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8年6月+2020年2月,樂康村、蘆江村、五峰村先後被列為合作改造對象。2021,1,21,和盛創展正式成為樂康村、蘆江村舊改合作企業。不久後,廣州海珠五峰三舊改造也正式簽約投資珠江。
廣州“服裝村”轉型已成定局。生活在城中村的大大小小的服裝廠將何去何從?在廣州國際紡織貿易園執行總經理楊誌雄看來,隨著用人成本的逐漸上升,租金水平呈現區域差異,城中村的服裝廠外遷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城中村的服裝廠將被智能制造工廠取代。舊改騰出的空間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意服裝品牌將總部落戶仲達紡織商圈。
隨著成本的增加,利潤的降低,服裝村的發展逐漸呈現疲態。
20世紀90年代,中山大學南門對面的“仲達布匹市場”開始形成。與“仲達布料商場”相連的樂康村和鷺江村,因為租金低,承接了服裝加工業務。很多商家在布匹市場選好面料後,就去樂康村、蘆江村的工廠下單,壹天之內就能拿到壹批成衣,發往全國甚至世界各地。
但是,“小作坊”的模式總是不穩定。隨著房租和人工成本的上漲,樂康村和蘆江村的服裝產業在短短幾年內從巔峰跌落,逐漸顯現疲態。
“難”是近幾年村裏服裝廠老板們的共同感受。在蘆江村從事服裝行業7年的唐先生,2019年工廠升級,投入70多萬轉讓費。這家工廠有50多名工人。
3月3日上午,他早早地紮進了蘆江村“招壹條街”老板的隊伍裏,舉著招工牌子站在路邊,希望招到1個熨燙工人。由於缺少這1熨燙工人,他的妻子暫時在支撐。年初訂單多,客戶緊張催單。他昨晚壹夜沒睡,眼睛有些充血,很疲憊。
“沒有年輕人進來。”唐先生以他自己的工廠為例。這50多個工人沒有壹個是1990年以後出生的,幾乎都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現在城中村的服裝廠主要靠以前的工人維持運轉。“在我剛入行的那些年,招聘不會這麽難。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坐辦公室,或者做外賣、服務員,不願意來工廠上班。”
不僅招工難,每個環節的成本都在增加,服裝廠的利潤空間也在不斷被壓縮。“面料成本在上漲,人工成本在上漲,房租也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上漲。雖然我們的價格也可以上漲,但是利潤空間還是被壓縮了。”唐先生說。
“壹年到頭幾乎沒賺到錢,很累。”結合去年的利潤,唐先生前年花了70多萬轉讓費,要三五年才能賺回來。
最能體現這種變化的是,村裏的“住宿”“招聘”廣告很快被“服裝廠轉讓”的通知所覆蓋,壹般通知還會註明工廠擁有的服裝設備數量,有的會直接註明“接手後即可生產”。
去年年底,李生開始在樂康村樓下貼滿轉讓信息的布告欄上“出售”自己的工廠。“沒有利潤。六年時間,廠房租金漲了1倍。就算現在有10的車工,壹個月工作28天不休息,壹個月利潤也可能是3萬元。即使壹年中有8個月是旺季,也能賺20萬。”李生說,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休閑村,旺季可能持續不到五個月。
廣州服裝村的公告欄貼滿了服裝廠轉移的通知。
與此同時,外貿訂單萎縮,華南地區貿易和制造業轉型迫在眉睫。位於城市中心的服裝村逐漸無法滿足城市快速發展的雄心。2020年,樂康村所在的海珠區GDP達到2086.93億。但在官方統計公報中,商品市場成交額最大的紡織類卻鮮有提及,取而代之的是“數字經濟行業”。
樂康鷺江村改造在即,服裝廠不再鼓勵引進。
業態落後,市場面臨飽和,傳統服裝行業本身就在走下坡路,急需重組。早在2015,廣州就提出將仲達南校區南門打造成國際創新谷,以IAB產業為主,目標是成為廣州的“矽谷”。當妳走到新港路和瑞康路的交叉口時,妳可以看到“仲達國際創新谷”的標誌。但是這附近還是有很多專業的布料飾品市場店鋪。
與以往產業轉移的引導不同,舊改項目是對土地用途的重新規劃,將村裏原有的服裝產業壹次性“歸零重組”。6月,2019,1,樂康村和蘆江村3305名股東就“整村改造意向”進行投票,贊成率超過90%。3月,兩村召集“房主”參加城中村改造入戶調查動員會。期待已久的城中村改造正式拉開序幕。
5438年6月+2020年2月,樂康村、蘆江村、五峰村先後被列為合作改造對象。今年6月65438+10月21,和盛創展正式成為樂康村、鷺江村舊村改造合作企業,總投資約346.67億元,成為廣州市舊村改造史上最大的舊村改造項目。不久後,廣州海珠五峰三舊改造也正式簽約投資珠江。
根據投資建議中的時間節點,樂康村和鷺江村所有安置地塊的房屋拆遷應在2023年6月65438+10月31之前完成。五峰村將於2025年65438+2月31前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設。倒排工期,舊改已經是棺材上的釘子了。
雖然改造只進展到選定合作企業的進度,但通過壹系列文件和已有的規劃意向,不難發現未來區域的模糊輪廓。
首先是居住環境的整體改善。根據公告,樂康、蘆江村舊改項目投標人需承擔華盛南路道路大修工程、疊景路臨時維修工程、鳳江小學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客村小學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義井壹小學綜合改造提升工程。
廣州城市更新規劃建設管理圈示意圖。源地圖
其次,引入產業變革。今年6月65438+10月11,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了《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合作企業引進退出指引》,對城中村改造企業引進提出了壹系列要求。按照圈層劃分,樂康村、廬江村和五峰村的重建都屬於第壹圈層。
根據指導文件,要求樂康村、鷺江村重點引進信息技術、數字新基礎設施、生物醫藥、專業服務、科技服務、現代商貿、文化創意、金融保險等新壹代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吸引先進制造業的總部或R&D平臺落戶,或引進具有關鍵技術和先進技術,能夠創新產品和管理模式的企業,促進當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同時,去年8月,海珠區發布了《仲達紡織商圈助力時尚之都十大精彩文章》(以下簡稱《十大精彩文章》),大力支持創新創意、品牌時尚等產業。顯然,普通服裝廠並不鼓勵引進。
智能制造是大勢所趨,服裝廠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舊改在即。樂康和鷺江村的1萬服裝廠該何去何從?很多老板無奈地說,這幾年生意越來越差,大不了壹年就回家。
雖然很多房東都沒有向村裏的服裝廠老板提過拆遷租賃的事,但是房東和租客之間的長期租賃合同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壹年壹租,甚至是基於信任按時交房租。
有些服裝廠老板甚至不相信這麽龐大的服裝廠群體能搬走,也想象不出廣州還有哪裏能接受。唐先生說,“如果搬到外圍,也不是不可以,就是物流成本增加,發貨時間延長。打破了城中村服裝廠下午下單,第二天發貨的傳統快速生產模式。”
對於服裝廠老板來說,沒有壹個地方比得上原來的地方。仲達布匹市場擁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原料供應齊全,交通便利,人力市場充足,租金合適。“如果整體拆遷意味著所有人都要搬家,那麽順序就跟著來了。”另壹位接受采訪的張姓老板對整體拆遷持樂觀態度。
楊誌雄認為,當城中村的服裝廠搬走後,原有的功能可以通過小畫室或中心版室來實現。“當款式成為爆款或者形成壹定需求的時候,就會送到周邊去加工。”
隨著用人成本的上升,租金水平呈現區域差異,城中村服裝廠積極期待外遷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外面可以是廣州周邊,珠三角其他城市,甚至省外其他地方。現在的物流業非常發達,已經能夠支撐壹些產業的對外轉移。”楊誌雄說。
而成功的企業是有先例的。比如廣州夢想服飾有限公司,從仲達紡織商圈起家,轉型成為壹家覆蓋從設計開發到線上線下全產業鏈的公司。其生產環節已經轉移到廣州番禺區和白雲區,在河北有壹個生產型工業園。
楊誌雄還說,在過去的壹段時間裏,城中村的服裝廠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它可以接受10件和100件的小訂單。然而,這個模型也有壹個臨界點。隨著技術工人成本的上升,壹旦超過R&D成本,企業將轉向智能制造。“隨著智能制造的普及,小批量訂單也可以由大廠完成,在質量控制等方面更有優勢。小服裝廠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楊誌雄舉例說,在杭,阿裏巴巴的犀牛智造正在重構以產定銷的傳統生產模式,可以實現按需制造,滿足小訂單、快速反饋的生產需求。未來類似的生產模式可能會取代目前的小型服裝廠的形式。
年輕人流向創意產業,服裝設計將成為主導業態。
年輕人的趨勢也能反映行業的趨勢。據媒體報道,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仲達紡織商圈商戶中,30歲以下商戶占比27.4%,365、438+0-40歲年齡段商戶占比過半,商圈商戶普遍呈現年輕化趨勢。高學歷員工越來越多。2020年,仲達商圈32.7%的商戶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這些高學歷年輕人主要聚集在哪些行業?楊誌雄說,年輕人比老壹代人更適應快速時尚節奏中的新玩法和新渠道,更願意從事創意設計相關的工作。
“仲達商圈裏有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創業者。”廣州國際輕紡城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他們承辦的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已經舉辦了15年,輸送了45000多名青年設計師。2020年3月的數據顯示,CUHK商圈約有600家設計公司和工作室,設計師超過3000人。
“村裏的服裝廠,工作環境差,對90後、00後年輕人很沒有吸引力,年輕人喜歡更開放、更積極的工作環境。”楊誌雄了解到,去年紡織院校的招生情況好於往年。“並不是年輕人不再湧向這個行業,而是選擇去壹個自動化程度更高、提升空間更大、學習機會更多、環境更好的業態,而不是流入村裏的服裝廠。”
"仲達紡織商圈的生態本身就是由民間發起的."楊誌雄分析,去年發生了幾件大事,都是對仲達大學紡織商圈的重新規劃和調整,包括廬江的城中村改造,海珠區發布“十條精彩”,大力支持商圈創意和高端企業的發展。
“精彩十條”提出,要引導商圈市場、園區從傳統業態向時尚設計業態轉型。同時,加強商圈設計師人才隊伍建設,支持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大聯盟協會、時尚新青年計劃等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和計劃,培育時尚設計新生力量。
最新的《廣州市海珠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出,推動仲達紡織商圈向數字化、標準化、高端化、品牌化、時尚化方向發展,引進時尚產業資源,構建時尚產業生態。
以上政策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仲達紡織商圈的轉型升級,提升了經濟發展質量,助力廣州打造時尚之都。
隨著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創意服裝品牌的集聚效應增強。
隨著人才的聚集和面料工藝的不斷變革,預計舊改邁出更大步伐騰出更多產業空間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意服裝品牌將總部落放入商圈。在此之前,服裝的設計、創意、銷售基本都在十三行和火車站周邊。
“這幾年服裝行業和面料結合緊密,面料市場主要在仲達大學的紡織商圈,所以都聚集在這裏。”楊誌雄表示,未來CUHK紡織商圈的面料、服裝設計、會展、貿易,再到電商銷售平臺的集聚效應會越來越明顯。“企業需要更短的時間對市場做出反應,商圈可以給他們提供這樣的便利。”
近年來,隨著廣州時尚之都概念的提出,廣州紡織服裝批發市場也在努力推進轉型升級。其中,廣州國際輕紡城先後舉辦了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春秋配飾采購節、紡織面料產品專題展等系列活動,提出“打造超級IP”;為粵港澳大灣區時裝業”;廣州國際紡織貿易園依托自建的國際時尚發布中心,舉辦了“面料潮流周”、“廣東十大服裝制版大師賽”等代表性活動,提出了打造“紡織服裝產業創新港”的目標。
廣州國際紡織品貿易園區用了壹年多的時間,實現了貿易功能和設計功能的結構調整。2020年3月的數據顯示,其貿易職能的貢獻比例從過去的70%逐漸下降到30%以上,而其設計業務的貢獻比例上升到40%。
此外,園區的純貿易功能也在轉型升級。公園裏商店的功能主要是展示貿易。客戶只需要在看好貨的時候記錄下貨的數量,往往在客戶離開廣州之前貨就已經發出去了。也就是說,貨物的倉儲和物流不需要在廣州。
楊誌雄表示,未來的創意時尚產業是CUHK紡織商圈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國家工信部首批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廣州國際紡織貿易園多年來壹直專註於“設計+時尚”,正在沖刺成為國內知名的時尚中心,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現在園區基本上三分之壹是面料研發企業,三分之二是服裝創意設計企業。”楊誌雄說,園區的年輕企業家有著出色的時尚感和市場感。“不久前,我剛和壹個創立公司十年的年輕人聊天。他們目前的年銷售額已經能夠做到4億到5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