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威廉·哈特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日期:2065 438+2005年3月。
ISBN:9787544330640
格式:16
定價:35.00元內觀是生活的藝術,內觀是根除痛苦的技能,內觀是凈化靈魂的方法。
遵循吳巴青尊者的傳承和S. N .格恩卡的教導。
內觀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觀察方法之壹。早在2500年前的印度,它就被作為治療壹切煩惱的良藥傳授,也被稱為生活的藝術。
內觀是觀察真相,即觀察事物的真實面目:它是壹個通過觀察自身來凈化身心的過程。剛開始,通過觀察自然呼吸來提高專註力;等到覺性逐漸敏銳,再去觀察身心不斷變化的特性,體會無常、苦、無我的宇宙實相。這種通過直接體驗認識現實的方式,就是凈化的過程。
本書僅介紹S. N .格恩卡教授的內觀法大綱,希望能增進對佛陀教導的精髓——內觀法的理解。"內觀能使所有的眾生感到快樂和解脫痛苦."
-塞恩·戈恩卡
向內看身體和精神的現實,平靜地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
內觀(Vipassana)是壹種向內觀察壹個人的身心現實的方法,用智慧看到所有煩惱的根源,並擺脫它們;內觀(Vipassana)是壹個發展內在智慧和愛的過程,它使人能夠以平靜的態度面對生活的起伏。內觀是治療身心痛苦的良藥,能徹底凈化心靈,讓壹切眾生充滿愛與慈悲。
向內看,洞察真相,凈化身心。
戈恩卡:“世界的主宰”
西方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印度內觀大師,曾在聯合國、達沃斯經濟論壇、伯爾尼等地發表著名演講。
意識和正常思維
練習內觀可以培養智慧,獲得解脫。壹顆純潔的心總是充滿對他人的愛。威廉·哈特,壹位內觀的美國助理教練,跟隨S. N .格恩卡學習內觀。他將S. N .戈恩卡老師親自教授的內觀課程編成了壹本名為《內觀》的書,旨在介紹S. N .戈恩卡老師教授的內觀法大綱,希望增進對佛陀教導的精髓——內觀法的理解。
南N.Goenka (S.N. Goenka),祖籍印度,1924年生於緬甸。他是按照緬甸已故佛教大師吳巴青的傳統教授內觀的老師。1955年,S. N .格恩卡開始向吳巴青長老學習內觀術。經過吳八清長老十四年的指導,葛印卡於1969年移居印度,教授內觀。S. N. Goenka在印度和其他東西方國家教授了300多門課程,有數萬名學生。自從印度開始教授課程以來,內觀中心已經在世界各地建立。從1982開始,S. N. Goenka開始任命助理教師來幫助他指導課程,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課程需求。S. N. Goenka教授的內觀法體現了佛陀時代的傳統,深深吸引著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人前來學習。《和平快樂地生活》序言S.N. S. N .戈恩卡/
S. N. Goenka教授的見解/
內觀:生活的藝術/1
壹、生活的藝術(S. N. Goenka在伯爾尼的演講)
第二,從內心平靜到世界和平(S. N. Goenka在聯合國發言)
三、幸福的真諦(S. N. Goenka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發言)/
Jianjie/1
內觀(Vipassana)是壹種修行方式,我們可以用它來審視自己的身心現實,發現和解決隱藏的問題,培養未使用的潛力,給自己和眾生帶來快樂。
故事:遊泳/
第壹章探索/11
為了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必須如實地觀察,學會認清表面的、顯而易見的現實,穿透表面,感知細微的現實,進壹步了解最終的現實,最終實現從痛苦中解脫的真理。
故事:自己走這條路/
第二章起點/29
佛陀通過研究自己的本質來研究人類現象。他拋棄了壹切偏見,探索內在的現實,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五個運作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四個是心理的,另壹個是生理的。
故事:佛陀和科學家/
第三章苦難的直接原因/43
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壹切都是我們自己行為的結果。所以,只要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能控制自己的命運。每個人都應該為導致自己痛苦的行為負責,每個人也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來停止痛苦。
故事:種子和果實/54
第四章問題的根源/57
在生命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經歷其他的痛苦,各種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我們在痛苦中煎熬,卻並不快樂。我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但我們不想要的卻來找我們。這些情況都是痛苦。
故事:石頭和奶油/73
第五章退出訓練/75
想要向內看,需要壹顆平靜不被打擾的心。壹旦我們做了壞事,我們就會感到不安,失去平靜。只有遠離惡行,內心才能變得平和,開始向內看。
故事:醫生處方/91
第六章培訓/93
禪修之道始於禪修,這是八聖道的第二階段。八聖道有三個部分:正勤、正念、正定。
故事:弧形牛奶布丁/109
第七章惠的訓練/111
只有發展智慧,才能在自我放縱和自我壓抑這兩個極端之間找到真正的中道。只有修煉智慧,才能看透內心的真實,遠離壹切愚昧和執著。
故事:兩枚戒指/133
第八章意識與平等/135
意識和平等是不可或缺的,就像鳥需要翅膀才能飛翔,車需要兩個輪子才能移動。此外,意識和平等的強度必須相等。
故事:就看/152
第九章目標/155
知道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沒有什麽能打敗妳,可以微笑著接受生活中的壹切——這才是內心的完全平等,才是真正的解放。
故事:買油/171
第十章生活的藝術/173
有了壹顆赤子之心,就不會想傷害別人,而是對每個人都充滿了善意和慈悲;在語言上,行動上,生活上,我會過得無可指責,安靜平和。
故事:時候到了/184
附錄/191
壹、佛教中感覺的重要性/193
二。佛經中關於“感覺”的章節/202
三。重要巴利文單詞列表/205
四。每章註釋/211
動詞 (verb的縮寫)世界各地的內觀中心/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