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蘇州蔡襄中學概況

蘇州蔡襄中學概況

校園面積:23100平方米

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20年來,學校倡導三風建設:“團結、文明、勤奮、進取”的校風,“熱情、嚴謹、求實、創新”的教風,“勤奮、周到、勤奮、求實”的學風。近年來,學校的目標是“塑造優質特色形象”;以“善”為校園精神——善待他人、專業、學術、辦學;辦學宗旨是“以質立校,以才興學,以管理增效,以特色添彩”,教育理念是“以德為魂,以能為本,以勤為先,以創為先”。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姿態,贏得了社會、家長和學生的普遍贊譽。成為首批“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初中”。

1984 6月19市政府(84)36號文批準設立蘇州市蔡襄中學(籌建時為西環中學)。

從65438年6月到0984年7月,曹長齡和沈兩位副校長帶領18名教職工創辦了中學。第壹屆只有兩個班,84名學生。那時候我們面臨著條件差,環境差,師資少,設備少。學校除了壹棟未完工的教學樓,幾乎壹無所有。整個校園前面沒有路,後面也沒有圍欄。創業很難,很難找到致力於創辦蔡襄中學的教職員工。在學校提出的“努力、拼搏”的口號下,努力實現“穩定、正常、安全”的近期目標。條件差,領導帶頭,以身作則,* * *克服。環境差,加強安全教育,把基礎設施和教育做正確,把樓上上課,樓下施工的不良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師資力量不足,很多老師主動兼職上課代課,行政人員身兼數職。在齊新的配合下,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裝備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借用原校的資料和儀器,自己制作圖片和教具,為創造正常的教學秩序寫下了不可磨滅的篇章。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新村居民區的發展,學校規模逐年擴大。1984到1989這五年,第壹年兩個班84人,三個年級26個班1500多人。教職工人數從18增加到130,已成為初具規模的初級中學。

教師來自五湖四海,但他們都有壹個共同的目標: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辦好蔡襄中學。

1984 12蔡襄第壹個中學工會成立,李清玉任副主席。8月1985成立辦公室、綜合辦公室、指導辦公室,先後選派高、張根發、李慶余為壹室兩廳副主任。1986 65438+10月成立蔡襄中學團支部,季迪任臨時團長。1985年4月,中學黨支部成立,沈任臨時黨支部書記。當時,黨支部只有三名黨員:沈、高、李清玉。蔡襄中學黨支部於9月正式成立,1987。由、沈、李慶余組成,黨支部副書記擔任。1987 165438+10月在蔡襄中學發展了第壹個黨員:李牧。

1988蔡襄中學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984至1989,曹長嶺副總裁主持全面工作。積極倡導“團結、文明、勤奮、進取”的校風,“熱情、嚴謹、求實、創新”的教風,“勤奮、周到、刻苦、求實”的學風。全校師生把“三風”建設作為努力方向,進行了不畏艱難困苦、團結壹致、愛校愛教的開拓性工作,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第壹屆畢業生的優秀率在超市裏壹般。有蘇中蔡襄中學、十中、壹中的畢業生。1989年的中考平均總分已經達到超市平均,英語和語文的平均分也大大超過了全市平均水平。

在過去的五年裏,副校長沈除了參加課外活動,主要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財務管理,改變學校面貌,美化校園。五年來,學校建築面積增加到6400平方米,其中第壹教學樓和實驗樓都是精品工程。理化生實驗器材基本齊全,體育器材基本滿足教學需要。學校前半學期的綠化成效顯著,美化了校園。

五年來,全校師生為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6月20日,1986,蘇州日報報道,中學高壹五班少先隊員在班主任劉的帶領下,開展了“公共場所尋找錯別字”中隊活動。該活動受到了市長余興德的表揚。因此,市教育局以蘇教字(86)161號文件,動員全市中小學生在社會上糾正錯別字。這對提高蔡襄中學的知名度有很大影響。

從1987開始,學校和蔡襄第二小學(現城西中心小學)開展了中小學聯系活動,當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影響,有關方面也做了專題報道。

學校加強與社會的聯系,與蔡襄街、水泥制品研究所、試驗儀器廠、刺繡廠、冶金廠等十余家單位共建文明。這不僅促進了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也為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奠定了壹定的社會基礎。

1987年,蔡襄中學獲得全市中學生廣播體操比賽壹等獎。

1988年5月,學校從1987年的14躍升為全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第三名,引起了全市中學的關註。

7月,1987從教育局副局長張處獲悉,經校辦實業公司研究,中學校辦工廠——教育印刷壹廠正式成立。沈為主任,羅榮耀、苗克倫為副主任。校辦工廠的建立為當時辦學經費的不足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經過五年的努力,學校已初具規模,進入相對成熟期。1989年8月,市教育局不失時機地將王少東同誌調到蔡襄中學擔任首任校長,打破了蔡襄中學“滿員”的局面。這對蔡襄中學的成長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少東總統年僅32歲。他以飽滿的熱情,帶領全校師生開拓了蔡襄中學這塊“處女地”,使學校充滿生機,欣欣向榮。蔡襄中學在社會上很有名。

1990年2月,蔡襄中學“少年軍校”成立。成立大會上,蘇州軍分區領導、教育局副局長楊春元、省優秀企業家宋文發、英模詹亞萍出席。

4月,1990,蔡襄中學社區教育理事會成立。金閶區政協主席朱全玲、原軍分區顧問王紹愛受聘為名譽主任。顧德明是主席。這對蔡襄社區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網絡,對學生進行高效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體育給蔡襄中學帶來了活力。時任市教育局局長的顧敦榮曾稱贊蔡襄中學“壹次壹層樓,三年三個大臺階”,分別於1988年、1989年、1990年在全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三名、第二名、第壹名。尤其是在1990市運動會上,* * *以152的總成績,擊敗了老牌傳統田徑隊,登上了冠軍的領獎臺。學校體育的興起引起了媒體的關註和輿論的贊譽。蘇州日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江蘇教育報均對我校體育工作的開展進行了報道和宣傳。這些榮譽和報道對我們學校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時體育教研組組長劉承展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學校在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做好體育工作的同時,沒有忘記德、智、體三者的關系,強調營造和諧環境,註重實際,整頓基本點,註重雙基,註重鞏固,面向整體。學校提倡學生形成勤奮好學的學風。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特別是在90年代,他們在城市中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平均總分479.33分,超市平均十幾分。通過率和優秀率在超市都是壹般。這對於壹個剛成立六年的新學校來說,真的很不容易。因此,學校在90年代的普通中學教學質量分析會上介紹了自己的經驗。《蘇州日報》分別於1990年8月1日和1990年2月15日報道了蔡襄中學的教育教學成果。這些都使蔡襄中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大大提高了學校的社會聲譽。1991學校被評為局級文明學校。

由於工作需要,王少東於1991年8月調到範靜中學擔任校長。教育局任命宗德興為蔡襄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1991的夏末秋初,蘇州被淹。學校地勢低窪,校園裏全是水,整個校園就像浸在水裏壹樣。開學第壹天,學校領導組織全體師生抗洪救災。因此,蘇州電視臺、江蘇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對學校的防汛救災教育進行了專題報道。為此,香港朋友朱恩宇捐款45萬元。1992年教育局撥款654.38+0萬元,學校自籌55萬元,共計200萬元,修建綜合樓。1993年4月破土動工,1994年6月竣工。產權歸學校和校辦實業公司,雙方平分。1998年,校辦實業公司將學校綜合樓(現學校行政樓)的壹半產權轉讓給教育局,教育局又將其轉讓給我校,使學校取得了該樓的全部產權。

65438至0992,學校將以“建立合格初中,滿足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為重點。學校乘著1990、191發展的東風,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始終理順德智體關系,改進德育,重視體育,使學生全面發展。1992年,中考傳來好消息:學生的升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合格率、優秀率等指標明顯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僅蘇州中學錄取人數就達31。1992年在全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第壹名。

1992 65438+2月學校通過了市政府、市人大、CPPCC、市教委的檢查驗收,蔡襄中學是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合格初級中學。蔡襄中學上了壹個新臺階。

發展才是硬道理。蔡襄中學緊緊抓住機遇,立足改革。

1993年8月,經教育局批準,蔡襄中學實施了以“校長負責制、全員聘用制、結構工資制、崗位責任制、考核獎勵制”為主要內容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

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對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效益起到了壹定的促進作用。改革進壹步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質量的提高帶來了學校財力的增長和社會聲譽的提高;這些都為進壹步深化改革和改善學校設施創造了條件。學校發展更快了。

1993 11 10月,蘇州鋼廠為蔡襄中學修建了壹棟三層樓房,總面積360平方米,造價24萬元。其中壹個主要原因是穆中學的名字。

1989-1993年,校辦工廠教育印刷壹廠也盈利近6萬元,支持了學校管理體制改革。1994由於當時的形勢和實際情況,第壹教育印刷廠被轉包給祎凡。

1994年6月至10年6月,校園綠化覆蓋率達到41%,為市區中學之最,順利通過市綠委、園林局、市教委、區綠化隊組成的綠化達標審核。1996被評為“花園式”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由於蔡襄中學的規模和聲譽發生了“質”的變化,學生越來越多,班級越來越多。這所學校引進了大批年輕教師。鑒於這壹現實,學校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

1991 9月,宗德興校長提出了“充分發揮中老年教師骨幹作用,采取切實措施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思想。

“師從老師,帶新帶舊”的制度就這樣產生了。新老結對,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討論,互相提高。經過四年的努力,這個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1995年6月5438+2月,學校組織了青年教師普通話和板書基本功競賽和公開課評優活動,得到了全體教師的好評和認可。蘇州教育電視臺做了專題報道,也得到了社會的肯定。

學校還積極支持青年教師參與學院進修學習。從191到1996年的五年間,有15名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通過了高考,使學校教師的專業水平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學校還把通過實踐證明了自己才華的中青年教師推薦到教育教學的重要崗位,如年級組長、教研組長、中層幹部等。高於1994年8月被任命為副總裁,李牧於1995年8月被任命為副總裁。這些措施不僅充分發揮了這些教師的聰明才智,也極大地增強了蔡襄中學骨幹教師的活力。原英語教研組組長吳淑鳳老師被評為蘇州市勞動模範。這些措施確保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五年來,中考的通過率、優秀率、平均分在超市裏被大大平均了。

尤其是1996,在蔡襄中學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中考優異成績:160名學生600分以上,80名學生627分以上(重點中學錄取分數線)。蘇中錄取20人,十中24人,壹中27人,新蘇師範學院專科5人,三中、實驗中學30人。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學校制定了《蔡襄中學中學德育大綱試行細則》,努力做到德育“五化”:基本目標、途徑多樣、內容具體、方法科學、工作實際。學校通過“兩史壹愛”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評選出了學校“十佳學生”,宣傳了學校1 (5)班學生姜蘭的事跡,爭做“五彩的香,壹片綠葉”,舉辦了文藝周、修養節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德育水平。學生犯罪率為零。1993年2月,學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體育仍然是學校的特色和亮點。除市中學生運動會仍保持領先地位外,8月1994,學校榮獲“為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做出貢獻的學校”。

學校在1996-97年被評為市教委文明單位。

1997年8月,市教委任命為中學校長,高為中學黨支部書記。宗德興是蔡襄中學的校級研究員。9月,1997,許被任命為副總裁。

65438+1997年2月,蘇黨委(97)82號成立了蔡襄中學第五黨支部委員會。高為黨支部書記,、李牧、許、朱雲根為黨員。

1997市政府從古城遷到我們學校附近。市政府領導在全市學校黨員大會上多次對我校的目標和水平提出新的要求:把學校打造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水平窗口學校。這對學校領導和教職工是極大的鼓勵和鞭策。

“與時俱進,上壹層樓,* * *鑄就蔡襄中學的輝煌”是全體師生的壹致心聲。

沈建忠校長壹入學就緊緊抓住機遇,制定了《蘇州市蔡襄中學實施素質教育三年規劃》(1997-2000)。使學校成為“高素質的教師、科學的學校管理、壹流的教育質量”的學校,創建與社會發展和文明相適應的現代化初級中學。

具體目標是實現壹個目標:全面深化素質教育,努力培養面向21世紀的“四有”新人。抓好兩個工程: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培養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滿足三個要求:打造新起點、高水平管理、高質量教學。實現四個現代化:教育理念現代化、辦學條件現代化、教師隊伍現代化、學校管理現代化。發展五大特色:全方位教育、電化(網絡)教育、分層次(差異)教育、傳統體育項目和課外專項活動。

按照“資格加特長”的思路,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十個學會,即“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負責、學會關心、學會思考、學會健身、學會欣賞美、學會溝通、學會管理。”

學校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設備為切入點,啟動教育現代化。經過努力,辦學條件、設施設備基本達到了教育現代化的標準。

校園環境幹凈、整潔、美觀,符合綠化、凈化、美化的要求。1998年被評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單位二等獎和“十佳衛生學校”。

從65438到0998,建設了多媒體教室,建立了青少年教育電視臺。學校的所有教室都安裝了閉路電視系統。教學活動中使用了“三機壹景”,教育手段也逐漸多樣化。1999學校被指定為江蘇省電化教育實驗學校。

為了適應現代化的需要,學校積極培養高素質的教師。塑造“德、定、言、行”的教師形象。學校積極引導教師從理論學習、課題實驗、經驗收集、論文寫作等方面不斷鍛煉自己,提升自己。教學部及相關教研組在蔡襄中學開展了“實施課程改革,開設綜合特色課程,深化素質教育”、“分層教育”等課題的研究。並被市教科所委派參加國家“語文教學與創新教育”課題研究。

學校始終堅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全面型人才”的目標,全面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加強了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從1997到10到1998五月,從高壹到高三三個年級進行了為期壹周的調查。研* * *講座158,500余人聽課,* * * 54名教師獲提名表揚。這種調查形式集調查、研究、指導和質量控制於壹體,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在開展課堂教學中,學校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第壹,轉變教學觀念,牢固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二是分層教學的嘗試和探索。三是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與研究。

以上措施確實有效。1997年、1998年、1999年中考成績已連續三年位居全市上遊。近三年平均每屆18%的學生被重點高中錄取。其中124名學生被1999重點中學錄取,錄取率高達30%。

這些措施也保證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近三年來,每年都有50多名學生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1997 10 10月6日,蘇州日報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題做了專題報道。報道中特別提到,壹位女學生初二的繪畫作品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她的作品《水鄉春色》是蘇州市贈送給美國華盛頓州長夫人的禮物。鑒於學校輸送的運動員代表蘇州在第十四屆省運會上獲得4枚金牌、多枚銀牌、銅牌,受到市委表彰,被評為“第十四屆省運會突出貢獻學校”,1997年被評為“蘇州市體育傳統學校”、“蘇州市體育先進單位”。張群被教育部1998評為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個人。

1998年3月,學校被評為1997年“蘇州市教育委員會公安單位”。

1999年3月,學校被評為1998年度“蘇州市安全文明單位”。

蔡襄中學黨支部被評為“98-99先進基層黨組織”。

蔡襄中學被評為“1998-99年度蘇州市教育委員會文明單位”。

1999年9月,沈建忠調任平江實驗學校校長。市教委任命王為中學校長,高為中學黨支部書記。

為了更好地辦好中學,王校長精心構建了中學的辦學理念。順應教育改革的浪潮,吸收現代教育的先進理論,結合學校實際,提出了“卓越特色”的辦學目標,“仁愛”的校訓,“素質教育,尊重自然,追求自覺”的辦學主題。並總結了辦學原則——靠質量立校、靠人才發展、靠管理增效、靠特色添彩;育人理念——以德為魂,以能為基,以勤為徑,以創新為先;管理原則——法德治國,厚於人性,融於交際,勤於律己,重於校本。學校不斷完善和強化管理機制,使學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和完善了壹系列規則和計劃。主要包括:蘇州市蔡襄中學章程、蘇州市蔡襄中學2000-2005年發展規劃、蘇州市蔡襄中學德育工作計劃、蘇州市蔡襄中學體育工作計劃、蘇州市蔡襄中學2006-2005年教師(骨幹)培訓。蘇州市蔡襄中學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蘇州市蔡襄中學教學常規、蘇州市蔡襄中學年度考核評優(第壹)細則、蘇州市蔡襄中學“教學新秀”評選細則、蘇州市蔡襄中學黨風廉政建設實施制度、蘇州市蔡襄中學幹部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蘇州市蔡襄中學全員聘用合同制。《蘇州市蔡襄中學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的規定》、《蘇州市蔡襄中學高級教師職務聘任管理暫行辦法》、《蘇州市蔡襄中學退休教師工作規定》等

2000年6月,省教育廳將蔡襄中學命名為首批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的示範初中。蔡襄中學在社會上更有名。學校的學生人數越來越滿,學校的學生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超過了1800。每年引進二三十名教師,培養青年教師特別是優秀骨幹教師的任務提上了領導的議事日程。為此,學校領導提出了針對35歲以下青年教師的“五個壹”工程。要求每個年輕人在五年內每年完成學校提出的五項具體任務。這項工作有力地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被評為市、市區學科帶頭人;黃群獲得了碩士學位;推薦、袁瑩、向、金、參加省骨幹教師培訓;吳惠芳錄取首批蘇州語雙語師資培訓赴新留學;推薦5名教師參加市級骨幹教師培訓;青年教師的論文頻頻在全國、省市獲獎。

學校的教育質量得到了進壹步提高。每年有150多名學生被重點高中錄取,重點高中錄取人數占應屆畢業生的30% ~ 40%。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成績斐然,每年近200人次;根據重點學校的反饋,我們的畢業生基礎紮實,學習潛力大,高壹級學校錄取率高。相當多的學生被重點大學錄取了。

2001年8月,根據蘇州市教育發展和布局調整的需要,原十七中61名離退休教職工並入蔡襄中學(其中離退休幹部5名),歸我校管理,使我校離退休教職工達到99人,這項工作由吳士宏老師具體承擔。盧壹鳴,原十七中副書記,調任蔡襄中學任副校級調研員,重點退協。

2002年8月,學校任命劉為中學副校長。

學校建立了中層幹部公開競爭制度。2003年9月,4名中青年教師通過公開競爭,順利進入中層幹部崗位。學校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設施設備,綠化美化校園環境。2000年,學校改造了行政辦公樓,改善了教師的工作條件。2001,學校裝修了兩棟教學樓,花了幾十萬。2002年投資273萬元修建體育館,1.84萬元鋪設人工草坪和塑膠跑道。2003年投資60萬元完成厚道廣場建設和校門東移。接入寬帶,通過100M光纖接入互聯網,建設校園網,擁有5個多媒體網絡教室和網絡活動室。蔡襄中學更漂亮。

在學校領導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從2000年到2004年先後獲得了各種榮譽稱號:全國先進群眾體育單位、江蘇省首批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初級中學、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蘇州市文明單位、蘇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蘇州市德育先進學校、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實驗學校、蘇州市青少年科技特色學校、蘇州市射擊學校;蘇州市五四紅旗團總支、蘇州市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蘇州市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單位、蘇州市離退休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可口可樂杯中小學金鑰匙科技競賽先進學校(江蘇賽區)、蘇州市廠礦企事業醫療機構先進集體、為蘇州市體育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學校、江蘇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突出貢獻獎。

2003年11月,學校接受了蘇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的全面督導評估。綜合評價很高。認為蔡襄中學可以“開拓創新,成為壹所辦學水平高的優秀學校”“鑒於蔡襄中學目前的水平和成績,市教育督導組評定蘇州市蔡襄中學為優秀等級。

2004年8月,調任實驗中學校長。孔寶剛是中學校長,是中學黨支部書記,高是中學校級調研員。

2005年8月,孔寶剛調任蘇州幼兒師範學校校長,李永民任中學校長,陸任中學校長助理。

2010萬海防是蔡襄中學的校長。

回顧過去,我們充滿了情感和想象。展望未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領導人決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齊心協力把蔡襄中學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