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165438+4500萬美元;引進內資項目3078個,實際到位內資11566萬元。建區以來,累計實現工業銷售收入526億元,GDP。
共6543.8+099億元,財政收入30億元,出口創匯6543.8+044億元。目前,已有美國、德國、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開發區投資,吸引了日本伊藤忠、日本朝日新聞、韓國LG、韓國CASTEC、美國ADM公司、美國GE、美國Alcoa、德國Demag、泰國鄭達、英國TI、中國中信、中糧、中石油、哈電、保變等壹批國際知名企業在開發區投資。2003年9月,國家出口加工區成立,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裏。
秦皇島開發區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城市載體功能日益增強。2001年6月,開發區通過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成為河北省第壹個、第六個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2年5月,被省政府授予環保模範區稱號。
秦皇島開發區實行項目審批壹站式服務制度、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制度和投產後定期服務制度,實行首問責任制、公開承諾制、過錯追究制和客戶評價制;成立項目建設服務中心,成立企業110,負責受理、咨詢、協調、監督,實行零缺陷服務,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環境,使開發區成為投資成本的窪地、項目聚集的高地、企業發展的福地。
目前,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優勢日益凸顯,已進入大項目開發、經濟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新時期,成為整個環渤海地區最引人註目的投資開發區域之壹。秦皇島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南瀕渤海,北依燕山,東鄰遼寧省葫蘆島市,西鄰北京、天津。地處最具發展潛力的環渤海經濟圈中心,是東北和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秦皇島市轄北戴河、山海關、海港區三個市區,撫寧、昌黎、盧龍、青龍滿族自治縣四個縣,總面積7812.4平方公裏,人口292萬。
秦皇島交通便利,通訊發達。秦沈高鐵、京哈、秦鏡、大秦四條鐵路幹線、秦鏡高速公路和102、205國道貫穿全境。從北京、沈陽到秦皇島只要兩個多小時。民航開通了上海、廣州、杭州、大連、黑河等幾十條國內航線。海上客運開通了至大連、煙臺、韓國仁川的航線。發達的通信網絡系統可與全國各地及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通信。銀線連接五大洲,秦皇島就像是世界的鄰居。
秦皇島是中國3G網絡試點城市。基站先部署,秦皇島也確定為基站及相關網絡設備必須最早到達並安裝的城市,供應需求最高。截至目前,秦皇島的TD-SCDMA基站已經全部安裝完畢,目前正在進行網絡優化。總容量45萬戶,目前覆蓋秦皇島全市,以旅遊景點和奧運酒店為主。
秦皇島是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是華北、東北、西北的重要出海口。擁有100年歷史的秦皇島港,是壹座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化港口,水域寬闊,不凍不淤,主要出口煤炭、石油等能源,也從事雜貨、集裝箱運輸。全年貨物吞吐量超過1.5億噸,位居世界最大港口之列,與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秦皇島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輸出港,中國“北煤南運”的主樞紐港,承擔著中國南方“八省壹市”的煤炭供應,占中國沿海港口卸煤的50%。秦皇島是壹座新興的工業城市。糧油食品、機械制造、玻璃建材、金屬壓延是四大支柱產業。工業產品1000多種,其中30多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70多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擁有全國最大的玻璃產業基地、全國最大的橋梁制造集團、亞洲最大的單線復合肥生產企業、全國最重要的鋁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汽車輪轂工廠。它是中國著名的幹紅葡萄酒生產基地,正在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燃氣輪機制造基地和各種資源。
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秦皇島,被譽為“京津後花園”。擁有長城、海濱、生態等良好的旅遊資源。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黃金海岸等40余處風景名勝區獨具魅力,每年吸引數千萬海內外遊客。秦皇島境內山巒起伏,萬裏長城貫穿全境,是長城最精華的壹段。老龍頭、天下第壹關、長壽山、角山長城、孟姜女廟等長城系列遊深受遊客青睞。北戴河,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勝地,風景秀麗,景色優美。這裏空氣中對人體有益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7000多個,是國內其他城市的幾十倍。走在蜿蜒幽靜的林蔭路上,就像走在天然氧吧裏,令人心曠神怡,難以忘懷。
秦皇島,自然資源豐富。中國已發現各種礦產56種,其中煤、金、鐵、銅、鋅、鋁土礦、石灰石、花崗巖、大理石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儲量可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4.45%,昌黎、青龍、山海關分別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葡萄之鄉”、“中國蘋果之鄉”、“中國大櫻桃之鄉”等稱號。全市海岸線長126.4公裏,盛產對蝦、海參、海蜇、螃蟹等海產品。水系發達,水資源總量7.49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水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壹。秦皇島是壹座極具發展活力的城市。科研教育機構集中,智力資源豐富。擁有國家建材局秦皇島設計研究院、黑色冶金礦山設計院等國家下屬科研單位。全市共有學校1168所,其中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等國家或省級重點高等院校14所,在校大學生8萬余人。秦皇島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
秦皇島是全國首批14沿海開放城市之壹,位列全國投資硬環境40強,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第29位。擁有河北省唯壹的國家級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和燕山大學科技園。良好的基礎條件和投資環境使秦皇島成為外商投資的理想之地。53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在這裏投資買房。美國GE、ADM、Reynolds、英國TI集團、德國曼內斯曼德馬格、日本朝日新聞、伊藤忠、丸紅、韓國LG、科泰、泰國正大、新加坡豐益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來到秦皇島拓展業務,獲得豐厚回報。秦皇島的對外友好交流和文化交流日益活躍。與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南非等國家的20多個城市建立了友好交流關系。通過這些友好渠道,我們與海外各國在經貿、文化、藝術、教育、科技、體育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秦皇島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協辦城市和環渤海地區的重要城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現在,這裏的人們正以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足球比賽為契機,把秦皇島打造成壹個“綠色”、“和諧”、“活力”、“魅力”的城市,努力把秦皇島建設成為壹個“花園式、生態型、現代化的濱海城市”。
秦皇島市的綠化建設基本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圍繞“花園式、生態型、現代濱海城市”的發展目標,整合旅遊資源,打造長城文化遊、海濱休閑度假遊、自然生態遊、商務會展遊等特色旅遊品牌,實施海岸線生態修復景觀、森林濕地公園、植物園等重點園林項目,塑造秦皇島現代濱海城市風貌。秦皇島作為全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森林覆蓋率達40.40%。城區園林綠地面積45765畝,城區公共綠地10畝,701畝,綠地率36.90%,綠化覆蓋率43.20%。人均公共綠地9.2平方米。全年空氣質量二級及以上天數達到360天,進入國家園林城市行列。便利的交通
秦皇島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擁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管道運輸、海運、空運五大運輸方式的地級市。秦皇島擁有豐富的華北淡水資源,可以滿足投資者的用水需求。
秦皇島地區電力供應相對充足,即使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電力緊張的情況下,仍能很好地為企業供電。秦皇島開發區按照高起點規劃、高強度開發、高標準配套、高效率管理的思路,完善基礎配套,強化功能服務,配套條件日趨壹流。開發區交通四通八達,水、電、熱、氣四通八達,承接大項目、發展大產業的條件十分優越。為營造高標準的投資環境,山海關口岸續建、鐵路擴能改造、東部地區直接供水、凈水廠等壹批大型專項配套項目相繼上馬,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到產業配套新水平。
1,供水
秦皇島淡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654.38+0.6.40億m3,是中國北方不缺水的城市。
秦皇島開發區西區由開發區水廠供水(供水能力5萬m3/d,遠期規模65438+10萬m3/d),唐河水廠和海港水廠為開發區備用水源(供水能力3.5萬m3/d)。東區由山海關水廠供水,供水能力為5萬m3/d,開發區現有原水泵站壹座(654.38+10萬m3/d),可提供價格較低的原水。
2.電源
秦皇島市由電源充裕的華北電網直供,供電穩定可靠,不存在越級跳閘、限電現象。
秦皇島開發區西區有壹座220千伏變電站,供電能力為36萬KVA。4座110KV變電站,供電能力44萬KVA;10KV有15室,供電容量為15萬KVA。東區現有壹座110KV變電站,主變容量為3×50000KVA,擬建壹座110KV變電站,主變容量為3×50000KVA。
3.排水
秦皇島開發區排水系統為雨汙分流制,鄱陽湖路以東汙水排入北戴河東汙水處理廠(7萬m3/d)。在分散處理的形式下,已建成富士康汙水處理廠(近期1萬m3/d,遠期1萬m3/d)、東海路汙水處理廠(4500萬m3/d)、鄱陽湖路汙水處理廠(1.5萬m3/d)。
4.加熱
秦皇島開發區西區現有熱源為通河電廠和電力公司,通河電廠供熱能力為65438±0.22 MW,電力公司為239MW,在建煙臺山鍋爐房為65438±0.28 MW。東區由電力公司供熱,供熱能力63MW。
5.氣體
秦皇島開發區已實現天然氣供氣,現由華神燃氣和市燃氣公司運營,供氣量1.1萬m3/d,規劃建設規模為654.38+10萬m3/d的壓縮天然氣站,永清-唐山-秦皇島輸氣管道工程正在建設中。
6.電信
秦皇島是全國首批開通移動通信和3G網絡服務的地級市之壹。建成了本地電話網、移動通信網和數字數據網,可提供六大類50多種業務服務,圓滿完成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秦皇島賽區的通信服務任務。
目前,秦皇島開發區有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兩家公司經營固定電話業務。中國網通交換局的交換能力是2萬,中國電信交換局的交換能力是3萬。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三家公司共同經營寬帶網絡業務。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母市秦皇島隔河相望,是距離母市最近的國家級開發區,可以充分利用母市的酒店、醫療、娛樂健身房等資源。同時,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還為投資者建設了外國專家公寓等生活設施,建立了雙語學校供外國孩子學習。
21世紀,環渤海地區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熱點,也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地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環渤海中心的戰略地位,將對促進中西部地區合作、融入世界經濟壹體化發揮重要作用。20年來,秦皇島開發區在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方面投入近40億元,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城市載體功能不斷增強。2001年6月,開發區通過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2年5月被省政府授予環保模範區稱號。開發區實施
實行項目審批“壹站式”服務制度、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制度和投產後定期服務制度,實行公開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過錯追究制和客戶評價制;成立項目建設服務中心,成立企業“110”,負責受理、咨詢、協調、監督,實行“零缺陷”服務,建設雙語學校和外籍人員子女外籍專家公寓,努力營造安全、親商、富民的環境,使開發區成為投資成本窪地、項目聚集高地、企業發展福地。
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崛起,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秦皇島作為奧運會的協辦城市,蘊藏著無限的商機。面對歷史機遇,開發區全體員工將進壹步解放思想,迎難而上,聚精會神發展,以加倍的熱情和努力,為投資者創造更加完善、現代化、國際化的環境,與海內外工商界朋友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20多年來,在秦皇島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秦皇島開發區堅持“三重點、兩努力、壹促進”的發展方針,堅持走統壹規劃、分步實施、滾動開發、邊開發、邊建設、邊盈利的發展道路。經過基礎設施建設、起步發展、擴張發展、二次創業、跨越發展等幾個階段,經濟實力從無到有顯著增強,在秦皇島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成為秦皇島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極。壹個經濟發達、功能齊全、環境優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正在形成。秦皇島開發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7.07億元,占全市的比重由2000年的8%提高到19.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48.5億元,占全市的43.6%。實際利用外資6543.8美元+820億美元,占全市的53.5%;國內到位投資48.76億元,占全市的88.5%。