。

15.為什麽前三四次咨詢都是初次面試?有什麽用?

前三四次咨詢,專業上稱為“初始訪談”,其作用是了解咨詢對象的咨詢訴求,評估其人格功能和困惑類型,建立咨詢信任,收集背景信息,幫助咨詢對象了解心理咨詢的工作方法,建立初步的後續咨詢方案。初步面試結束後,進入正式咨詢階段。負責任的咨詢師需要系統、全面地完成最初的面試,而不是壹次咨詢就表現出“巧妙計算”的效果。

16.協商將如何結束?

當來訪者對自己最初的咨詢訴求有了清晰的認識,原有的痛苦不再糾結或不影響現實生活,感受到人格的成長和內心力量的增強,就可以考慮是否進入咨詢的終結階段。咨詢師會花幾次咨詢時間和來訪者討論咨詢的結束,回顧總結,努力做好。

17.會診結束後需要註意什麽?

心理咨詢中壹個很重要的治療因素就是咨詢關系。隨著咨詢的進展,可能會有壹些情緒的緩解或癥狀的改善。當妳考慮結束咨詢時,妳需要花時間討論,回顧和總結咨詢過程,討論是否結束和如何結束,有時妳可能會發現更深層次的東西。大多數人都有壹些問題需要在分離關系中分析。如果妳錯過了最後的咨詢過程,妳可能會錯過發現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