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玉,國家壹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蘇州版畫家院院長,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
中文名:潘玉玉。
國籍:中國。
出生地:江蘇
出生日期:1944.5
職業:畫家
畢業院校: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潘玉玉與中國畫。
藝術年表
1944年5月生於蘇州;
1962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學院;
1968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972年水印版畫《綠樹紅》入選當年全國美展,1979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此後有十二幅作品入選全國美展和全國版畫大展。
65438-0973,蘇州京劇團編導。
1980水印版畫《拔地而起》入選“江蘇上海中國畫版畫作品展”,在上海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展出。六幅中國水墨畫《戲劇人物》由香港季連書店出版。“潘玉玉戲曲人物展”在蘇州東園、上海徐匯文化中心、南通工人文化宮舉辦。曾在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俱樂部擔任創意設計師。
1981年水印版畫《虹橋瓜市》入選第七屆全國版畫大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同時創作水印版畫。
1983年水印版畫《鄉間小風光》入選第八屆全國版畫大展,同年入選香港三聯書店“江蘇水印木刻展”,並制作展覽圖錄和邀請函封面。
1984獨立成立蘇州版畫藝術創作研究室任副主任。
1988年水墨畫《湖石花芽》入選香港《文匯報》四十周年展覽並被收藏。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收藏了《水鄉日記》等八部作品。在《中國文化報》上看到的壹幅淡淡水鄉的畫。
1991年隨蘇州市政府“文化商品貿易團”赴日本金澤進行藝術交流。
蘇州版畫院成立於1992,此後壹直擔任院長。
1993應日本財團三江會館邀請赴神戶進行藝術交流。
1995《朝露》等三幅水墨畫入選全國牡丹畫展,兩幅被組委會收藏。《直面人生,用心畫圖》在蘇州日報發表。赴馬來西亞吉隆坡、檳城舉辦畫展,與馬來西亞藝術學院進行藝術交流(與周怡青、、郝博壹)。
1996《融積薄發》發表於蘇州日報。
1997《初步現代化與蘇州美術》委托蘇州文化圈撰寫(10000字)。參加首屆新加坡藝術博覽會,訪問馬來西亞,與馬來西亞水彩協會交流。《潘玉玉戲曲人物畫》被刊登在日歷上。3月26日,“俞渝中國畫寫生展”在蘇州工藝美術商場藝苑畫廊舉行。
1998與陳丹青的第二次見面發表在《蘇州日報》的副刊上。永遠的速寫本——楊明毅素描作品展在《浙江藝術報》發表後。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
65438年至0999年在蘇州會議中心舉辦首屆中國繪畫展,同時發布《潘玉玉中國繪畫作品集》。
2002年,昆曲百戲由蘇州古武軒出版社出版。蘇州市文聯舉辦“潘玉玉花鳥速寫展”,門票售罄。
2003年,潘玉玉的《百戲圖》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5年,古武軒出版社出版了當代著名武門大家潘玉玉的花鳥作品集。
2006年,《中國書畫》雜誌(2006年第2期)推出了潘玉玉的花鳥、戲曲人物畫,並發表了王元慶的文章《在悟真中學貴廣藝——讀潘玉玉的中國畫藝術》,《收藏家》(2006年第4期)和《作品集》(2006年7月第163期)相繼發表了潘玉玉的戲曲人物、水墨花鳥畫專版和評論文章。由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當代中國畫家——潘玉玉》系列於7月完成。7月12日《蘇州日報》第6版刊登了《鳥鳴花開水色交融——潘玉玉花鳥畫賞析》。
2007年6月,廣州南方二臺播出粵語版《禦筆華盛》(片長10分鐘)。65438年10月8日“新吳派晉京展”(中國美術館),潘玉玉的八幅作品被收入大型畫冊《新吳派》。65438年10月27日創作作品《春》《雞》《昆曲集》被景峰美術館收藏。
2008年5月,《牡丹孤畫》入選“中國當代花鳥畫邀請展”。7月,CCTV 9播出專題片《當代中國畫家——潘玉玉》(長30分鐘);
2009年5月創作的人物畫《千裏來京娘》等數幅作品被京西賓館收藏。5438年6月+10月,CCTV-9播出潘玉玉-牡丹和潘玉玉-戲劇人物(各5分鐘長度)。165438+10月,香港《大公報》以兩個專題介紹藝術家潘玉玉的藝術世界。165438+10月作品《貴妃醉酒》被國家京劇院收藏。
2010,數字環球頻道播出《畫師潘玉玉》(片長10分鐘)。《世界華文報》用四個版面刊登了潘玉玉的戲劇人物畫(馮淵《戲劇的本質,輝煌的筆墨》)。2月,外文出版社出版了《潘玉玉-花鳥》(馮淵著)和《潘玉玉-戲劇人物》(邵大真著)兩冊。4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走近畫家——潘玉玉卷》。6月24日,巨幅戲曲人物畫《中國戲曲收藏》(長493cm,高128cm)被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收藏(證號1551)。7月26日,名為《清風徐來》的潘玉玉戲曲人物粉絲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展出,中國風線裝戲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
2011,“水墨戲韻——潘玉玉昆曲人物水墨藝術展”在北京艾莫美術館舉辦。
2013中國京劇雜誌刊登了《國劇畫家潘玉玉》,其中收錄了幾幅作品,作者是馮淵。封底刊登了潘玉玉和劇中人物的照片。
2014與、劉茂山、許在蘇州美術館舉辦中國畫作品展,展出作品30件。
評價
2005年底,蘇州古武軒出版社出版了壹套八位當代吳門大師的作品,其中有壹本潘玉玉的花鳥畫冊,是潘玉玉花鳥畫的代表作,也是其作品形成個人風格、跳出以往格局的代表作,體現了他對花鳥的非凡理解。
潘玉玉花鳥畫的實踐過程充滿了探索和發展的神秘;他崇尚花鳥自然形態,創造理想物化。他用前人的作品進行解讀和對話,從眾多的特色模式中慢慢創造出自己的作品個性,是如此的鮮明耀眼。
目前潘玉玉的花鳥畫有很多熱心的愛好者。他們覺得曾經的花鳥畫在歲月中已經褪色,而潘玉玉作品的新形式、新面貌卻是如此突兀地豎立起來。他作品的第壹個特點是水的泛藍和橫流。比如月光就是以水為媒介的代表。他對水彩的巧妙運用是,水在紙上後形成的淡淡自然地表現出花朵開放的生動形象。構圖和層次通過交替的塊廊來平衡畫面的成分,分支的交叉使得色塊之間的聯系和密度分布呈斑塊狀;畫面充滿矛盾,但在協調中顯得平和。
潘玉玉的花鳥畫除了用色淡雅恬靜之外,別具特色,鳥類的動態是他描寫的重點。花開了,鳥就要轟轟烈烈地飛,作品《夜行秋》正是為了描寫幸存的鳥;像是從壹幅畫中跳出來的,潘玉玉畫中的鳥因為養鳥觀鳥而有著正確的結構和生動的動作,而這壹切都是隨隨便便幾筆就獲得的,可謂形聲兼備,從容放松。
《天真》是壹部更為坦率的作品,它樸實無華,水墨在紙上移動,被水流淹沒,被水流塑造。畫面的意象像是花鳥的對話,將花鳥畫的情感寄托提升到壹種純粹而溫暖的境界。
筆觸是筆觸的痕跡,是圖像的基本單位。在繪畫過程中,用筆觸體現肌理是潘玉玉花鳥畫的又壹特色。如果妳仔細畫,妳會不由自主地對鳥翅膀的形成印象深刻。筆觸因意象而聚,也因動態而散。在不斷的運動中自由組合,筆觸迅捷。如果猶豫不決,就會被畫成“呆滯的花朵”、“死鳥”。作品《趣》很好的體現了筆觸的作用。
畫畫是凝練和積累,都是常年在紙上經歷和摸索。宣紙和筆墨的特殊性是創造花鳥符號的根本,也是花鳥畫與人物畫、山水畫在表現方法上的區別。欣賞花鳥畫很舒服。我們看潘玉玉的畫,仿佛在愉快地喝著甘露,體驗著節奏和韻律,品嘗著淡淡的甜味。
潘玉玉的畫不施重墨,總是在冷漠中展現,和別人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