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何與來訪者交談,有效溝通,提高溝通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開放式問題:直接問來訪者“為什麽”、“怎麽樣”、“什麽”等詞語,引出來訪者的話題。
也可以用封閉式咨詢:“是”、“否”等詞咨詢來訪者。
收集的信息越清晰、越有條理,越有助於咨詢師搜索來訪者想要咨詢的重點,明確咨詢的主題,引導來訪者回歸正確的方向。
重點:咨詢師與來訪者的互動非常重要。
如果來訪者不和咨詢師互動,他的問題就算來了無數次也解決不了。
要互動,必須有* * *。
* * *愛情,又稱移情別戀。心理咨詢師在聽完來訪者的抱怨後,可以站在來訪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把自己放在來訪者的角度,來訪者才會敞開心扉尋求幫助。
書中有這樣壹個案例:
壹位形象不佳的女士,在生活和人際關系中屢屢受挫,感到非常痛苦,於是求助心理咨詢。
我坐在咨詢室裏說的第壹句話是:“老師,妳覺得我好看嗎?”如果妳回答“妳很好看。”違背了“真誠壹致的心理咨詢”這壹基本原則。來訪者有自知之明。誰願意和壹個撒謊的心理咨詢師討論他們的問題?
如果妳回答“妳不好看”,那也不行。人們不是來受打擊的。
顧問怎麽說?“我感覺妳很在意自己的外表。”也就是避免了正面回答的尷尬,表達了輔導員的感受。
據說來訪者聽了這句話後,眼淚壹下子湧了上來,然後把自己的經歷和內心的痛苦告訴了心理咨詢師。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咨詢師能和來訪者有情有義,就不難展開話題。
對於這個問題
妳可以簡單地說
如果話題不是來訪者講的,而是心理咨詢師引導的,那就離掉不遠了。
來訪者來咨詢室,交高額咨詢費,都是很有積極性的。可能他們暫時不知道怎麽開口,但總的來說,請來訪者做咨詢的理由是什麽?類似的問題是,為什麽要做心理咨詢?或者妳需要咨詢師提供什麽樣的幫助?根據主體間性理論,如果來訪者認為咨詢師能提供壹個情感協調的空間,那麽來訪者會主動說出主要訴求,但如果咨詢師不能提供壹個安全、信任、包容的咨詢空間,那麽來訪者很可能會避而不談。
在咨詢室裏,如果來訪者提到的話題都是咨詢者引導的,那麽即使來訪者提供了很多信息,這些信息都是咨詢者想聽到的而不是來訪者想表達的,即使咨詢室裏沒有沖突或矛盾,來訪者在咨詢後大多也會產生非常激烈的情緒,尤其是在咨詢後需要支付咨詢費的時候。如果妳覺得費用高,妳不解決他的問題,或者妳不想付咨詢費,妳可能會委婉的說妳錢不夠。這些行為大多表達了來訪者對咨詢的不滿。基本上下次回診室的可能性特別小。
所以心理咨詢師從不為來訪者圈定或引導話題。心理咨詢師要跟隨來訪者的腳步,陪伴來訪者探索他的內心世界。
心理咨詢師如何引導來訪者的咨詢話題?
這個問題是壹個非常專業的話題,涉及到心理咨詢師的輔導思路,思路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輔導效果。來訪者花錢咨詢,不是為了聽好話,也不是為了傾訴,也不需要咨詢師太多的陪伴。當然,相互尊重是合適的。來訪者更需要的是解決問題,讓咨詢師幫助消除痛苦。
咨詢初期,咨詢師首先了解來訪者的困惑,最困擾的是什麽,也就是最想解決的問題,經歷了什麽事件。在初步了解後,他們需要來訪者講述相關過程,並引導他們關註癥狀、經歷和恐懼。有些來訪者會積極配合,如實告知相關問題,為正確分析提供了依據。但是有些來訪者故意躲著,不理他,回避問題。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輔導員盡可能的去引導他。心理咨詢師想知道什麽,比如當時發生了什麽,他是怎麽想的,或者當時別人說了什麽等等。,會提醒來訪者,如果還是故意不說,肯定會影響咨詢效果,甚至沒有效果。
如何引導來訪者說出自己的問題,說出心理咨詢師最想要的信息,是心理咨詢師最重要的技能。高效的心理咨詢是以問題為主線,而不是簡單的傾聽和接受。妳應該能夠從來訪者混亂的敘述中聽出並找到核心要素。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同的,不存在相同的問題,也沒有絕對的指導方法。看起來壹樣,其實很不壹樣。
首先,思維不能局限。
來訪者能做的第壹件事就是信任咨詢師。當來訪者帶著問題出現在咨詢師面前時,如果咨詢師只看到來訪者的“癥狀”,他的思維就會受到限制,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壹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咨詢師不能只從單壹的片面表現去思考問題。
其次,具體分析,綜合判斷。
每個咨詢師都會有壹些自己擅長的方法,但不是壹種方法是針對任何情況的,或者哪個學校比較好。咨詢師要根據來訪者的實際情況,融合理論和技術,靈活運用。例如,感冒藥可能不適合每個感冒的人。
最後,自強不息,不斷學習。
咨詢師要想更好地幫助來訪者,就需要開闊視野,學習新事物,掌握新知識,這樣才能更貼近生活,更好地幫助來訪者。
無論用什麽方法幫助來訪者,咨詢師都應該恪守職業素養,提高專業技能,做到對來訪者真正的、實質性的幫助。
心理咨詢是壹門藝術,是壹門大學問。可以說“道可說,而不恒”,“玄之又玄,人之門”很難用壹兩句話來說,有時只能用文字來說。
心理咨詢師如何引導來訪者的話題?根據我的臨床心理咨詢經驗,我可以說兩句話供參考:
使用更開放的語言指導。比如壹個遊客ta說自己不開心,沒有愉悅感,買了很多衣服都沒感覺,吃不好,容易發脾氣和生氣,心情抑郁,和男朋友相處總是很累,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這時候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在談戀愛,他問來訪者:“妳從什麽時候開始有這種情況的?”.....然後問“這時候發生了什麽事讓妳有這種感覺?”
心理咨詢師在傾聽、陪伴、覺察中啟動來訪者的內在資源和智慧,實現自我,從而自我療愈、完善、重塑、強化人格;
找到自己,看到自己,遇見最好的自己;學會愛自己,有能力去愛別人,接受別人的愛;
活在當下,而不是過去和未來;
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高效的學習和工作,感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好,發出光和熱,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等壹下。
心理咨詢師應該根據來訪者的需求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話題來指導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