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醫務社會工作緊急幹預服務模式探析

醫務社會工作緊急幹預服務模式探析

醫務社會工作緊急幹預服務模式探析

醫務社會工作者是醫務社會工作者的簡稱。他們是在醫院和醫療衛生機構為患者提供心理關懷和社會服務的專業社會工作者。那麽,下面是醫務社會工作應急幹預服務模式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服務內容

華東醫院根據自身特點,主要將急診分為四個方面:(1)心理情緒問題。研究資料表明,當患者被疾病困擾時,往往會產生心理和情緒上的壓力。這類問題的應對方式主要是運用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方法,給予患者及其家屬適當的心理和情緒疏導,幫助其緩解負面情緒,積極應對疾病。(2)照顧問題。對於沒有照顧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社工會幫助其完成出院計劃,並鏈接相關出院資源,如養老院、療養院、康復中心等。(3)醫患問題。醫患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註的熱點問題。處理的主要方式是促進醫患之間、醫護人員與家屬之間的良好溝通,明確各自的目標和需求,共同解決問題。(4)經濟問題。壹些經濟困難的患者,尤其是從外地來就醫的患者,負擔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經濟壓力大。對於此類問題,社工動員院內外資源進行緊急捐款,幫助患者減輕經濟負擔。

緊急4C服務

在具體的急救幹預過程中,急救服務的內容可以概括為院前、院內、院後階段四大類16種服務內容。關愛:關愛患者,包括家庭支持、患者與朋友之間的互助、誌願者探訪和音樂關懷。陪伴:在治療康復過程中陪伴患者,包括情緒安撫、術前訪視、康復支持、環境適應等。咨詢: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包括心理咨詢、健康促進、出院隨訪、需求評估等。協調:主要指關系協調和資源協調,包括資源鏈接、信息傳遞、社區服務和醫患和諧。

服務流程/程序

準備階段:在院內開展服務宣傳,制作急診服務卡,建立急診病例轉診機制。

幹預階段:急診發生後,由轉診人填寫轉診單,內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轉診日期、轉診原因、問題描述等。社工進行初步評估,決定是否受理案件。如決定接受個案,社工會按個案情況制定及執行緊急介入計劃;如果不符合接案要求,需要轉介到其他部門或者其他專業人員。轉介後,如有需要,社工應及時跟進,必要時給予協助,如信息傳遞、資源鏈接等。

評估和跟進階段:當服務對象的危機減少或解除時,社會工作者需要評估服務提供的過程。評價內容壹般分為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包括緊急呼叫受理速度、服務內容針對性、服務效果、社工服務態度、社工表達溝通能力、社工專業知識水平、整體服務評價和服務意見。

案例描述

案情陳述:小雨,女,33歲,已婚,上海人,因車禍頭部外傷入院。入院時處於昏迷狀態,被送進重癥監護室,兩周後轉入神經外科病房。入院診斷為頭部外傷,腦部有血塊,無骨折及其他明顯外傷。小雨是獨生女。她的父母和丈夫都是上海人。她有壹個6歲的女兒。小宇目前從事銷售行業。交通事故發生後,小宇被送到我院急診室,後轉入重癥監護室。小雨創傷後應激反應明顯,腦外傷治療後轉介至社工部門,社工介入個案。

主要問題分析:當事人在重癥監護室期間焦慮,主訴疼痛伴有非理性信念?覺得?大腦裏長了個腫瘤?(排除器質性病變和外傷)?妳馬上就要死了?頭疼就不能好嗎?而且創傷後應激反應明顯?失眠、恐懼、噩夢、車禍等。

確定幹預對象:(1)建立信任的工作關系;(2)緩解疼痛;(3)減少恐懼和焦慮;(4)鏈接康復資源。

幹預方案

第壹次面試。

(1)社工自我介紹,告知案主自己來訪的原因,邀請案主描述現狀,回應案主的情緒,做簡要的心理(情緒、認知、風險、精神病史等。)和社會(家庭、同齡人、工作、社會經濟地位、宗教信仰等。)對案主的評價。(2)與案件負責人就面談的時間和頻率制定相互商定的計劃:第壹周每天兩次(上午和下午),每次面談持續20分鐘;第二周,每天1次,每次面試20分鐘;轉入住院部後,不定期隨訪。(3)評估案例負責人的目標,對目標進行排序,邀請案例負責人積極參與並提供自己的反饋。

圍繞案例負責人設定的目標開展工作。

首先,運用溝通和面試技巧建立信任關系,如主動傾聽、情感認同、信息反饋、肢體語言、賦權技巧等。其次,進行疼痛管理:(1)對疼痛進行分級,其中0 ~ 5分代表疼痛的進行程度,0代表完全沒有疼痛,5代表疼痛最明顯。在每次訪談中,案例負責人對當前的整體疼痛進行評分,並討論評分變化的原因。(2)疼痛記錄。鼓勵案主按時間記錄每天的痛苦,同時記錄每個時間段的活動或想法。在每次面談中與當事人討論疼痛的規律,比如當事人在疼痛非常強烈的時候在做什麽,在想什麽,與疼痛有什麽關系。(3)正念技能。通過身體掃描感受疼痛部位(肢體感覺描述),同時通過腹式深呼吸放松。(4)疼痛教育。向案主介紹壹些基本的疼痛用藥方法,並與案主討論止痛藥的使用及其感受和態度,尤其是副作用。第三,壓力情緒的處理:(1)運用動機訪談技巧,增強當事人對治療的信心和改變的動力;(2)邀請案件所有人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並討論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3)通過角色扮演與案主探討非理性信念(如案主扮演治療師,社工扮演病人),針對案主的絕對信念使用例外和蘇格拉底式提問方法;(4)註意系統脫敏技巧的應用,邀請案主整理產生恐懼的因素,與案主討論可能產生的後果,適當的時候挑戰他的非理性信念。第四,為案主收集術後康復信息,包括整形、身體康復、健康飲食等。

結束評估。經過兩個多星期的持續隨訪,小玉的疼痛明顯減輕,焦慮和恐懼情緒也明顯改善。住院期間,社工會不定期隨訪小玉,與醫護及家屬溝通其他康復需求,完成相關量表評估,制定出院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