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咨詢和治療青少年心理健康

如何咨詢和治療青少年心理健康

如何咨詢和治療青少年心理健康

如何咨詢青少年心理健康治療中心?青少年也會像成年人壹樣經歷很多心理健康問題。然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被成年人所忽視。首先,我們應該了解青少年面臨的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註意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早期幹預是兒童獲得所需幫助的關鍵壹步。

如何咨詢和治療青少年心理健康1近年來,青少年心理門診人數逐年增加。這些孩子本該朝氣蓬勃,無憂無慮,卻總掛在嘴邊的是“郁悶”“糾結”這兩個字。某市壹項“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顯示,初中以上的青少年中,有多達85%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夢想。很多人表示“對自己的未來非常迷茫”。

從小聽父母的話長大,上不了大學。

大壹學生周曉(化名)是個帥哥,身高1.9米。他從小就壹直按照父母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小學的任務是好初中,初中的任務是好高中,好高中是為了好大學。我終於上了大學,我希望選擇壹條自己想走的路。”周曉說,小時候因為身高的原因,我練過壹段時間排球,但都是在父母的壓力下完成的。“我其實很喜歡藝術設計,想當設計師的想法在我腦海裏已經很多年了,但我從來沒有告訴過父母。我知道如果我說出來,就會遭到反對。”周曉很無奈。

按照父母的意願,他在填報大學誌願時選擇了“排球專業”。入學後,因為不喜歡打排球,工作的同學都是體育專業的,他每次練習和考試都是倒數三名。慢慢的,他開始被大部分同學嫌棄。他決定退學。

在朋友的勸說下,他選擇去找心理咨詢師。通過心理評估,老師發現周曉對藝術的濃厚興趣遠遠大於對體育的興趣。他內心對藝術的渴望壹直存在,但由於父母的壓力和決定,他無法完全釋放自己的思想。有多年心理咨詢經驗,擅長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王誌輝老師說,很多青少年不知道“我是誰”,“他們的人生是父母定的,不是自己定的。”

專家意見

讓孩子知道自己發現了夢想的種子。

專家得出結論,父母“阻撓”多於幫助,孩子深入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潛力,這壹點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知道“我是誰”、“我想做什麽”、“我能做什麽”,選擇與自己性格、興趣、能力相匹配的生活,那將是事半功倍的結果。

這位專家說:“當我為青少年做心理咨詢時,我總是會問壹個問題:‘妳的夢想是什麽?’但是大多數孩子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麽。王老師分析,很多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有什麽優勢,只是勉強接受父母或其他人的想法。“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壹個夢,這個夢的種子在靈魂的土壤裏等待被發現。有的孩子確定了自己的目標,這顆種子就會很快發芽,繼續生長開花。但有些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得過且過,不由自主地被推著走,就像盲人騎著馬壹樣。”

“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由幾年前的選擇決定的,今天的選擇將決定我們未來的生活。我們現在站在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下壹步要去哪裏。父母要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路,不要對孩子有太大的野心和不切實際的想法,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沒有成就感,想逃避。”

如何咨詢和治療青少年心理健康2?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開始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註。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文件的要求下,許多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小組活動等。,以便及時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詢。最近很遺憾沒有爆發青少年兒童自殺的社會事件。當作業沒寫完,考試不理想,手機被沒收,我們不得不反思心理幹預機制的有效性,開始重新思考如何保護幼兒的心理健康。

壹是教學資源短缺,求助比例低。

武漢壹名初三學生在學校被母親當眾掌摑後,毫不猶豫地從教學樓跳下自殺。廣州壹高中生因為老師沒收了他的手機,直接從班級窗戶跳了下去。救護車趕到現場後,孩子已經沒有了心跳和呼吸...

類似令人痛心的案例時有發生,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始料未及。也說明負責引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心理危機的監護人並不知情。

很多出事的孩子從來沒有主動向父母求助過。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心理危機和心理問題壹般都集中在家庭中,因為親子矛盾的激化。廣東省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長期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家庭關系的不和諧以及錯誤的教育方法導致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惡化。

另外,只有教學資源和教師,學校很難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而無法進行心理危機預警。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數量有限,難以實現合理的師生比例。對於處於心理困擾中的學生,他們不會輕易尋求幫助,而那些主動找別人傾訴的學生,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和指引。

第二,強制差別待遇加劇了羞恥感。

原來,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旨在將各大高校抑郁癥篩查評估納入學生正常體檢,也確實有不少學校陸續開展了學生心理健康的普測篩查。但是,屬於心理學的疾病就直接擺上了臺面。雖然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對於已經發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很多學校采取直接休學的方式,把教育孩子的責任留給家長,以減輕對學校的責任和免除。

去年9月11,國家衛計委公布了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的工作方案。其中明確,各高中和高校將把抑郁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據了解,自去年復課以來,很多學校都積極篩查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或者委托第三方進行徹查。

心理健康狀況評估確實能準確識別出有問題的學生,但由於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生理差異,其主動求助的比例並不高。如果都采取和任務壹樣的應對方式,會大大增加青少年的羞恥感,更不願意主動尋求幫助和治療。在嚴重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會隱瞞病情,避免被區別對待。現階段很多學校都面臨著教育資源和人才匱乏的現象,所以很多心理健康教育都停留在評估和篩選的過程中。學生在發現問題時,選擇轉移責任,而不是及時進行輔導和治療,也不會深入到青少年群體中,給予他們真正的心理關懷和幫助。

三、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等著他。

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壹項重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在職責和功能上做好分工,才不會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變成“不管誰管”。

在很多地方和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自殺問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對相關的學生自殺事件采取了隱瞞的處理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應轉變為壹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青少年在校時間較長,學校相對更容易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及時有效的幹預和幫助。建立以學校為主體責任的青少年心理危機預防機制,構建以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為主導,班級、家庭為補充的心理危機預警團隊。

教育主管部門還需要定期對學校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培訓,並在待遇和保障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績效評價,這可以極大地促進學校在處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上的主動性,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的積極性。而不是發現學生有壹些情緒和行為問題,就立刻把學生推出去,丟給家長、醫院、社會。

學校還可以相互設立經驗總結和幫扶活動,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等活動,充分利用家長會等平臺向家長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定期開展分享活動和團體心理活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消除心理問題的汙名,傳遞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如何咨詢和治療青少年心理健康3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情緒問題青少年情緒不穩定,情緒脆弱,遇到挫折容易出現情緒問題,表現如下:

1,抑郁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自卑,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有自殺的念頭。

2.情緒不穩定:主要原因是從小性格養成不好,從小嬌生慣養,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稍有不順。此外,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因為父母離異而抑郁、孤獨、多疑。

3.強迫癥:由於她膽小、拘謹,對任何事情都想得太多,容易出現強迫性行為,如反復關門、用煤氣和電燈洗手、強迫性懷疑,如懷疑艾滋病、性病等。情緒問題,青少年會情緒不穩定,很容易對某件事產生誤解,表現出失望。

2.行為問題行為問題主要有說謊、逃學、不守紀律、打架鬥毆、迷戀電子遊戲和網吧、通宵不歸等。根據我們的調查,初中生的行為問題占16.1%。最近,有報道說武漢有有65,438+020,000中小學生幾乎每天都玩電子遊戲。南京有報道說,17歲的中學生在電子遊戲房間猝死。

3、早戀的問題早戀絕不是性功能的發展,往往是壹種與社會交流的嘗試。由於青春期正處於性功能的發育階段,有些同學往往會表現出戀愛的傾向,從而產生早戀,但這種早戀絕不是性功能的發育,往往是壹種與社會交往的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因為青春期的社會意識增強,所以他們在尋找自己生命的價值,探索生命的意義。當發現異性之間的聯系是人與人之間最豐富的情感聯系時,就不顧壹切地親自去建構。有些男生女生雖然表達了愛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壹方逐漸疏遠,對另壹方變得冷漠,和另壹個同學更好,從而產生失戀、被拋棄、抑郁、沮喪、怨恨的感覺,影響學習和生活,嚴重的可導致自殺。

4.如何關註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學知識,培養自己堅定、堅韌、樂觀、開朗的性格,調整情緒,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有理想信念,熱愛生活,目標明確;調整自己的情緒。青少年通常會遇到很多心理問題,所以我們必須重視並及時治療。我們可以針對上面的壹些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治療,這樣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擺脫各種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