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大宣傳力度。學校在設立心理咨詢室的同時,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引導,扭轉學生認識上的偏差,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咨詢不是“看病”;只要有心理情緒問題,都可以嘗試心理咨詢,就像去老師辦公室問問題壹樣。這很正常。此外,心理咨詢老師不應該等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才“強迫”他們前來咨詢,而應該主動“推銷”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吸引學生前來咨詢。如:在校園網上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網絡論壇上發帖,邀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經歷;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講座和“心理茶館”活動,使心理咨詢真正深入人心。
學校也可以讓優秀的學生來心理咨詢室嘗試“吃螃蟹”,傾聽他們的聲音,消除他們的困惑。然後,讓他們去班級群裏宣傳心理咨詢的感受和“療效”,讓其他同學從親身經歷中感受到心理咨詢的重要性,覺得和心理咨詢老師交流是壹件愉快的事情。慢慢地,學生的羞怯感就能消除,從而走出誤區,讓心理咨詢室不再“神秘”和“遙遠”,真正成為釋放壓力的“精神花園”。
2.完善設施設備。規範的咨詢室是心理咨詢順利開展的基礎。但很多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往往簡單單調,墻上貼著心理咨詢原理的規章制度,太成人化,太嚴肅,讓學生感到缺乏親切感。很多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在設計時缺乏科學的規劃意識,壹開始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設計的。事實上,心理咨詢室的設計和規劃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應使來訪學生在其中感到安心、放松和舒適,並保證整個環境的私密性;根據不同的咨詢手段,需要配置相應的咨詢工具。除了物質條件的保障,還需要整個心理咨詢氛圍的和諧,心理咨詢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用親切的態度和樸實的語言回答學生的問題,從真心關愛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為了不讓學生受到外界的幹擾,為了對師生之間的私下談話保密,為了避免學生的不安全感,心理咨詢室的位置應選擇在安靜優雅的地方。在實踐中,要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包括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和心理健康測驗的結果、個人簡史陳述、重大生活事件的相關材料、咨詢記錄等。這些材料對於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3.提高教師水平。學校心理咨詢室開業時“轟轟烈烈”,後期卻“管理不善”,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稱職優秀的心理咨詢老師。很多老師在工作中采取“鄰居阿姨安慰勸導”或者“冷面法官空洞說教”的方式,無法有效接近學生,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反而讓學生產生不信任感。
心理咨詢老師必須有很高的道德修養,在學生中有很強的威信和影響力,否則無法與前來咨詢的學生交流。守舊刻薄,經常說教別人的老師不適合做心理咨詢。因此,學校必須嚴格控制心理咨詢教師的選拔和確定,絕不能派那些不能勝任基礎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又不精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閑人”去擔任這項工作。為了提高教師的水平,使他們更好地開展心理咨詢,學校應該願意投入並下大力氣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使他們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和執業資格證,持證上崗。
4.創新咨詢方式。學校心理咨詢的方式可以是團體咨詢,也可以是個別咨詢。小組咨詢就是通過講座、座談會、廣播、黑板報等形式,對學生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進行集體解答。其優點是覆蓋面廣,效率高。但應更多采用個體化的心理咨詢方法,增強心理咨詢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考慮到部分學生性格內向,不願拋頭露面,學校不妨將心理咨詢從“公開”轉向“地下”。借助現代傳播手段,學校心理咨詢可以從壹個嚴肅的面對面的咨詢活動變成壹個熱線咨詢或網上聊天。在輕松奔放的氛圍中,學生們釋放了緊張的心情,獲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學校要向學生公布“熱線”或網絡聊天軟件(如QQ)的號碼,讓學生在家咨詢;可以允許學生隱去姓名和班級,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咨詢,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老師對癥下藥,真正做到心理疏導。需要指出的是,學校的心理咨詢只是針對學生的輕微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如果學生確實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老師應該建議他們向有經驗的精神病醫生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