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種措施,加快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租賃住房建設,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廣州、深圳、南京等12城市成為首批試點。
近年來,壹線城市房價飆升,政府呼籲“讓住房回歸居住本質”。《通知》的出臺對正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意味著什麽?
《工人日報》在微信和微博平臺發起了壹個小調查。截至記者發稿時,兩大平臺共有322名網友投票。結果顯示,62%的受訪者表示不會選擇長期租住,希望擁有。
妳自己的房子。在“選擇租房的原因”中,47%的受訪者表示買不起房。
微博網友“陌陌的時光”認為:“租房子總覺得在壹個城市沒有根系,有條件的話還是買房好。畢竟是自己的家。”
在“堅持買房的理由”中,排在第二位的是“父母和家人的要求”。微博網友“GJY”坦言:“目前中國結婚的首要條件是房子,租房是權宜之計。”
今年6月至10月,在京工作的房建將從租住的房子搬到屬於他和新婚妻子的新房子。
“我婆婆說不買房不能結婚。”房建說,不僅婆婆,她的父母也認為買房是結婚的前提。
房建告訴記者,他覺得買房子比兩個人壹直交房租劃算,而且房子最後也不是自己的。最終,房建壹家看中了壹套總價400多萬元的房子,集合兩家之力,於今年4月完成過戶。到那時候,他覺得自己已經“心慌”了,心也平靜了下來。
調查顯示,許多年輕人認為在大城市長期租房並非不可接受。
選擇租房的原因中,第二個原因是“不想因為買房而背負房貸壓力”,占21%。此外,31%的受訪者表示租房的好處在於“生活壓力較小”。
25歲的唐曉敏是上海的壹名銷售顧問。面對高房價,買房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這裏稍微好壹點的地段,二手房基本都是65438+萬元每平米。以我的收入和家庭條件,就算不吃不喝也買不起。”她感慨道。
選擇租房的唐曉敏對自己目前的住所非常滿意——距離人民廣場2公裏,交通便利。“周邊房子均價每平米654.38+萬元起,而我壹個月只需要幾千元就可以和室友合租壹個房間。”更讓她滿意的是身邊便利的生活環境,大型超市,便利店。
每個月,她租的房子都有工作人員打掃。燈泡壞了,會有工作人員來修理...完善的物業服務讓唐曉敏租房很省心。
對於是否會選擇長期租房,唐曉敏告訴記者,關鍵在於良好的服務和穩定的居住。只要交通便利,周邊設施齊全,室友相處融洽,她都會選擇長期租住。
在“妳認為租房的好處是什麽?”,近三分之壹的受訪者認為“不受地域限制”是租房的壹大優勢。
燕在北京壹家互聯網公司工作,今年早些時候,她從昌平區搬到公司附近租房住。“以前上班路上要花2個小時,現在每天走10分鐘。再也不用面對成千上萬的人
早晚高峰有人擠地鐵,耗費精力太多。"
顏說,任何人擁有自己的房子都是願意的,但他不能承受太大的房貸壓力,所以他準備長期租房子住。“我可能在四五線城市買壹套房產,在大城市租。”許多網民呼籲進壹步規範租賃市場,認為這是“讓住房回歸居住本質”的首要前提,其次是“租購同權”。
同時,很多網友擔心“租購同權”政策出臺後,房租會上漲。在廣州租房的溫先生說:“希望有壹個統壹規範的租房平臺,讓大家都能以壹個公道的價格租到房子。”不買不租。"
陶昕然是壹名公務員,今年4月剛剛買了壹套45平方米的房子。陶昕然壹家三口以前租房住,但經常搬家。在她上大學之前,他們搬了5次家,換了6個住處。“第二次搬家是因為房東突然不想讓我們繼續住了,我們只好搬出去了。”陶昕然說。
調查結果顯示,25%的受訪者認為“房主違約”是他們長期租房的主要障礙。因為這段不愉快的租房回憶,陶昕然決定下班後自己買壹套房。
對於長租,房建說:“我認為有關部門應該在保護租房者的權益和嚴格控制中介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合同寫得再好,房東也不想租,只是賠了幾個月的房租。但對於租房者來說,他們必須找到壹個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