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社會教育名詞解釋

社會教育名詞解釋

社會教育的基本含義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社會教育是指以有意識地培養人,有益於人的身心發展為目的的各種社會活動;狹義的社會教育是指學校、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相關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的教育。

廣義的社會教育是指社會生活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壹切教育;狹義上是指學校教育以外的壹切文化教育設施對青少年、兒童和成人的各種教育活動。現代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或政權實施不同的社會教育。

海外的

廣義的社會教育和廣義的教育幾乎是壹樣的。事實上,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功能是通過社會教育實現的。在原始社會,在家庭形成之前,對晚輩的教育是在全體氏族成員的共同勞動中進行的,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由氏族公社的成員通過相互的言傳身教,或者由有經驗的長輩傳授晚輩壹些簡單的生產生活經驗。後來隨著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出現直到學校教育的出現,廣義的社會教育開始逐漸分化為三種獨立的教育形式,即狹義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西方壹些教育學者認為,狹義的社會教育產生於16-18世紀。法國社會教育學者穆迪認為,法國的社會教育開始於1533年左右;美國教育學者諾維斯認為,美國的社會教育是在1600之後開始醞釀的;英國牛津大學的皮尼斯認為,英國的社會教育萌芽於1860左右;日本新潟新潟在《社會教育學》壹書中認為,日本的社會教育始於明治二年(1868)。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指現代社會教育形式。其實社會教育的歷史比這些年要長得多。就其廣義的社會教育而言,自學校教育出現以來,從未中斷過。學校教育自產生以來就被社會統治階級所壟斷,勞動人民及其子女仍然接受社會教育,即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的教育。至於現代社會教育,這不是社會教育的開端,而只是社會教育的新發展。

雖然世界各國的社會教育形式早已存在,但在本世紀之前發展非常緩慢。直到本世紀初,尤其是二戰後,才開始迅速發展。

國內的

在中國,相傳有巢居的晁氏教民,鉆木取火的隋氏教民,打魚打獵的傅教民,做莊稼的神農氏教民。這可以算是中國原始的社會教育。大約在戰國時期,《李周地官》記載了“聚眾讀法”的規定,大司徒、巡撫、黨鄭等官員在每年的1月、7月、11月初壹,召集所轄民眾讀國法,進行政治教育;春秋時節,鄉村舉行飲射儀式,尊老敬德,進行道德教育;還用所謂“農村三事”教育人民,即“知、仁、聖、義、中和”劉德,“孝、友、和、婚、約、悲”,“禮、樂、射、克制、書法、數學”。後來宋明時期的“鄉約制”,明清初期頒布的“六聖教”、“十六聖教”,都屬於社會教育。

光緒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頒布了簡易識字學校計劃。宣彤元年(1909),簡易學校正式設立,各地宣揚興善利。還興辦了工人半日制學校、農民課後班、商業補習班、女工車間、讀報處、閱覽室等壹些現代社會教育事業。

辛亥革命後(1911),民國教育部設立社會教育司。1919五四運動以前,中國的社會教育以普及教育和掃盲教育為主。嚴在1920期間,主張平民教育,仍以識字和學習文化為主。

1928、1930年,第壹、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召開後,民國政府建立社會教育實驗區,推行對輟學者的補習教育,頒布了《國家體育法》、《圖書館條例》和《人民教育中心暫行條例》。抗日戰爭開始後,出於抗日戰爭的需要,轉向了戰時社會教育。

從1927到1949,為了適應革命事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壹直實行教育為革命戰爭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

2月29日1946 1946解放日報刊登了陜甘寧邊區政府發布的戰時教育計劃,其中指出:①戰時必須提高社會教育的作用,以動員廣大成年青年直接或間接參戰。(2)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應大力加強時事教育,以提高群眾的政治積極性。③戰時的各種生動事例,要作為教育群眾的活教材。關於組織形式,要註意利用報紙閱讀,組織教育民間藝人深入農村進行宣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設立社會教育司,主管社會教育。社會教育的任務是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群眾性的文藝體育活動,提高廣大青少年和人民的思想覺悟和科學文化水平。實施機構包括文化館(宮)、少年宮、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電影院、影劇院、廣播電臺、電視臺、業余體校等。自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發布《關於發展職工業余教育的指示》以來,社會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績。1949年,只有896個文化館,55個公共圖書館,21個博物館。到1983,全國共有文化館2946個,公共圖書館2038個,博物館467個。

在現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知識的激增以及勞動就業結構的突出變化,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職業要求不斷發展。對於成人來說,壹次性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所以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社會教育迅速發展,勞動就業結構的變化也對學校教育產生了沖擊。

現代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年輕壹代的成長也迫切需要社會教育的密切配合。社會要求青少年擴大社會交往,充分發展興趣、愛好和個性,廣泛培養他們的特殊才能。因此,社會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意義重大。同時,由於現代信息傳播手段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不斷提高,也為社會教育的廣泛發展提供了現代物質條件。因此,當今世界,社會教育普遍蓬勃發展,社會發展的趨勢日益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就業結構的進壹步變化,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加,社會教育將獲得更大的發展,並顯示出新的活力。

功能

社會教育日益發展,雖然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仍處於輔助和補償的地位,但已日益顯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社會教育有利於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於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增長,有利於學生精神生活的豐富,有利於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的發展。

青少年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能盡早培養這些興趣愛好,就能形成自己的特長,在某壹方面大顯身手。這無疑會加速學生的和諧發展。學校教育難以滿足同壹班級不同興趣和發展水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社會教育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參加校外教育機構的特色活動,如電腦維修、象棋、書法、繪畫等,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施展才華、發展特長、增長智力,進而獨立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許多學生接受更多的社會教育,成為運動員、演員、計算機專家,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壹條新途徑。

社會教育是活的教育,其深刻性、豐富性、獨立性、形象性遠非學校教育可比。協調社會教育力量,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將分散的、自發的社會影響帶上正軌。社會教育的質量取決於國家法律法規的建設程度和整個社會教育氛圍的形成,這需要全社會長期的努力。

現代社會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無法比擬的特殊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社會教育直接面向全社會,有社會、政治、經濟背景。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社會教育的活動範圍更廣,影響範圍更廣,能夠有效地在全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第二,社會教育不僅面對學校、青少年,也面對社會上的成年勞動者。這不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滿足成年人繼續學業的要求,有效地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通過政治和道德教育促進社會的穩定和進步。

第三,社會教育形式靈活多樣,沒有制度化教育的嚴格約束。很少受到階級、地位、年齡、輩分的限制,能很好地體現教育的民主性。

第四,現代人的成長不完全局限於學校,必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社會教育更有利於人的社會化。

綜上所述,社會教育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要,是現代社會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