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芳華62式輕型坦克當年在戰場上的表現如何?

芳華62式輕型坦克當年在戰場上的表現如何?

深度

最近正在上映的芳華,在劉峰車隊遭遇伏擊的時候轉危為安。那麽這款坦克當年在戰場上的實際表現如何呢?是不是像電影裏那麽勇敢?

圖片1:在電影《青春》中,坦克成了大救星。

最近,大片《青春》正在上映。戰爭場景只有六分鐘。講的是第壹英雄劉封的車隊被伏擊的事。危急關頭,壹輛坦克及時趕來幫忙,先是坦克炮擊,後是車載機槍,終於力挽狂瀾。先不說坦克怎麽能這麽快被叫來幫忙,這坦克是什麽型號?當年在戰場上的實際表現如何?

從影片中這輛坦克的外形來看,應該是62式輕型坦克。

62式輕型坦克於1958年研制,1962年定型,故簡稱“1962式輕型坦克”,軍用裝備型號為WZ131輕型坦克。1969投產,開始裝備部隊。1989年停產,總產量約1500輛。因為總戰鬥重量只有21噸,所以輕便靈活,尤其是在高溫條件下,水網農田中的持續行駛能力和通過能力都很出色,非常適合南方地形。因此主要裝備南方部隊,成為駐守南方的裝甲部隊的主要裝備。大約有450輛車被援助並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其中200輛是援助越南的大型車。

62式實際上是59式中型坦克的縮略版,但動作部分與59式中型坦克有很大不同。履帶花紋是人字形,不是59式的工字形,尤其是雙誘導輪的履帶板,是把單輪輞的承重輪夾在兩個齒之間,而59式是單誘導輪,是卡在雙輪輞的承重輪中間。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62式采用1臺430馬力柴油機,最大公路時速60公裏,最大公路行程450公裏。武裝有1 85mm坦克炮,1 12.7mm高射機槍,2挺7.62mm並列機槍。但防護性能較弱。最厚的炮塔前裝甲只有45毫米,車體前裝甲35毫米,不僅無法抵禦100毫米以上火炮的直接打擊,就連40毫米火箭炮也無法抵禦。正面裝甲只能抵擋7.62毫米機槍和炮彈碎片。

圖2:62型輕型坦克

對於片中出現的坦克,有人質疑為什麽高射機槍沒有護盾,所以是無掩護操作。不是活靶子嗎?還有為什麽坦克炮塔上沒有激光測距儀?

問題是對的。早期的62式高射機槍沒有護盾,也沒有武器遙控站。因此,負責建造高射機槍的裝彈機(62式是四人車組,由車長、炮手、駕駛員和裝彈機組成)在實戰中傷亡很大。另外62式火控系統真的很簡單,沒有激光測距儀。這兩個問題在當年的戰爭中比較突出。所以1979之後有了很大的改進。主要改進有:增加了高射機槍保護塔和激光測距儀,炮塔周圍增加了柵欄屏蔽以提高保護性能,車體兩側增加了屏蔽裙,前大燈加裝了保護罩,增加了新的安全門。改進版是62式改裝。此外,在62式底盤的基礎上,還發展了坦克牽引車、軍用推土機、火箭掃雷艇等變體車輛。

圖3:後期改進後增加了高射炮盾。

90年代末全面改進,換裝105毫米坦克炮;安裝了新的火控系統和微光瞄準鏡裝置,還安裝了垂直安定面。炮塔由鑄造改為焊接,炮塔正面安裝復合裝甲。發動機功率提高到520馬力;播放壹個新的廣播電臺。經過這些改進後,62式在火力、火控、防護、機動、通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樣機的試驗也受到了部隊的好評,但由於種種原因壹直沒有定型和量產。

歸根結底,6式輕型坦克防護能力弱是壹個嚴重的問題,很難根除。機動性不如新型輪式裝甲戰車,火力優勢不夠突出,戰場定位模糊。所以在現代戰爭中很難發揮作用,62式被時代淘汰也不足為奇。目前62式已經全部退役,被新壹代輕型坦克取代。

1979戰爭中,解放軍出動了三種坦克,分別是59式中型坦克、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兩棲戰車。參戰的6個坦克團中,有4個團全部裝備62式輕型坦克,共計320輛,占參戰500輛坦克的三分之二,幾乎是那場戰爭中最典型的。

參戰的500輛坦克中,有609輛受損,平均每輛參戰坦克至少受損壹次。有533輛車通過野外緊急修理恢復了作戰能力,其余76輛坦克無法在野外修理,其中32輛被疏散修理,44輛坦克在處置後被完全摧毀和廢棄。

參戰坦克部隊獲得擊毀、擊傷敵方坦克17輛裝甲車。有108門火炮,56輛汽車,1010被摧毀的掩體和9個炮兵陣地。* * *兩個營,三個連,兩輛坦克,12個人獲得英模稱號。

圖4:戰爭中被越軍擊毀的62式坦克。

毫無疑問,62式裝甲薄弱的防護性能暴露無遺,別說100 mm以上的火炮,就連40 mm火箭炮也能輕松擊穿62式裝甲——可悲的是,越軍使用的40式火箭炮大部分是中國提供的,甚至有記錄顯示越軍使用蘇制14.5 mm重機槍在300米距離擊穿62式!

雲南方向只有壹個坦克團,就是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雲南方向在電影《芳華》裏也有描述。該團原為北京軍區第四獨立坦克團,1975調入昆明軍區,2月更名為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1979參戰時,全團裝備102型62式輕型坦克、12型63式裝甲運輸車、4輛拖拉機和71其他機動車輛。因為雲南方向只有壹個坦克團,所以要拆分使用。1營隸屬14軍,2營和3營(隸屬7連)隸屬13軍,3營和7連隸屬11軍。

戰爭中,全團* * *參加11戰鬥,克服了越南北部山陡、草密、路窄的不利地形,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戰,在攻占古柳、保勝、老街、唐唐、沙巴、孟康、豐圖等戰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摧毀了96個越軍掩體。戰鬥中損壞坦克30輛,其中報廢9輛,消耗炮彈1141發,子彈28萬余發,各種燃料87噸。

戰後,42個單位和965名官兵獲得了立功嘉獎。其中,1營3連311駕駛員何,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加油機”榮譽稱號,3營9連2排榮立壹等功。

圖5:戰爭中的62式輕型坦克。

說到這場戰爭中的坦克戰,最著名的當然是東溪截擊戰。62式還配有供步兵在炮塔上搬運步兵時抓握的手柄,也被稱為“坦克騎兵”。也是在這種穿插戰鬥中,坦克上搭載的步兵為了不被高速行駛的坦克甩下,用背包帶把自己綁在坦克炮塔的手柄上。結果他們在途中遭到了越軍的伏擊。坦克搭載的步兵太多(每輛坦克搭載20多名步兵),影響了火力的觀察和發展,步兵根本沒有時間。此後,人們被背包綁在坦克上的故事廣為流傳,這說明當時的解放軍不懂得與坦克配合,缺乏能跟上坦克推進的履帶式裝甲運兵車,但這是唯壹壹次,以後再也沒有了。而且,之後的坦克絕不會在炮塔上安裝任何步兵把手。

圖6:62式坦克與步兵。

圖7:請註意,坦克上的步兵手正在抓“步兵把手”。

回到東溪截擊戰,在廣西方向,為了盡快完成奪取高平的任務,42軍決定由126師負責占領東溪,打通通往4號公路的通道,然後由124師以最快的速度通過東溪沿4號公路對高平進行快速突擊。當時給126師的命令是三小時內拿下東西。因此,42軍將裝備59式中型坦克的43軍坦克團(不足3個營)編入126師。126師下轄376團、43軍坦克團(缺3個營)、42軍坦克團2營(裝備62式輕型坦克)。步兵全部裝上坦克,充分利用坦克的高速性能,向東溪全速突進。

1979年2月27日,早上7點,穿插分隊冒著晨霧和硝煙。途中克服了地形復雜、遭越軍伏擊等困難,提前五分鐘於上午9時55分到達東溪。穿插分隊的速度完全出乎越軍的意料。當帶著尖刀的解放軍坦克沖進東溪時,當地群眾以為是越南坦克,揮手致意。高平到東溪的公交車也照常運行。直到解放軍坦克狂轟濫炸,東溪守敵才驚慌失措,四處逃竄。下午15時,126師378團也趕到東溪,立即進攻高平開發。由於穿插部隊迅速攻克東溪,切斷了高平以西的鐵路,完成了迂回任務,為包圍越軍創造了非常有利的形勢。但東溪攔截戰的主角是59式,攔截隊中只有1坦克營裝備62式,而且不是前鋒,只是配角。

說起反映這場戰爭中坦克戰的電影,在80年代,有兩部經典電影,鐵甲008和蛇谷次雄攻略。不過,需要註意的是,59年的電影中出現了鐵衣008,而62年的電影是蛇谷次雄的攻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